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取一瓢歷史語言學的流
2010/01/08 00:02:59瀏覽552|回應1|推薦4

取一瓢歷史語言學的流

  當一本紫色的原文書在一個悠閒的午後,被一群朋友一頁頁讀過之後……

  歷史語言學的課程在這學期告一段落了。

  當它還尚未開放大學部選修時,我便打算旁聽。但後來,在嚴謹的排班與排課之後,我必須捨棄了歷史語言學。再後來,選課後的課、班表大調動之後,我竟走進了CITY CAFÉ旁的教室,上了一堂堂的課。然後,告一段落了。

  今天很有趣──「田野調查」,沒有真的到田野,一樣在CITY CAFÉ旁的教室,不過邀請來了兩位朋友。來自泰國的Sevenwei與蒙古的小巴。我們使用Swadesh的一百字清單,調查了水語、雲南擺夷、泰語、蒙古語的前三十個字。Sevenwei講水語與雲南語,他很厲害,懂很多語言。不禁使我想到那些馬來西亞的僑生,也懂不少語言。似乎,我的生活太單純,純的只剩下國語,還每天研究得樂此不疲或者麻木。我愛國語,我也希望也許之後能讀臺灣語言所。

  一邊聽他唸著水語,我也同時標上台語與國語的IPA。我想對照,想找出個什麼所以然來。接下來,他唸雲南語,彷彿是聲調「變調」的國語,二者幾分相似。我想,我可以去清境的博望新村交流了。

  泰國人水英,是我們原本的同學。她也唸了泰語,還介紹了一些規則。泰語與水語挺像的,有很多幾乎等同。在這二者之前,我也聽到了一個音:「土地」、「喝」、「血」的第一個字母,我覺得那根本就是越南語的某一個字母。同學還搞不清楚到底舌頭要擺在哪時,我可以直接標越南語字母,看來多學語言對研究語言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泰語已經離我們很遠,小巴所說的蒙古語彷彿近,實際上又更加地遙遠。簡直聽不懂、也看不懂他們的文字。「標音」是件困難的事情,除了國語與英語之外,其實我連標台語的音都不太會。但實際上這是必須會的,因為台語是我的母語。

  小巴來台灣五年,來了才開始學國語。她是第一梯來台灣十位學生的其中一位,十分優秀。在她一個一個詞唸完之後,甚至請我們從頭一起跟她各詞唸兩遍,儼然是堂蒙古語課。但大家更好奇的,其實是她會不會騎馬、那邊天氣如何、蒙古烤肉是烤什麼、蒙古包怎麼回事、坐飛機要多少錢要多久……諸如此類的問題。

  在這些語言中,我試圖找尋規律,當然我也知道語系不一樣,便很難找到規律。我回憶起國小時便藉由廣東歌來學習廣東話,將各個字用注音或用英語標上,然後分析注音符號的各個音如何轉換成廣東話。因為同樣的漢藏語系,所以找得出規律來。怎麼那麼奇妙,小時後的我便不知不覺地田野調查呢?

  今日又取一瓢歷史語言學的流,彷彿是一種註定,註定我還會繼續研究下去似的。對於未來,從中文系出發,文學與語言的選擇,古典抑或現代,中國還是臺灣,怎樣的組合、配對,會是最佳的選擇?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lcmak&aid=3665637

 回應文章

夏雨季節,春梅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re
2010/01/08 20:55

不管怎麼配對

嘗試過才知道結果哦

: )


欲風鏡(nlcmak) 於 2010-01-11 22:47 回覆:

台灣文學所、中國文學所、台灣語言所、中國語言所、語言學所、台灣文化所……

有很多種可以選擇

現在也不須想太多,充實自我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