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22 14:56:10瀏覽547|回應0|推薦12 | |
註解自己的文章,等於連做兩樁蠢事。不幸這竟是我要做的事。 [文學] 這段胡扯意欲模仿當前流行的文體。該文體全以英文文法寫作,讀了之後英文也搞通了,妙哉。至於蓬勃如雨後春筍的錯別字,證明象形字徹底轉化為音符乃大勢所趨,諸君勿大驚小怪。 該文體最值得頂禮致敬者,該屬「當」字。當=when. Things always happened when it happened. 天下事不都是在當下發生的嗎?所以「當」字就一夫當關、神氣十足。「當」我看到她向我走來的「時候」,就感覺天旋地轉。 老派的中文,則有當時、當初、當地、當然、當家、穩當、恰當、門當戶對、對酒當歌、當仁不讓、當局者迷、當一個明白人等等用法。 老派的中文會省幾個字,這樣寫:「看見她向我走來,我一時天旋地轉」。 [社會學] 這段天書起草於便秘之時,完成於馬桶沖水之後,不亦快哉。 念台大的時候,看不懂<大學論壇>、<大學新聞>等偉大刊物的文章,自此懷恨在心。每讀到類似的翻譯過來的左派語彙,就好像洪七公碰上歐陽鋒,深印腦海的惡感便自動激發我的鬥志,非要使出打狗棒法不可。 偽學的慣技是搬弄語彙、掩飾其稀薄的思想。他們嗜將動詞變名詞、名詞變動詞,塑造一種新鮮陌生的感覺,烘托所謂學術的氣氛。華人學界的江湖術士,最愛用「性化度」等字眼、化腐朽為神奇。 句型一:「今晚的聚會,放鬆度很高,但歡樂性略遜,不過還是達到了相當程度的社區化功能」。 句型二:「今晚的聚會,氣氛輕鬆,可惜節目不夠熱鬧,不過仍吸引了社區許多人來參加」。 偽學以及被偽學所誤的學子,做學問的時候大多使用第一種句型。不幸這種荒謬的句型已經漸漸滲入正常人的用語,如: (一)嚴肅性,娛樂性,知識性,專業性,科學性,毀滅性: 名詞+性,柴米油鹽忽然就搖身一變高居廟堂了。「性」這個詞尾應該指「性質」,因此「科學性」就彷彿帶有「科學的本質」這般令人肅然起敬的意涵。只可惜好談科學本質的人經常是沒動手搞過科學的角色。 「性」的英文字根是 -ism, -ness, -ty. (二)除罪化,污名化,系統化,客制化,少子化,民主化 「化」似乎有將單一行為變成意識形態的本事。說某某行為不再有罪、不再觸犯法律,猶嫌不足,定得除罪化才大功告成。說遭到污蔑毀謗猶不足以動人視聽,定要被污名化才算受盡委屈。 「化」的英文字根是 -ize. (三)忠誠度,新鮮度,吸睛度,依存度,敏感度,成熟度: 量化是社會科學最大的罩門。為了與自然科學分庭抗禮,社會科學對任何貌似量化的手段皆趨之若鶩。一個定性的名詞,若飾以度量衡的詞尾,就儼然趨近溫度角度的嚴謹。問題是,忠誠向來只有高低,加個「度」字仍舊量不出度數。 貌似新穎的名詞最大的害處是助長懶惰的習性。加上「性化度」,弄點統計數字,做做相關分析,套用公式卻以為在做研究。最後再像撒胡椒粉一樣用殖民、性別、父權、國家機器、剝削、疏離等字眼調調味,一篇左派八股便蔚然成章了。 [新聞] 我承認編造得極為拙劣。但顧慮到我的臉書朋友有淑女、有小輩,不便對21世紀的大眼妹記者痛下針砭,僅澆一桶冷水就罷手。 [教育] 根據最近十二年國教劫波蕩漾中的一則趣聞,完全寫實。「成功」一語雙關(真有必要明講嗎?)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