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作文題目是「殞落的青春」 要我們談青少年自殺的問題 我寫了一篇老師肯定不愛的文章
如果按照勵志書刊、大愛電視的那種思維 我只消寫幾句「明天會更好,活著沒什麼不能解決」 再加上幾句自以為是的屁話這就夠了
可是那些勵志小品都不能引起成年人的興趣 遑論是青少年了呢? 更別說是另誰都厭惡的說教口氣了
而且我討厭揣測別人的生命 我討厭用自己也走過來的經驗 要求別人也跳進我的框框
經驗論不是同理心 而是一種以老賣老的心態 每個年齡有當下所屬的苦 即使曾經屬於那個年紀 再回頭來看能夠真正理解當初的感覺嗎?
這樣的題目走向 難免會有種「年輕的生命沒有哀愁的資格」的傾向 否則為什麼不把所有自殺的生命都看作一體而論呢? 年輕固然美好,但也因為年輕 所有的感覺都可以任意被揣測、被否定
你曾記得想要長大的感覺 現在你又渴望青青校樹 可是你也忘了當年糖果的滋味 那是你現在沒有興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