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且讓我們摘下鳥巢,在曠野引燃希望的篝火 (《焚巢集》序)
2017/07/03 08:21:03瀏覽1458|回應0|推薦5

註:這篇文章是我在1970年代末期為台大大陸問題研究社同仁刊物《焚巢集》寫的序言,當時為日益兩極化的社會甚感憂心,遂以焚巢為喻,希望能打破意識形態的藩籬。於今回顧過去這40年,藍綠統獨之分岐只有益甚,各種團體相凌相亞,無止無休。今日重發此文,遙想當年書生意氣,不勝慨嘆。

: 鳥巢只是比喻,用今天的話來說,近乎「同溫層」,請勿虐待鳥兒。

  • 易旅卦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於易,凶。」
  • 象辭:「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於易,終莫之聞也。」

*****

人文世界是一個流亡者的王國:在這兒,人們離開了上帝,生物離開了自然。一切事物,被包裹在一層浮泛的形式當中。人們原相信憑藉著這層形式功能的發揮,即使不能重返樂園,也有希望建立自己的地上天國。

但是在這一片大地上,邪惡的勢力並未放棄它吞噬人類的慾望:它自四面八方逼襲而來,在人群中劃分範疇。於是,人文形式之外又覆蓋了邪惡的形式,流亡者相互放逐而疏離。政治、經濟、宗教、道德和法律上意識形態的分歧把世界碎裂成千千萬萬個窟窿,每一個窟窿儼如鳥巢。

*****

神話、歷史和小說中曾有一些偉大的流亡者,他們渴望追尋一種永恆的秩序與和諧,但是他們自身卻只能在不斷衝突、碎裂的實在中,無止境地漂流下去。聖經上說:「飛鳥有巢,人之子無家可歸。」

大部分流亡的旅人期盼一個勘供棲息的地方:或許是富麗華廈,或許是十里長亭。他常不知道他所能找到的,也只是樹上的鳥巢。

傳說中有巢氏教人據高築巢以避洪水;堅固的窠巢可供小鳥抵禦風雨。人類學的研究卻顯示鳥巢和火的起源及使用有密切關係。

巢是鳥類的文明,但邪惡驅使人們更習慣於當努力重敘自然的時候,築起許多大大小小的鳥巢,以為如此可以躲避上帝的咒詛。

「以旅在上,其義焚也。」鳥巢也許避得了風雨洪水,要當心它內裡火起。

*****

容我訴說此地發生過的一個故事:牧養在山區的一批馴牛,由於日夜俯仰吐納著大地的原始氣息,竟勾惹出亙古以來深藏在集體潛意識底層的狂野,掙脫了牧者拘索而奔馳向一座神秘的山谷。雖經派出軍警搜尋,「終莫之聞也」,不曾見著絲毫足跡。

我嘗尋思:莫非這一群牛,正是殷民族先公王亥在有易之地喪亡的同一批牛群?王亥始作僕牛,是畜牧文明偉大的開拓者,從他手中,一部分「自然」轉化成了「人文」。然而,幾千年來,這些與自然疏離了的馴牛,輾轉得失於不同範疇的人群之中,亙古漂泊,將何處去尋找懷念的永恆鄉園,回應那遙遠、深沉而熟悉的召喚?

*****

牛群已不知所終,且讓我們摘下鳥巢,在曠野引燃希望的篝火。人要堅強起來抗拒邪惡,打破虛妄的藩籬,認清素樸的真實。至於吉凶,就順其自然吧!是為序。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lnimest&aid=10568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