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9 20:40:21瀏覽224|回應0|推薦0 | |
鳴沙山勝景 莫高窟的一五八窟中,有一尊中唐時期最大的臥佛(涅盤像)。釋迦牟尼側臥的身形,長達一五.六公尺。祂臉部表情安詳無倫,絲毫沒有顯露瀕死前的苦痛與留戀。與周遭充滿了哀傷氣氛的壁畫,恰成一強烈的對比。而祂的軀體,則又充滿了優美變化的曲線,彷彿在袈裟底下,躺著的是一位睡美人曼妙的身姿。因此,每位進入此洞的人,不管是否為佛教信徒,都莫不對這尊臥佛讚嘆有加。 這個洞窟的位置,是在最高的一層。記得要參觀時,必須順著南大佛殿旁邊的階梯,一路攀登至頂端。站在洞口的欄杆邊,四向眺望,宕泉河及對面的綿亙數十里的三危山均歷歷在目。若不是為了看一五八窟,還真想像不出,在燦爛的陽光底下,莫高窟周邊的山川竟然如此寬闊,而且美得攝人心魄! 莫高窟的背後,緊捱著鳴沙山麓,每當微風拂過,流沙便會從山頂上撲簌簌滑落。由於兩天前的黃昏時分,我才前往月牙泉和鄰近的鳴沙山遊歷。因此對這種風吹沙的景象,並不頂陌生。猶記登臨鳴沙山的當時,一位駱駝隊的嚮導曾指著東方告訴我,越過這些起伏蜿蜒、峰巒如削的沙丘,莫高窟就在它的極東之處呢!此刻,將兩次的視覺經驗串連在一道,我總算稍稍體會出,千載以前,在駝鈴聲中,勇敢地向絲綢之路討戰的商旅們,當他們離開敦煌前,心中那份發願鑿窟、企盼千佛護佑的宗教虔誠! 走訪榆林窟 廣義的敦煌石窟,除了莫高窟之外,還應該包括榆林窟和西千佛洞等鄰近的石窟群。其中榆林窟因為尚在進行整修、加固的工程,平時並不對外開放。這次為了配合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舉行,才選定其中一天(八月十二日),讓全體與會者前往參觀。 榆林窟地處安西縣南方約八十三公里,從敦煌搭巴士至此,單趟便要三個小時。沿路所見,全是寬闊的戈壁灘景象,遠處還有三危山延伸如帶。車行其間,真是令人心曠神怡!昔日張大千到榆林窟臨摹壁畫,走的也是同一條路線,不過他乘坐駱駝,卻需要花費將近三天的時間,相形之下,我們能在一天中輕鬆往返,已經算是相當快捷了。 「萬佛峽」是當地人賦予榆林窟的另一個稱呼,顧名思義,石窟都是開鑿在峽谷的兩側崖壁上。我們的車開到崖頂空曠處,大夥兒便需要下車步行。穿越過蜿蜒的土石便道,耳中逐漸聽到淙淙的水流,眼前景觀也由一望無垠的戈壁灘,迅速改換為青蔥的樹林。待行至河谷中,再朝山壁仰望上去,就可以看到壁間鑲嵌著一個個小小窟洞了。 榆林窟兩壁的山崖,高度約有二、三十公尺。東崖有三十窟,西崖較少,僅十一窟。兩座山崖之間相距約百餘米,踏實河便是從這兒蜿蜒而過。此時正值立秋剛過,巨石錯落的河灘上,生長著茂密的紅柳和榆樹,自然景觀異常絢麗、宜人。 這裡的石窟雖然和莫高窟一樣,都屬於玉門系礫岩結構,不過榆林窟的洞與洞之間,原本就鑿有丁字形的狹長甬道相互貫穿,以便於參拜者的登臨。有些深一點的甬道,甚至長達十五公尺,因此風沙較不易侵入,對洞窟的維護而言,實不失為一項良好的設計! 總計榆林窟的壁畫面積達五千平方公尺,彩塑五百餘尊。數量比起莫高窟,固然相去甚遠,但論及精彩處,卻與前者無分軒輊。尤其是編號第二十五的中唐洞窟,舉凡菩薩、天王、力士、獅子、白象等,在在體現出唐代豐腴健康、絢爛富麗,和真實生動的時代風格。隔天,我在「敦煌研究保護陳列中心」,便看到了與榆林二十五窟一般大小的模型洞窟,足證這個與莫高窟相隔數十公里的石窟群,業已晉身為研究中國早期繪畫形式的重要瑰寶! 陳列中心紀行 「敦煌研究保護陳列中心」係一九八八年,日本前首相竹下登造訪莫高窟時,提議由日方無償出資十億日圓,協助院方設計建造的。預計於一九九四年八月下旬正式開放。目前陳列中心的軟硬體設備,業已接近完成階段,此次討論會期間,敦煌研究院也特別為與會人士,安排了一次參觀活動。 八月十三日中午,用餐過後,全體再度搭乘巴士前往莫高窟,不過此行的目標並非石窟,而是即將竣工的「敦煌研究保護陳列中心」。偌大的展覽廳中,有完全仿照石室形制的複製洞窟,也有比照一般美術館的單幅複製品展示空間。由於當天上午才看過壁畫臨摹的實際狀況,此時再面對成品,便格外能理解箇中艱困的步驟。而且,陳列中心的照度均勻、穩定,便於觀察各個圖像的細部變化。比起石窟中幽暗的環境,這裡或許更能滿足一般遊客的需求。 走上二樓,還有一項研究院五十年的照片回顧展。舉凡歷次石窟加固、清理,壁畫修復、臨摹,彩塑重整,乃至重要人物的造訪,均「有圖為證」,看完一圈,等於是將半世紀以來,敦煌石窟的大事記,做了一回完整而具象的複習! (待續) 鳴沙山照片參考 http://www.dunhuangtour.com/html/luyoujindian/mssyyq.html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