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隨遇而安 淡定調節剛定 切合時宜 以浮動利率為準
2012/11/23 11:32:01瀏覽562|回應1|推薦27

http://blog.udn.com/soloncsis/7101538

歷次選舉、政爭所遺下的禍患  必須面對

也必須將因果原委一一訴知大眾  決待公評

剛定反撲  淡定以對

療瘡必需剜肉 脫胎才能換骨  必經大痛方能止痛 著手清創吧

幾經折騰,行政院院會終於通過了公共債務法的修正案,送立法院審議。一如預期,列席行政院會的五都正副首長在會中爭相埋怨,表示在新法之下自己的舉債空間如何受到壓縮、將如何不利於市政、市民會如何憤怒、這次的修正如何不合理等等。但容我們在此嚴肅指出:「五都搶債」實在是一齣荒謬戲,既反映出官員對政府公債本質之故意曲解,也投射出當下地方政府「不爭就對不起選民」的民粹思維,實在令人不敢苟同。

首先要釐清的,是政府公債的特色與公債法的立法意旨。一般企業若是舉債,通常是為了增加營運活力,以求擴大未來營收。但在現實台灣社會,絕大多數的政府支出或建設,都是用於發放老人年金、修補路面坑洞、支付災損變故等;能夠產生未來收益的政府建設支出少之又少,想來想去也只有高速公路收費、公用場地租金等幾項。正因為政府許多建設不具未來收益,故國家要制定公債法,對各級政府的舉債額度做限制。換言之,公債法的立法目的,就是要限縮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舉債;該法第一條開宗明義「為維護國家財政健全」所揭,就是這個意旨。五都首長只知吵鬧債限不足,卻講不出個「為何不願舉債受限」的道理,豈能理不直而氣壯?

企業舉債與政府公債的另一點不同,在於「債務承擔人」。一般公司永續經營,其債務是由舉債企業承擔。但是政府債務還本來自於人民稅收,故現在舉債其未來的本息清償,必定要由未來子孫所繳稅負支付。故簡言之,政府公債的債務人是未來子孫,這與企業自己舉債自己承擔截然不同。更何況,民選政府首長最多兩任八年;任期一到拍屁股走路,所有的債務都要由後繼首長概括承受。一般企業若是舉債過當,股東會質疑、股價會縮水。但現任民選首長若是大幅舉債,其未來承接債務的子孫與後繼首長現在都還未出現,他們的反對聲音無法在當下呈現,因此才需要對債限予以立法限縮。五都首長若是明白了這個道理,即知不應再對債限額度吵嚷不休。

必須釐清的第三個論點,就是「債限」的定義。公債法修正案的第五條明列了各級地方政府的債限設算,其中最重要的計算基準,就是第五條第二項第二款的「自籌財源」:自籌越多者,其舉債上限越高。這樣的設計,是為促使各地方政府多自覓財源、或是多發行自償性公債,破除以往「地方只搶錢、不生財」的零和賽局舊模式,確實是輿論倡議已久的進步思維。此外,公債法五條五項也將「自償性公債」排除在公債上限計算之內,故各級政府若是舉債投入能夠產生收益的建設,而以這些建設的收益自行對該債務還本付息,那麼這樣的舉債就不受債限額度的限制。事理既如此明白,地方政府若仍一味爭取債限擴大,故意裝作不理解具有自償功能的公共建設並未受限,這似乎也反映出地方首長對公債法的認知有落差。

最後,回顧台灣解嚴廿餘年後的中央與地方政治生態,我們也認為政府公債絕對有約束的必要。去年在立法院因屆期不續審而退回的公債法修正案,將各地方政府舉債上限與地方政府支出掛勾,形同變相鼓勵地方花錢越多就可以借越多,廣受外界「敗家」之批評。台灣的政治人物動輒亂開支票、每逢選舉也是對各種年金不吝加碼。在審議健保與社福相關法律時,更是無所顧忌地濫增支出、濫減費率。但等到各種支付體系皆發生財務問題,則所有人都爭相撇清責任;如此的亂象危局,已至必須懸崖勒馬的地步,而當前國家財政拮据,各級政府都捉襟見肘,正是好好落實公債法、健全財政紀律的絕佳時機。

我們不贊成五都首長對公債的故作曲解,也呼籲所有地方選出的立法委員「看看歐豬慘狀、想想台灣前景」;要為未來子孫講話,應提升舉債官員的責任意識,而不是只為當下民粹起鬨。

【2012/11/24 聯合報】

桃園升格最高興的還是那些「當官的」,對一般民眾而言,從縣民變市民,可能還是無感。

目前桃園縣公務員數有五千多人。預估升格後人數將高達七千多人。憑空增加兩千人,又是一個嚴重不合理的地方。

之前合併升格的高雄、台南、台中也都是這樣。號稱升格後事權一條鞭,也不必編獨立預算給鄉鎮代表會審查,包括人事、財務、行政等都由直轄市政府統籌辦理,照理人事應可更精簡才對,怎麼公務員總數不減反增呢?

問題出在,以前是各鄉鎮各有其主辦業務,升格後各區業務一項都不少,如垃圾還是由原來的鄉鎮清潔隊清運,但直轄市政府卻必須另增人手,來統籌分派各區的業務。往好的方面想,可增進協調功能,但更多的卻是疊床架屋。

升格的好處是,錢更多,官更多、更大,難怪大家要熱中搞升格。可是我們看這些現在以及未來的直轄市長,很少去思考如何創造更多的財源,卻整天想著怎麼樣可以仗著直轄市的身分,理直氣壯去借更多的錢。借來的錢不是用來做可以生財的投資,卻是拿來蓋高樓、放煙火、辦活動等浮華不實的東西。

光想借錢,卻未考慮如何還錢。因此錢越借越多,債台越築越高。有一天垮了,橫豎被壓扁的是倒霉的繼任者。

【2012/11/25 聯合報】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key&aid=7068141

 回應文章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法能自行?
2012/11/24 13:24
前也有法,同樣規定,為何不行?

總統不願而已.


誰騙最多?

如何對症下藥?

產官學都是騙,

不騙不行,這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