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22 03:09:00瀏覽1873|回應7|推薦29 | |
記得曾經有人寫過一篇文章,提到最喜歡和金庸小說交往的主角人物是誰,大多數讀者選擇的是令狐沖,因為他的個性隨和,灑脫不羈,結交的朋友雖然黑白兩道都有,但基本上是有原則的,他對朋友有情有義,和他交往如飲甘醇。 大俠郭靖反而是大家不是很喜歡交往的人物,原因是郭靖的人格高尚,對朋友要求度太高,容不下一點小缺點,當郭靖的朋友感覺壓力很大。 這說的好像也有幾分道理,藏鏡人也深具同感,從郭靖我想到另一位漢朝末年的人物管寧的故事。
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德行篇提到,管寧、華歆同堂共讀,牆外有達官儀隊經過,鑼鼓喧天,管寧不為所動,華歆則放下書本跑出去看遊行隊伍。當華歆回到屋裡時,管寧拿出刀子,將兩人同坐的蓆子從中間割開,說:「子非吾友,今天我和你絕交了。」 割席斷義事件使藏鏡人想到一件事,年初藏鏡人在講台上課時,窗外忽然烏雲密佈,下起了墨爾本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冰雹,全班同學全都放下書本衝到窗口看冰雹,藏鏡人也不例外,也跟著同學圍過去觀看這『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奇景。照管寧擇友的標準,藏鏡人本人行為和同學們學習態度,我想都被他列入拒絕往來戶了。 總覺得管寧對待朋友的態度,未免小題大做。同學出去看個花車遊行紓解情緒回來再好好讀書,有這麼嚴重必須做出如此『絕情』的割席斷義動作嗎。 即使是聖賢如孔子到了衛國都還去看了南子一眼呢,管寧讀聖賢書,不知如何看待『子見南子』這一篇。 管寧道德標準高,這毫無疑問,他這種個性在當時想必是屬於『孤鳥』型人物,我更很好奇他後來人生做出怎麼一番的事業,查了一下管寧傳記,活到84歲,一生堅持他的信念。黃巾之亂時避難遼東,太守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三代屢次邀請出仕,管寧堅不就任。亂平回到中原後,少年時受到他割席絕交的華歆不計前嫌還向曹氏父子推薦他的才能,曹氏父子幾度下詔徵才,管寧也堅持不接受。 大俠郭靖個性類似管寧,但他也確實為國家做出一番事業,對抗蒙古軍最後死守襄陽城殉節。而管寧從沒當過官,飽讀聖賢書,想必通曉治國平天下理論,但沒出仕過,一輩子當宅男,所學管不管用不知道。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