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5/29 22:17:34瀏覽1945|回應0|推薦12 | |
生者慰,逝者安,政府之責 每天下午兩點,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向國人報告每天本土案例多少?境外案例多少?校正回歸多少?還有一個數字,那就是今天有多少台灣民眾因疫情而死亡。 5/29日這天,死亡人數創新高,『今天又新增21人死亡,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當指揮官陳時中說明這個數字時,我其實心裡是難過的,死亡人數很快就要破百了,想想如果這是一場災難,奪走了台灣九十九條人命,死亡名單中大部分都是家中的長者,依疫情防治規定,一定很快進行火化,家人想再抱抱的機會都沒有,人性裡這是非常痛苦的安排,這世界何時變得如此冰冷?台灣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地方,但此時,空氣好冰冷,數字好無情。 當台灣新冠肺炎死亡人數超過SARS死亡人數七十三人時,老實說,這是台灣公衛上的一次挫敗,應該要有人為這個破口負責才對,即使沒有看到任何人負起責任,也應該對近百的死亡人數,表達一點難過之意,在說這些冰冷數字時,應該加一點內心不捨的情感才對,畢竟,這些因疫情死亡的台灣人民,是非常無辜的,是病毒肆虐下的犧牲者。 陳時中二度哽咽,是為了警察陸續確診有感而發,他重批仍有人不戴口罩八大行業偷偷營業,是加重社會負擔,應好好檢討。 陳時中應該想想這近百死亡的家屬,總共有數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活者,面臨生離死別的椎心之痛,每一次唸出最新死亡人數時,都應該想想,對新增死者的家屬而言,情何以堪? 我曾是一位新聞人,即使看過非常多的新聞事件,但這次的疫情,我心情是複雜的,我家裡有兩位老人家,爸爸在安養院,當疫情開始時,安養中心就限制家屬探視,已經很久沒去看他了,也不知他過得好不好? 媽媽一星期洗腎三次,我陪伴她不得不到醫院去,她八十歲了,醫院有詢問是否要打疫苗?她不怕嗎?老人家碰到這次疫情,每個人都提心吊膽,但誰會碰上?真的不知道。 老人家是家裡的寶,這次疫情奪走了許多年長者的生命,對一個家庭而言,失去家人的痛,需要長時間的療傷。 如果是年輕人染病而死亡,我相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揪心,也會讓人動容。 或許,政府會在死亡人數更激增之後,才會停歇思考,我們有責任守護每一條生命,儘速讓疫苗全部到位。 最後,我想提醒陳時中部長,當破百死亡人數後,請更微觀這些死亡的台灣人民與周遭的家屬,當唸新增死亡人數時,也許代政府向民眾說一聲抱歉也好,防疫不僅是作戰,還要撫慰人心,不是嗎? 沒有人願意染疫,染疫後死亡,不管他(她)是誰?不管他(她)為何會染疫?都是台灣2021年的一場悲劇。 今年2月21日美國新冠病毒死亡人數超過50萬,等於兩次世界大戰與越戰死亡的總和,美國總統拜登對全國發表講話時說,『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里程碑...作為一個國家,「我們無法接受如此殘酷的命運。」 台灣去年防疫成功,今年五月卻出現防疫破口,死亡人數還在增加中,5/29日這一天21人死亡,這是一個悲傷的數字。 99人死亡,沒有送行者故事,沒有傷心里程碑,給一點哀傷配樂總行。 蔡總統發表談話的最佳時機,並不是我們國家隊如何對抗病毒,或是我們的疫苗何時會來,而是人民面對恐慌之際,人民經歷心碎的里程碑之際,用同理心一起走過困局,當這麼多人及單位願意協助疫苗的取得,政府防疫指揮中心若仍堅持本位思考及複雜流程,與人民的情感是背道而馳的,疫苗不足絕非只是在野黨的政治攻防,而是人民的真實感受。 在確診數及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後,除了防疫指揮中心公布冰冷數字外,伴隨疫情數據的政治與文化領導,需要更高層級的思考與跨部門整合,面對病毒及病毒延伸出來的各種效應,已非公衛專家能單獨完成,專業盲點在陳時中身上已經發現,他的階段性任務已完成,該是更高層級接手的時刻了。 筆者認為不是陳建仁,而應該就是賴清德,延續五年前台南大地震救災時的形象,副總統身份轉身後的賴清德,防疫這一戰,也決定了他未來的政治命運。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