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0/10 17:05:37瀏覽2991|回應1|推薦13 | |
國慶日,『中華民國台灣派』出爐 蔡政府上任,國慶看國旗蹤影 2017年10月初國慶節前夕,我在台北街頭所見,國旗不再像過往到處飄揚,於是,我首次參加新北市的國慶日升旗活動,當時,一群建中學生發起「一人130,把國旗插回南海路」,『國旗是國家的象徵』的這項活動,得到許多人的肯定與聲援。 以下是我2017年在部落格有感而發所寫的內容: 『有一種力量,從民間發起,從國旗開始,從國歌唱起,從國慶啟動。』 『有一種行動,2017年10月10日發動,一人一支國旗,不管是手持或掛在家門口,跨越藍綠,就從國旗開始,它可以超越白色的力量,就稱它為『國旗』的力量吧!』 『一起做,讓旗海飄揚,讓街頭巷尾再現國慶,我們才是國家的主人。』 兩年後的2019年,再看台北市的街景及國慶日當天活動及文宣的符號圖像,國旗已經復出了,甚至出現在總統府上空,跟著直升機榮耀移動,有國旗才像國慶的味道,已經不再因為不同執政黨而隱藏或凸顯,這是國慶文化上的再現,也是政治裡的一種分合現象,誰執政?中華民國派,都是最大公約數。 有人說,這是中間選民的選票文化導引,更有人說,這是大選前的一種戰略思維,怎麼說都沒關係,證實台灣往前的方向與力量,左右者就在民間。 民間會形成一種中間力量,讓執政者感受最佳的政策內涵與定位,走歪的會擺回中軸,越界超過鴻溝的,終將回到楚河漢界。 郭台銘戴國旗帽高舉中華民國派,韓國瑜粉絲群穿起國旗裝,原本都是在蔡政府消失的符號裡找到攻擊點,試圖政治文化的翻轉,但2019年的國慶日,全台各地都出現升國旗活動,國旗飄揚,已是國慶日的主角無誤。 中華民國台灣 社會最大共識 除了國旗代表國慶日之外,另外一個值得關切的,就是國慶日蔡英文總統談話,蔡英文在今年的國慶講話中,說了以下這段值得肯定的價值論述: 『中華民國不是誰的專利,台灣也不是誰能夠獨占。「中華民國台灣」六個字,既不是藍色、也不是綠色,這就是整個社會最大的共識。』 雖然只是幾句話,但卻有政治上重要意義。 如果依此價值論述,對國民黨而言,中華民國正統政黨已經被蔡政府逐漸裂解,蔡英文強調『中華民國台灣』的新名詞,就像當年馬英九被形塑成『新台灣人』一樣,當時就裂解外省族群統治的印象。 郭台銘退出選舉後,回到藍綠政黨的競逐,蔡英文面對獨派的壓力下,上任後顛簸找尋政黨的類同點,走向『中華民國台灣』,這是跨出一大步;而反觀國民黨,面對統派的積極拉力,未能讓民眾感受台灣主體性上的堅持,兩黨間求同存異的政治趨勢早已經形成,這就是第三勢力及中間選民的政治態度。 民進黨政府靠攏了國民黨的主張,但國民黨如果又回到早年的國民黨,並不能讓新世代選民或中間選民理解,這是國民黨現在的迷思所在。 下架民進黨根本不該是選舉的訴求,這只是基於政黨利益所提出的口號,選民真正想看的,並不是一個政黨被淘汰,而是哪個政黨是往前行的政黨,藍綠政黨輪流執政,應該愈來愈像,愈有共同的價值論述,最後,比較類異點,誰勝誰就執政。 韓國瑜民調落後的最重要關鍵,就在於傾向同溫層的定位,這不應該是一個政黨的態度,但國民黨顯然仍掌握不到民意的節奏,中間選民其實沒有放棄國民黨,但放棄了現在所見的價值定位。 同樣是旗海,味道完全不同 如果您把韓國瑜造勢人山人海國旗符號飄揚的場面,與2019年國慶日各處所見的旗海相比較,味道是完全不同的,而後者才是人民想見的,才是人民樂於參與的,國旗象徵國家,並不是政黨或族群的專屬。 蔡英文政府剛上任時,淡化了國旗及中華民國歷史的文化記憶,得到了政治上的教訓。 韓國瑜陣營讓國旗放大它符號的意義,同樣,也會適得其反。 台灣需要對國旗符號有更多的文化省思,不僅是國慶日當天,而是政黨、國家與國旗之間的認同與認知。 人民品味提升 決定國慶國旗的味道 除卻政治上的極端烏雲,找到中間的藍天綠地,這才是2019年國慶日帶給我們最大的幸福感。 至於,國慶日的主視覺,還要不要加入紅色?這是設計師的創意,就像專業回歸專業,視覺跨界的時代,中性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現代風格。 國慶國旗有一種文化味道,它在早年眷村的時代裡,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在很多懷舊文本或角落中,它一直還是很有感,文化記憶並沒有消失。 藍綠輪流執政後,國旗開始充滿政治味,變成政治角力的一個場域。 穿上國旗變裝服,如果是一種次文化的流行,它是多元的文化面貌,若成為人勢的象徵,是族群的符號,是同溫的取暖,它開始沈重了... 國旗變潮,是對的方向,這是國旗的現代風格。 國慶日從國旗再現做起,中華民國台灣派看起來很美味,獨愛台派或中國派的人,嚐嚐不同口味吧! 唯一的企盼,2020大選後,中華民國台灣派,別又換了口味。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