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悲情的長鏡頭
2015/05/27 16:25:26瀏覽460|回應0|推薦17

今日小恙在家,昏睡之間重看侯孝賢的《悲情城市》。略誌雜感一二。

《九連環》

即便用後知後覺的全知角度,二戰後的台灣情勢仍似難解的九連環。我看到個別環路走勢分明,但相互糾結後便難以開解,直到千鈞之力將其中一些環路砍斷,才開解了。開解這一刀就是歷史的血痕。

小人物在分屬的環路中以本能牽連互動,似乎無力影響大局,但他們的連動又是促使環路絞動纏繞的原力。所有人都覺得會發生一件大事,無人知道究竟會如何發生,每一個人都繼續做他本能之事,以不自覺的近乎盲信的意志直趨引爆點。

歷史宿命於是可以精確定義,如上。

這部電影用一家人的故事穿針引線,帶我們走過這些環環結結,看完電影,我們也在山與海之間走了一段宿命之路。我不知侯孝賢如何做到這境界,但他做到了。

《長鏡頭》

人在長鏡頭裡變小了。無論是山村田野裡的械鬥,或是屋頂下的飲食作息,人們都在情境的框架中無法自主。你看不到與命運決鬥的人佔據整塊螢幕。

我覺得這是侯孝賢呈現悲情的訣竅,或許透露了他最基本的觀察點。其實中國古典山水畫裡的人物也都身形渺小,面目模糊;所謂東方哲學。很難分辨這種哲學是莊子御六氣之辯的逍遙,抑或聊乘化以歸盡的認命

期待看《聶隱娘》,再一會侯孝賢宿命的長鏡頭。我相信一個人基本的「運鏡哲學」不易改變。

《沈從文》

聽說侯孝賢愛讀沈從文。再合理不過了。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杜甫之懷宋玉也。我們的時代則看到湘西鳳凰、台灣九份;遙傳衣缽這種事說不定真有。

《小夫妻》

電影裡文清小夫妻是一個更原始、超越歷史詮釋的人類生活原型。山坳海角的小夫妻,養個孩子平安度日,所圖如此。外頭的天災人禍未必抗得過,碰上了也只好承擔。所謂現代生活,有太多的小夫妻所圖也還是如此,還是用同樣的認命哲學來應變。好像很被動,但生命最驚人的韌性在這裡。

電影最後一幕,生者繼續圍桌而食。逝者已矣,若非侯孝賢,他們早被遺忘。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rthbridge&aid=2363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