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蓮國法師臨終關懷講義第一章
2009/03/05 00:10:54瀏覽1080|回應0|推薦2

第壹章:關於真佛宗

第一節、中國真佛宗臨終關懷中心:
甲、【主旨】
   真佛宗臨終關懷中心成立的宗旨,是希望以真佛密法為臨命終人及其家屬尋求身、心的安適與自在,並且將這份理想做為生命的終極關懷,讓更多的人能夠接受臨終關懷的服務。
  此外,中國真佛宗密教總會將透過廣泛的社會接觸,舉辦生死教育相關的課程與活動,與社會大眾一起探討認識生命的全貌,以真佛密法為社會人文奉獻心力。
【會務內容】
  推動以真佛密法為內涵的臨終教育模式。以真佛密法擴大推廣到生、老、病、死的人文關懷工作。舉辦「生死教育」與「臨終關懷」相關課程、講座、座談會、研討會、研習營……等活動。出版「生死教育」與「臨終關懷」相關刊物。培訓臨終關懷志工人員。
【未來目標】
 推動生死學教育的公益機構。加強民間團體及各大醫院合作以真佛密法。推廣安寧緩和醫療理念。以真佛密法救度眾生靈命為臨終關懷之宗旨的社會福利事業。 

乙、中國真佛宗密教總會常務理事會  93年8月31日會議修訂通過
壹、宗旨:
中國真佛宗密教總會(以下簡稱本會)稟承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盧勝彥教示,為推動臨終關懷志業及服務社會,特成立「真佛宗臨終關懷中心」專案(以下簡稱本專案)計畫。
貳、任務:
一、推廣真佛宗臨終關懷精神。
二、成立各地真佛宗臨終關懷中心。
三、以真佛宗臨終關懷精神服務社會大眾。
參、組織及責任範圍:
             本專案由本會理監事會正式通過,本會各處單位及所屬道場負責相關工作執行。本專案設「執行長」一人,總責其事。各單位依工作範圍,協助、配合執行長之專案工作執行。

各單位責任範圍如下:
◎中國真佛宗密教總會:
一、理監事會負責審訂本專案年度預算、決算及相關財產處分。
二、理監事會負責聘免由本專案提報之工作人員。
三、理監事會負責審核由本專案提報擬成立之助念團。
四、理監事會負責議決由本專案所擬訂之章程條款。
五、常務理事會負責監督、糾正本專案之工作執行情況。
六、 成立真佛宗臨終關懷基金,並負責基金之募款。
◎專案執行長:
一、本專案之執行總責。       二、協調、分配各單位之工作任務。
三、規劃本專案未來發展方向。 四、主持本專案之工作會議。
◎法務處:負責「法務」、「教育訓練」。
一、籌劃各種教育訓練課程。
二、擬訂法務活動規範及實施辦法。
三、主法者資格認證。
◎文宣處:
一、統籌製作臨終關懷相關文宣品。
二、擬訂、執行志工召募辦法。
◎財務處:負責臨終關懷基金之「規劃、執行與監督」。
一、會計、出納。
二、編訂本專案之預算、決算。
三、擬訂各項經費之動支流程。
◎秘書處:負責「文書作業」及「人事管理」。
一、收文、發文及會議記錄整理存檔。
二、擬訂本專案工作會議議程並安排開會相關事宜。
三、協助專案執行長了解各項工作之執行狀況。
四、擬訂工作人員獎懲制度辦法。
五、相關資料之收集與建檔。
◎行政處:負責「籌設、管理各地區臨終關懷中心」、「庶務」及「喪葬」相關事宜。
一、輔導各地臨終關懷中心之籌設與行政管理。
二、法事人員及志工、助唸人員之統籌與聯繫。
三、定期發布各地臨終關懷中心最新之聯繫資料網。
四、喪葬禮儀解說。
五、提供各地區臨終關懷中心法務器材。
六、配合法務處籌劃之各項教育培訓課程。
七、推廣台灣雷藏寺西方淨土舍利塔位。
◎各地區臨終關懷中心:實際執行臨終關懷志業。設團長一人,主法者及團員若干人。有遵守本中心關於「行政、法務、財務」規劃之義務。
一、臨終關懷案件之接件、登記。
二、聯絡、安排、協調助念團員及主法者。
三、喪葬佛事禮儀安排。
四、喪家之捐款處理。
五、協助推廣台灣雷藏寺西方淨土舍利塔位。
肆、經費:本專案基金經費來源如下:
一、「中國真佛宗密教總會」補助款。  二、贊助捐款。
伍、組織章程之施行及修正:本專案經中國真佛宗密教總會理監事會通過,並呈「世界真佛宗宗務委員會」核准後施行,修正時亦同。
地址:南投縣草屯鎮山腳里蓮生巷100號
電話: (049) 2312992(代表號)
傳真: (049) 2350801
網址:
http://www.tbsec.org.tw

丙、中國真佛宗臨終關懷之理念:『中國真佛宗臨終關懷』秉持者聖尊  蓮生活佛的理念,慈悲為懷、方便為本的精神,無私無我的為有緣臨終者,以真佛密法,從事臨終關懷的聖業。 希望透過各位同門的發心及熱心為臨終者助唸,因為一般人將欲臨終時,大都面臨恐懼、無助、徬徨不安的情境,一般家屬在旁亦手足無措,極需要有臨終關懷經驗者,從旁開解、引領念佛,令其亡者安祥往生,順利得到諸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讓家屬由衷的感動,啟發他們對於唸佛的益處,進而皈依學佛,改變慧命,影響之深遠,不可思議。
何謂臨終關懷呢? 簡單的說,就是病患往生前幾個小時為臨終關懷;往生後八到十二小時內為臨終助唸;往生八到十二小時後為臨終誦經。 其實臨終關懷助唸的對象,非僅止於往生者個人,因其家眷、親友的參與唸佛,無形中,佛法已入其八識田中,其祖先、或已往生之親友亦蒙佛光注照、加持、甚至接引。再者以唸佛為尊,漸漸轉移一些不合時宜的「陋」習,對亡者較無利益的做法,可謂意義非凡。

☀都沒有回來:一位神父對瀕臨往生的病人說:「你放心,你肯定能到天堂。」病人疑惑的說:「天堂真的有那麼好嗎?」神父很有信心的說:「你沒看到,連一個往生的人都沒有回來,這不證明那裡很好,都不肯回來嗎?」


第二節、本 來 面 目:
超越死亡:「欲知生死誓,且將冰水比;水結即成冰,冰消返成水。己死必應生,出生還復死;冰水不相傷,生死還雙美。」
「生滅同時,無有前後;死時即生,生時即死。」 
  以上兩者為聖尊 蓮生活佛題於文集中之詩句,指出生死一如,有如冰水之互換。在1998年6月15日與6月20日(見偕汝談心<二>64頁、偕汝談心<五>274頁)開示中,皆有提到;「臨終關懷中心」很重要。不但想建一家「真佛宗」的「老人院」、「臨終關懷中心」,甚至「真佛墓園(塔)」。不管比丘、比丘尼,甚至在家眾、義工同門。由臨終關懷中心幫他們處理老死的問題,讓她們真正能夠放下一切,對世間的事情一切,都能夠很安心的走。讓每一個人心裡很平靜的走他最後的一程。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曾說:「有生,自然有死,每個人遲早都需要面對死亡。當我們還活著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兩個方法處裡死亡:忽略死亡,或者正視自己的死亡。藉著對於死亡所做的清晰思考,以減少死亡可能帶來的痛苦,不過,這兩種方法都不能讓我們真正克服死亡。」又說:「如果我們希望死的好,就必須學習如何活得好,如果我們希望死的安詳,就必須在心中和日常生活中培養安祥。是以;幫助別人死的安詳,與準備自己死亡同樣重要。」

乙、死的三根本:有人說:「死了就算了,沒什麼了不起。」有人說:「死了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有人說:「人死就像睡覺一樣,沒什麼好怕。」這些話聽起來很灑脫、很自在,就如同在動物園裡眺望檻中的老虎一樣,但真正面臨死亡時,則猶如在山中碰到老虎,嚇得魂飛魄散,屁滾尿流,平常之灑脫自在,頓時煙消雲散。聖尊開示道:學會死亡,才能懂得生命意義;超越死亡,才能印證生命價值。一念彌陀,安樂永劫。
  1991年11月11日聖尊於真佛密苑開示道:死有三根本,假如,你經常想這死的三根本,你就會很快樂,絕對不會悲傷。
“死的第一根本”;就是每個人都要死的。不管你是當了皇帝、乞丐,不管你是多有錢、多窮,不管你學仙、學佛,時間到了你都要死。(前面已有言及,每一個人都要死。)
“死的第二根本”;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要死。除了學仙、學佛,或者特別的以外,誰都不知道哪一天要死。(易言之;假如是一個普通的凡夫俗子,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要死。)
  “死的第三根本”;你死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你就是再有智慧,再有學問,再有錢或有再多的東西,你死的時候什麼都沒有。所以,做一個修行人第一個要素,不但要認識死,不怕死,還要不怕生,不生不死才是修行人。

丙、因緣所生法:從前;有一個生意人,長得肥碩壯大,食必美味,住必高房大廈,無所不貪。他為了財色和飲食的享受,特別珍惜自己的身體,惟恐命不久長。
有一天,他往遠方經商的時候,望望天邊,夕陽已落,夜色籠罩,於是,急於找間歇宿的地方。可是荒山野外,沒有人家,正在焦急時,隱約望見前面有一間破廟,欣然前往投宿。
他在破廟裡的一角,席地而睡,胡思亂想著,越想越是模糊。朦朧間,他忽看見一個散髮、粗眉、突眼、黑面的大頭鬼,背著一個瘦瘦的死屍,來到面前,擲地作聲。他恐怖不已,想走又無路可走。接著;又看見來了一個大耳、尖鼻、獠牙、長舌的大口鬼趕上來一股怒氣,開口便罵大頭鬼道:「這死屍是我的,為什麼你拿到這兒來?」「這是我的,當然可以拿走」
「胡說八道,這實在是我的東西!」大頭鬼剛說完,就馬上拉著死屍的一手一腳,又要帶走了。「且慢!有人為證,你可問問這位仁兄!」大頭鬼指著商人,也跟著拖住死屍的一手一腳。二鬼爭來爭去,爭得不可開交。大口鬼望一望商人,便問:「這死屍到底是誰的?」
商人暗想—這兩鬼都力大無窮,討好這個,必開罪那個,不論說實說謊,都難免一死。與其說謊而死,不如說句老實話,就道:「我看這死屍,是那位大頭鬼先生拿來的。」「胡說!你在胡說!」大口鬼罵了一聲,瞪著雙眼,不由分說,猛然拉住商人的一隻手,用力一拔,擲在地上。大頭鬼連忙取死屍一臂,插入商人的身上,給他接換。這樣,一鬼拔,一鬼換,商人的兩臂兩腳,由頭至腳,乃至全身,都與死屍對換了!
    二鬼見人身新鮮,各自取食,也就不爭死屍去了。可憐的商人,變了兩個餓鬼的點心包子,給他們吃飽了,揩揩嘴唇,各自歡喜,大搖大擺而去。好在,商人的真心未失,本性未迷,他思惟道:「我自已的身體,是父母所生的,眼巴巴地給二鬼吃光了,現在我身體上的肉,都是別人的肉,胖子變了瘦子,現在,我究竟有身體呢?還是無身體呢?」這個問題,他想了又想,總想不通。突然一聲巨響,把他嚇的跳起來。張目四顧房內空空的,原來是做了一場惡夢。
   第二天,商人走進一間佛寺,將夢中的情形,告訴給師父聽,並提出我身有無的問題。師父指示道:「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人生無常,畢竟如此;從無始來,原自無我。」「師父!你說得太玄妙了,我不甚了解。」
「好的,我具體些說給你聽,我們這個色身,是個四大和合體,是個臭皮囊。一旦地水火風四大因緣不和合,這個執為有我的身體,也就完了!」「像我此身,父母所生,四肢五官齊全,能食能言能走,不就是我身嗎?」商人還是不懂的樣子。「如你夢中所見,你的本身與死人的身,有甚麼分別?」「可不是麼?變換後的我身,已是他人之肉。」
「那麼,那個時候,你所說的我,到哪兒去了?」商人無言回答,歇了一會兒師父才說:「正是為著這個,生死大事不明!」師父也歇了一歇,讓商人自已想一想,然後慈祥地給他開示道:「你的生身與屍的死身,都是假我,若能了達,無二無別。在你的生身與死身對換後,還能如是思惟的,才是真我,也即是你的本來面目。」

丁、無常逼、死神到:很多人都知道「人生無常」,可誰也不能把握自己在下一刻不死。大家也了解輪迴惡趣的痛苦,誰也不想墮入,然而;在罪業未淨化前,誰也無法解脫這種可怕的命運,一般眾生死後,若墮入惡趣受罪業的異熟果報,時間極長。在《賢愚經》中記有拘留孫佛時代,座下的一名僧人,因貪污僧眾之財產,而且惡口罵人,以此惡業墮入地獄多劫,從地獄出脫後,又出生為怪魚,且生生世世生於糞坑中,至賢劫千佛內都得不到解脫。
   回首想想自己一生中,所造的種種惡業。若在今生不懺悔、不精進修持,一但無常逼、死神到,於中陰感到恐懼,即後悔莫及,有些人以為在中陰時,可能得到救度,然而;芸芸眾生又有幾個呢?
   聽說在藏區一些有成就瑜珈士和空行母,能與中陰遊魂、地獄、餓鬼眾生溝通,起度其中有福緣者,但這種機會太少了。有些空行母在中陰遊記中說過;中陰境界眾生見到他時,很想託他給活著的人帶話,但是;欲說不能,只是稍微能點頭、動動嘴角----,非常痛苦。

☀不發脾氣:有某位知名大法師,正在諄諄教誨眾信徒:「人應當有涵養,不發脾氣,不咒罵,不憤怒。你們看到現在落在我鼻子上的這只蒼蠅了嗎?要是一個脾氣壞的人,他早就氣壞了。可是我從來也不生氣,我只是在心中默默祈禱:『蒼蠅,你飛走吧,佛菩薩加持你。』」
說到這裡,這位某知名大法師突然大叫一聲:「哎喲!疼死我了!真他X的見鬼,原來是一隻蜜蜂!」☆…☆‥‥‥

☀整型美容:四十出頭的瑪莉亞心臟病突發,被送往醫院急救。病情十分糟糕,瑪莉亞感覺自己幾乎都已經死了。搶救中,瑪莉亞突然聽見了上帝的聲音:「不,你不會死的,你還可以活45年6個月零兩天,鼓起勇氣活下去!」當然,結果是瑪莉亞奇跡般地被救活了。
身體復原後,瑪莉亞想到自己還能活40多年,便沒有急著出院,先是修臉,接著是補唇,然後是隆胸,最後是瘦腹,一古腦兒連續做了好幾個美容手術,然後又叫了專業美髮師上門服務,改換了頭髮顏色、做了個新潮髮型,整個兒看起來年輕了十幾歲。
最後一個整容手術完成後,瑪莉亞便高高興興地辦理了出院手續,沒想到在門口卻被一輛急速駛入的救護車撞死了。到了天堂後,瑪莉亞生氣地質問上帝:「既然你說過我還可以活45年,那麼你就不應該食言。」上帝尷尬地聳了聳肩,答道:「真是對不起,當時我認不出你了。」


第三節、中陰聞教得度:

甲、勿隨夢境走:聖尊 蓮生活佛常一再教示我們,人不是在臨終的時候,才會接受到中陰的考驗,而是每一天都是。只是自己沒有去想,沒有去注意而已。
   每天我們在夢中的時候,你知不知道那個是夢境,你能不能自主自己的心呢?不能自己隨著夢轉、隨著夢走,在夢中做了很多的業。「死」就跟做夢完全一樣,你已經完全進入彌留狀態時,根本分不清到底是活著還是死了?你的意識對周圍的人都沒有感覺了,等到醒來,才知道在夢中跟很多人在一起,做了很多莫名奇妙的事。
  假如現在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夢,你就沒有辦法自己走。你是被人(業識)牽著鼻子走。死亡的程序與出生的歷程恰好相反;出生是神識具現於肉身之中,而死亡則為神識脫離肉身之外;唯兩者皆同的一點則是:其間有一種轉移—從一種意識狀態轉進另一種意識狀態之中。正如一個嬰兒必須在這個世界裡面醒來才能由經驗習知這個世界的性狀一樣,一個死亡的人必須在中陰境界之中醒來才能曉知它所面對的特別情況。中陰身係由一種目不可見或靈氣樣的東西所構成,正是它在死亡歷程中離開的那個人體的一種副本。保留在中陰身中的,就是這種神識與靈脈系統(人類身體的機體神經系統的另一面—對靈魂體或中陰身而言)       
       從聖尊 蓮生活佛文集或開中,無論從早期到近期,幾乎都有談到「生與死」的課程。其中以「度過生死的大海」乙書,是專為“人生最大的一件事”而寫。此書不但一般人應該讀閲,更是密教行者必須一看再看的必修書。
   中陰教法非常古老,見於《大圓滿密續˙第十章心要》,其教法的傳承,甚至可以追溯到阿達爾瑪佛(原始佛)。古老的埃及有「埃及度亡經」,(正確的名稱是「從白天出來」。暗指從此生出來進入另一生之中的埃及聖道。
   在西藏更有一本「西藏度亡經」(原名為「中陰得度或中陰聞教得度」),為密教祖師「蓮華生大士」所傳。蓮師把他幾千部所開示的教法和預言,藏於地、水、火、風、空中,日後;由許多他所化身的大師陸續揭露,這些「伏藏寶典」,其中一部就是《中陰聞教得度》。由十四世紀的西藏行者卡瑪林巴(即羯摩林巴)公諸於世。
   西藏索甲仁波切根據「西藏度亡經」,穿插其修持經驗而寫的一本書「西藏生死書」(於1998年2月在台出版)。因此書較為通俗,是以;當時造成很大的轟動與迴響,掀起社會大眾對「生死學」認真的省思與學習。因而使坊間出現有關生死學之書籍,琳瑯滿目不下上百種。
《中陰聞教得度》。他是死後境界的旅行指南,要由上師或善知識對一個人在臨終時或死後宣讀。西藏人認為有「五種不必修禪定而仍然可以證悟的方法」(一)、見到一位偉大的上師或聖物;(二)、配帶經過特別加持而上面有神聖咒語的曼達拉;(三)、嘗到由上師在特別修法後所加持過的甘露;(四)、死時記得意識的轉換(頗瓦法);(五)、聽聞某些甚深教法,如《中陰聞教得度》。
    西藏度亡經《中陰聞教得度》是為修行人或熟習其教法的人而撰寫。對現代人來說,很難深入其堂奧,同時有很多;如果不瞭解其背景就無法回答的問題。有些教法是修持《中陰聞教得度》的關鍵所在,並未寫成文字,只由師徒口耳相傳,如果不瞭解這些,便無法充分認識和使用那本書。
  由於《中陰聞教得度》的風行,人們通常都把中陰與死亡聯想在一起。密教在日常用語中,都以中陰指死亡和再生之間的中間狀態,但它還有更廣、更深的涵意。在中陰教法中,比起任何其他教法,可能更可以讓我們看到佛陀的生死知識是多麼精深博大;如果能夠從覺悟的角度徹底暸解我們所謂的「生」和「死」,就可以了悟兩者是多麼密不可分。
  
乙、何謂中陰:對大多數人而言,死亡的經驗是指在死亡過程的盡頭,進入一個湮沒消失的狀態。據說,內分解的三個階段,可以快到三彈指頃。父親的白菩提和母親的紅菩提在心輪會合,稱為「完全證得」的黑暗經驗升起。 子光(地光明)顯現,但我們卻沒有認證它,因而進入昏迷的無意識狀態。
 誠如前面說過的,這是第一次沒有認證出來,【為第一階段的無明】,是本覺的相反狀態。輪迴在死亡的瞬間稍為中斷,而這個時候我們又開始了另一個輪迴。「法性中陰」隨即生起,一閃即逝,沒有被認證出來。這是 第二次認證的失敗,【也是第二階段的無明】。
   這時候我們所覺察到的第一件事是「如同天和地又分開了」,我們突然進入死和另一期新生命之間的「中陰身」。這稱為「受生中陰」,【是死亡的第三期中陰】。
 由於沒有認證出明光和法性中陰,我們一切習氣的種子受到刺激而重新甦醒過來。受生中陰介於這些種子的重新甦醒和進入下一世胚胎之間。
在受生中陰的階段,因為心已經不再受到這一世肉身的限制或障礙,所以「受生」到不同境界的「機會」是無限的。這種中陰有「外存在」的意生身和「內存在」的心。
    「受生中陰」最顯著的特色是「心」扮演著最主要的角色,而「法性中陰」之中,我們有光身;在「受生中陰」之中,我們有意生身。
   在受生中陰的階段,心非常清明,也具有無限的活動力,但它所移動的方向,完全取決於過去業力的習氣。它稱為「業」的受生中陰,誠如卡盧仁波切所說的:「這完全是我們過去業力的自動或盲目的結果,此處所發生的一切全非意識的決定;我們被業力衝擊得東倒西歪。」
   這時候,心在它逐漸展現的過程中,已經到達下一個階段:從最純淨的狀態(明光),經過它的光和能量(法性中陰的顯現),進入受生中陰階段,心展現出更具體的形式。在這階段所發生的事,正好是分解過程的相反:風大再度出現,同時,與貪、瞋、癡有關的思想狀態伴隨著風大而來。然後,因為過去業報身的記憶在我們的心中仍然歷歷如新,就會形成「意生身」。
受生中陰的「意生身」有許多特色。它具有一切知覺作用,它是相當輕靈、透明和活動的。它的知覺力,據說是我們活著時的七倍。它也具有最基本的清晰覺察力,那不是在意識控制下的察覺力,但意生身能閱讀別人的心識。
    首先,這種意生身的形狀類似生前的肉身,但沒有任何的缺點,而且是青壯期的俊美的肉身。即使你在這一世殘廢或生病,在受生中陰階段仍然會有完美的意生身。
  意生身大約像5到8歲孩童的大小。由於概念性思考的力量〈又稱業氣〉,意生身很難保持靜止不動。它不停的移動,只要一起念頭,就可以毫無障礙地隨意到任何地方。因為意生身沒有肉體,所以能夠通過牆壁或高山之類的固體障礙物。
   意生身能夠看穿三度空間的物體。但由於缺少肉身的父親白菩提和母親紅菩提,所以不再具有日月的光茫,只有一道微弱的光照亮跟前。意生身可以看見其他的中陰身生命,卻無法被活的生命看見,除非是那些由於精深禪定功夫而有天眼通的人。所以;可以和中陰世界裡的許多旅人;那些比我們早逝的人,有短暫的會面和談話。
  意生身因為有五大構成因素,所以我們會認為它似乎是固體的,而且還會感覺到飢餓的煎熬。中陰教法說,意生身以氣味為食,並從燃燒的供品攝取養分,但它只能享用特別以它的名字祭祀的供品。意生身的心活動速度極快:念頭連續以高速度來到,同時可以做很多事。心不斷形成固定的模式和習慣,尤其是對於經驗的執著,以及認為經驗終究真實不虛的信念。
中陰在藏文中是指「一個情境的完成」和「另一個情境的開始」兩者間的「過渡」或「間隔」。眾生從原始無明以種種錯亂、顛倒為因,導致無休止的輪迴為果。待依修而證得菩提之前,這段期間,所有一切生死輪迴的過程,都可稱為「廣義的中陰」對普通人而言,中陰(亦稱中有)就是介於生與死的中間,也就是已經死亡,但還未投生之間。此為狹隘的定義。
   一般來講,人一往生進入「中陰」,何謂中陰;(又叫中有)中間所受之陰形也。陰者,五陰之陰。俱舍宗以為有一定之中陰,成實宗以為無之,大乘宗以為有無不定。說極善極惡之人無中陰,餘皆有之。命報終謝,名為「無有」。生後死前,名為「本有」。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我們可以把人的整個存在分成四個實相:此生、臨終和死亡、死後、再生。這就是四種中陰:
˙此生的「自然」中陰   ˙臨終的「痛苦」中陰
˙法性的「光明」中陰   ˙受生的「業力」中陰
1.此生的自然中陰:包含生與死之間的整個過程。以我門目前瞭解,這個時段似乎不只是中陰、過渡期而已。如果我們加以思考,並把它與漫長的業力歷史比較之後,就可以知道這一生的時間,事實上是相當短暫的。中陰教法特別告訴我們,此生的自然中陰是準備死亡唯一而且最好的時間。其方法就是熟悉教法和穩定修行。
2.臨終的痛苦中陰:從死亡過程的開始,一直到所謂「內呼吸」的結束為止; 最後是死亡時的心性顯露,我們稱為「光明」。
3.法性的光明中陰:是包含死後心性光芒的體驗。「明光」或光明將會展現為聲音、顏色和光能。
4.受生的業力中陰:就是我們通稱的中陰身,他一直持續到我們投胎有新生命為止。界定和分別每一種中陰的是,它們都是間隔或時段(因人而異),其中特別呈現覺悟的可能性。在生和死的過程中,解脫的機會持續不斷,中陰教法則是讓我們能夠發現和認出這些機會,並充分加以利用的重要工具。

☀話太多:在鄉下工作多年的老郵差約翰死了,葬禮辦得很氣派,整個地區的人都前來參加。這些年來,約翰一直辛辛苦苦地為這個地區的人服務,牧師覺得,他應該再講點什麼,以此向約翰表示感謝,於是他站在棺材旁念了一首詩:「冬天,當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的時候,他來了;春天,當道路泥濘、沼澤為患的時候,他來了;夏天,當塵土飛揚,太陽灼熱的時候,他來了;秋天,當秋雨綿綿,寒氣襲人的時候,他來了。」
從教堂出來後在回家的路上比爾對他的鄰居查理說:「查理;牧師今天的講話很不錯。」「是的,很不錯,但是沒必要講那麼長,實際上他只須說;約翰在各種鬼天氣裡都來就夠了。」

☀要什麼:收藏家、商人和小偷三個人去見仁慈的上帝,上帝決定滿足他們的要求:「你們要什麼?」收藏家說:「我想要世界名畫!畢加索、梵高‥‥」上帝說:「好吧,你會得到的!你呢?」商人說:「錢!美元、馬克、法郎、英鎊‥‥」上帝說:「好吧,你會得到的。你呢,孩子?」小偷說:「我什麼也不要,請把他們兩人的地址給我就行了!」

 ☀只偷鴨子:偷兒到教堂做彌撒。牧師問:「什麼風把你吹來了?這星期你沒偷火雞吧?」「沒有,一隻也沒有偷。」「其他雞有沒有偷?」「也沒有。」「太好了,你已經接近上帝一步了。」小偷低聲說:「如果他問我偷鴨子沒有,我就遠離上帝了。」︵ ︵

☀蝙蝠的問題:三個的牧師在一起吃午飯。甲牧師說道:「你們知道嗎,自從夏天來臨,我的教堂的閣樓和頂樓就被蝙蝠騷擾,我用盡了一切辦法----噪音、噴霧、貓----似乎什麼都不能把它們趕走。」 
乙牧師說:「是啊,我也是。在我的鐘樓和閣樓也有好幾百隻。我曾經請人把整個地方用煙熏消毒一遍,它們還是趕不走。」 第三個牧師說:「我為我那裡的所有蝙蝠洗禮,讓它們成為教會的一員,從此一隻也沒有再回來過。」

第四節、中陰身處境與徵兆:
其身有一點點之光芒,所食皆以聞食,非我們人身之以口就食。能知曉他人之心思。除了無法入母親胎門及金剛座之外,其餘三千大千世界,都能停留。對於其同類眾生能互相看見,有時見到親友在享用其生前之財物、珍品時會因捨不得而生氣,因其沒有真實血肉之軀,有如羽毛般被風吹來吹去。因為飄泊不定,所受痛苦比我們人身更多、更大。
甲、意生身之六種不定相:
(A)處所不同:所處地不定,瞬間就改變,忽而村落、空屋,忽而山洞等。
(B)所依不定:所依止不定,其所感受就不同。
(C)行為不定:瞬間即改做不同事情,當妄念生起時,其行為也隨之而生。
(D)飲食不定:鬼道飲食,不論好壞,若非迥向(變食),飲食,否則法受用。
(E)同伴不定:各種中陰眾生,彼此瞬間相遇,也瞬間離散。
(F)情境不定:各種心中感受,不論是痛苦或快樂,瞬間即變,因而會顯現各種害怕錯亂之感覺。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lv&aid=271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