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想勇敢可以嗎?覺得脆弱該怎麼辦?向仙女老師學成長型思維,幫你裂隙中找光亮
2022/08/05 19:46:01瀏覽2408|回應0|推薦17

我跟仙女老師余懷瑾一起上過線上課程,當時班上同學都好興奮「是仙女老師!」我才知道,原來班上有一個那麼厲害的同學,她堅強撫育腦性麻痺的雙胞胎女兒、曾獲Super教師榮耀、成功塑造有溫度的課堂….。

這樣的人,絕對有超乎他人的意志力,就算地球結凍了,她一定依然溫暖無畏、堅強勇敢吧?

當我這樣問仙女老師時,她大笑「怎麼可能!我才不是這樣的人呢!」「我超膽小、超懦弱,而且很多人都覺得我超兇的!」(點這邊收聽Podcast完整訪問)

為了別人變勇敢

仙女老師最為人所知的,是在TED的演講「一堂由老師以身作則的生命教育課」,分享幫助班上同學撕掉霸凌、歧視標籤,一起陪伴弱勢同學「慢慢來,我等你」,讓上萬人感動落淚。

但這樣的溫暖,可能是一體兩面。

仙女老師告訴我,「你知道嗎?對某部分人的溫暖,對某部分的人可能是很強悍很霸氣的,我要照顧弱勢學生,就必須要其他人都不要吵,安靜等她說話,別人覺得我很兇,但這個學生覺得我很溫暖。」

但這樣的強悍,可不是一開始就有。

仙女老師說,從小到大,她的成績單評語都是文靜有禮、沉默寡言;國中到五專成績不好沒有自信,她上台會發抖,老師說她是班上的廢柴、害群之馬拖垮了別人、這輩子缺角了。

直到當了老師後,她才發現很多孩子跟她一樣,不是不努力只是沒有方向,「我不希望這些孩子,覺得自己是沒有救的爛咖」她努力讓孩子歡樂學習、正向鼓勵,一開始引來不少家長、老師的批評。

「我知道只要跟別人一樣,就不會出錯,但是如果教學路那麼漫長,成就感很重要,我們覺得我們在幫助學生,其實是學生讓我們覺得教學是快樂的,才能保有熱情啊!」

做別人的事,其實是成就的是自己的功夫。為了幫學生,膽小自卑的余懷瑾選擇勇敢,成為溫暖而強悍的仙女老師。

覺得脆弱怎麼辦?沒有不好啊

仙女老師本人,其實跟書本上、螢光幕前很不一樣,她非常非常的熱情,而且超級吵。我笑著問眼前這個接近「喧嘩」的女子,「老師,你變勇敢之後,就都不會有脆弱的時候了嗎?」

仙女老師揪著眉看我,「當然有啊!我每天都常常覺得很脆弱啊!」例如我們見面前一晚,她才拜託女兒平平陪女兒安安洗澡。

安安的肢體協調能力較弱,深怕安安洗澡時受傷,18年來只要安安洗澡,仙女老師就會坐在浴室內馬桶上等安安,18年來每天都一樣。但前一晚,她就選擇脆弱,跟平平說「媽媽好累,很多事還沒做,你可以陪安安洗澡嗎?」

她說,勇敢很棒,但脆弱也沒有不好,我們不需要一直堅強,有需要的時候就對我們身旁的人提出需求,身旁的人知道我們的需求,才能夠伸出手幫你,就像我們平常幫助她們一樣。

哭很好、脆弱很好,都是正常的情緒展現,只是我們哭完後、脆弱後,能不能回到正常生活?而不是讓脆弱或害怕畏懼的感覺,糾纏自己一輩子。

成長型思維跨出勇敢第一步

「可是,我就脆弱了啊,我就不敢往前走了,怎麼回到正常生活?」我好奇問仙女老師。

仙女老師舉女兒為例,因為女兒腦性麻痺,肢體協調能力較差,雖然已經18歲了,卻仍不敢靠近、打開瓦斯爐。

為了培養女兒自理的能力,每次女兒只要進步一點點,仙女老師就會戲劇化的驚嘆讚美「你太棒了!」在不斷鼓勵練習下,如今女兒已經可以一次就順利打開瓦斯爐,簡單作菜。

仙女老師說,不論是對自己、對孩子、對其他人,重點是每一次嘗試就算犯了錯,都告訴自己,我在這裡學到什麼,而不是我又失敗了。每次都找到一些學習到變更好的經驗,慢慢的,就會離目標越來越接近了。

如果每次失敗,都可以變成「我又比之前更懂一些了」的成長型思維,就會更有勇氣跨出第一步。

凡裂隙必有光

仙女老師告訴我,我們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常常是因為身旁人給的信念,或是小時候的經驗,長大以後,就算我們變得再好,也可能不覺得自己好。如果發現身旁的人擔心自己不夠好,不勇敢、覺得脆弱,可以透過三個方法鼓勵對方:

第一步,找出對方的優勢,尤其這個優勢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建立對方的信心。

第二步,如果對方想挑戰一件事,告訴對方做這件事的方法,例如要上台簡報,可以先看台下再微笑三秒,就可以發現自己是有能量的人

第三步,如果對方完成一件事後,結束後請他說心得,聚焦在他成功的地方。選擇看他光亮的地

凡裂隙必有光,那個光就是你的故事。所以裂縫是好的,如果今天我們都很完美,光是透不進來的!」仙女老師說,不想勇敢、覺得脆弱都沒關係,但只要願意透過成長型思維轉念,有一天,會發現已經成為越來越好的自己。

如果想跟仙女老師學故事影響力、表達力,歡迎上「仙女老師余懷瑾」粉專了解最新課程資訊,8月28日仙女老師在台中有一場故事影響力實體課程,也歡迎你前往領略仙女老師的魅力!

--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讚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學失敗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aid=176434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