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里杙的故事:【七】王得祿與林爽文
2018/06/27 22:49:22瀏覽3992|回應0|推薦3

日前的嘉義行,從計程車司機口中第一次知道王得祿墓在嘉義縣六腳鄉而且是國定古蹟。

王得祿是有清一代台灣人官秩最高者,甚至高於霧峰林家的林文察。他生前官至浙江提督,加太子太保。他的故鄉台灣府諸羅縣溝尾庄因之改名為太保庄今嘉義縣太保市。他死後朝廷還追封他為伯爵,加太子太師。

計程車司機還告訴我一個傳說嘉慶為太子時,曾經微服出巡至台灣,王得祿是隨行護駕保鑣之一。這雖非史實,也見得王得祿已是台灣民間傳說中的人物。

但對我而言,王得祿是林爽文事件時,隨福康安攻破我故鄉大里杙立下最大功勞的戰將。據連橫《台灣通史》記載:

「乾隆五十一年冬,林爽文起事,陷諸羅,得祿走府城乞師,遂募義勇五百以待。五十二年十一月,大將軍福康安復諸羅,從戰有功。隨攻大里杙,躍馬先渡;後軍繼之,遂破堅壘,爽文竄內山。康安率軍進,命隸汀州鎮總兵普克保麾下。及平,賞戴花翎,以千總實缺用。」

網路上還有文章說他「領軍攻打大里杙」的,簡直是在我故鄉蹂躪我宗族的罪魁禍首。但他在諸羅嘉義解圍之戰立功升任候補千總,大里杙之戰後才真除,當然談不上「領軍」。無論如何,這一場戰役正正發生於我出生、長大的地方——跨舊台中縣、市南門橋下舊旱溪的河床。

平定林爽文,是乾隆自詡的十大武功之一,是他自稱「十全老人」的一「全」。功成之後,乾隆命畫師繪《平定臺灣得勝圖》十二幅,每幅並親自題詩。其中一幅描繪大里杙之戰,留下了我宗人家園遭四門巨砲齊轟的慘烈場景。這幅畫的乾隆題詩云:

「斗六門既取,直前抵賊巢。躍溪飛馬渡,掃穴短兵交。背壘犯雄陣,乘宵揮遁鞘。渠魁猶待獲,盼切捷旌捎!」福康安奏報攻克大里杙賊巢,詩以志事。丁未嘉平下澣御筆。(《平定台灣得勝圖》大里杙之戰,見上圖)

其中「躍溪飛馬渡」一句,描寫的正是王得祿的功績不過他當時官職尚小,乾隆並未將他列入《御筆平定台灣二十功臣像贊》之中。(列入的是朝中大臣、提督、總兵、巴圖魯等。)

王得祿墓佔地1.92公頃,網路紀載: 『依據「大清會典」規制,一品官員的墓制為:塋圍牆七十庹,塋地九十步,墳高一丈六尺,石獸並六(也就是石馬、石羊、石虎各一對),另有翁仲與石望柱各一對,都是由青斗石雕刻而成,造型典雅,栩栩如生。』

我在嘉義未得空去看王得祿墓,去了對他死後尊榮也不知何以為情,還是不去為是了王得祿為清朝效忠獲得榮褒、其墓有歷史價值獲定古蹟也就罷了。林爽文押赴北京在菜市口凌遲處死,屍骨無存,至今在台灣卻仍然功過莫定。林爽文在大里的故居所在後來成為第一公墓,其故鄉連一個給他的紀念館或紀念碑都沒有。最近台中市政府計劃在第一公墓用地興建聯合行政中心,地方才有呼聲盼設林爽文紀念公園,相比於王得祿墓自1844年建成迄今,能不令人感慨?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lnimest&aid=11287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