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MY COMIC】諧星改走小生路線會有票房嗎??
2007/01/31 12:04:21瀏覽680|回應2|推薦19

諧星改走小生路線會有票房嗎??你說呢???

---------------------------------------------------------

台灣正走入政治錯亂史...................

台獨如若是假議題,昨日的李老先生豈非今日在人民面前裝笑微???

一句假議題就妄要將今日的錯亂台灣給一筆勾銷?????

愚弄人民的曾經豈能如此寫意???!!!!

E04....................

李登輝不是台獨 你信嗎?

一腳踢開了蘇進強,改用最聽話的黃昆輝做台灣團結聯盟主席後,李前總統前昨兩天藉接受壹週刊與TVBS專訪的機會,放了他重出江湖的第一砲。豈但遠在北京的國台辦措手不及,民進黨自天王以下,也沒人知道該如何應付。若就搶奪昨晚電視鏡頭與今晨新聞標題而言,堪稱是震驚台灣的頭條消息;老練的政治精算師出手,果然不同凡響。

不可否認,從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到去年底,李登輝在台灣曾經叱吒風雲,操弄兩千三百萬人民的命運,無人可奈他何。但那是他以中華民國總統兼國民黨主席身分帶來的尊榮所致。七年前國民黨敗選,憤怒的群眾包圍總統官邸,逼他辭去黨主席職務後,那個光環早已消失不見。李先生此後的表現,也就把他專走短線,先迎合台獨基本教義派不成,又忽然改而追求中間選民的投機取巧心態,徹底表露出來。

還有人記得嗎?民國九十二年秋天,連宋配與扁呂配競選激烈時,十月卅一日李前總統在「全國挺扁總會籌備大會」上演講,脫口而出說:「這一戰若不贏,我就要逃到國外活命」,獲得全場熱烈鼓掌。當天據台聯立委程振隆轉述解釋,李登輝認為選總統所爭的是國家認同,「總統選舉沒有中間選票」那回事。

第二天,亦即十一月一日,李登輝又在群策會舉辦的「兩岸交流與國家安全研討會」上,指有些人為反對而反對,不惜「聯共反台」,把敵國當成夥伴,成為台灣的「中國遊說團」。政治人物不甘失掉政權,在有意無意之間,把和中國的「敵我矛盾關係」,當成夥伴關係了。

阿扁連任後,九十三年六月廿六日,李前總統在「北社」三週年慶及募款餐會上,領頭宣讀「制憲運動誓詞」。他說要解決國家定位與國家認同問題,具體的做法就是「更改中華民國國號,重新制定憲法」。在大選綁公投後,台灣人民應該覺醒,「體會制憲和正名是必走的路」。這些人人難忘的「嘉言錄」,包括蔡英文等幕僚替他想出來的「兩國論」,很浪費篇幅,我引用得已經夠多,應該打住了。

有人說,不管怎樣,李登輝終究是台灣的「民主先生」,應受到敬重。這讓我想起他出版自認為蔣經國傳人那本書後,宋楚瑜寫的文章,列舉兩人截然不同的五點如次:(一)蔣經國強調均富,李登輝卻拉開貧富距離;(二)蔣致力族群融合與包容,李卻致力於分化;(三)蔣剷除黑金,李卻創造了黑金;(四)蔣維護中華民國,李卻要消滅中華民國;(五)蔣為人沉穩誠信,李卻反覆權謀。這不是我造的,是九十三年五月十六日「民意論壇」刊登的宋楚瑜投書。

李登輝先向壹週刊說,他不是「台獨教父」,也「從來沒有主張過台獨」。他還說想去大陸旅遊,「將五千年前孔子周遊列國的路線走一遍」。但昨晚他又對方念華否認有訪問大陸之意;兩國論也根本不是他的原意,云云。反正一張嘴兩面皮,他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一位風燭殘年的過氣政客,不甘寂寞,突然改絃易轍,發出一百八十度轉彎的言論。信不信由你,國人也只能作如是觀了。

【2007/02/01 聯合報】

被出賣的台獨

陳水扁說正名制憲是「自欺欺人」,獨派大老們當然是點滴在心頭。如今扁向急獨靠攏,分明為了以激進的姿態掩蓋貪腐失德的本相。倒是台聯宣稱要走「中間偏左」路線,並罵台獨是「虛幻」;連李登輝都見風轉舵,連聲稱「我不是台獨」。

民進黨眼見台聯移位,黨內又有「十一寇」等人隨時可能引爆內訌,遂稱考慮針對黨的路線進行辯論,看究是要走「穩健台獨」抑或「激進台獨」之路?其實,這根本是「假命題」,更是「假辯論」。

因為,從扁以降,黨內人人在利用台獨牟取功名富貴,卻沒有人真想實現台獨,更遑論為台獨犧牲奉獻。以四大天王而言,呂秀蓮因是「穿裙子的」,獨派大老本就嗤之以鼻;但蘇貞昌對兩岸經貿持務實看法,獨派批為「蘇修」,已是撻伐不遺餘力;謝長廷則迄今仍稱「憲法一中」,獨派大老們要他把話說清楚。

剩下一個游錫堃倒是時時口唸台獨咒語,企圖以「正綠教主」之姿挾深綠以自重。但其人份量如何,能否與蘇謝比肩,大老們難道不是心知肚明?更何況,獨派中最有道德形象的林義雄是如何批判游對扁的唯唯諾諾,台獨的大責重任又豈堪交到這個自稱「政客」者手中?

獨派大老們眼看從李登輝到陳水扁,政權到手已十餘年,可是台獨仍只是民進黨政客們騙選票、搞貪腐的工具而已。昔者柯喬治著有《被出賣的台灣》一書,如今綠營天王們則正在合著一部「自欺欺人」的《被出賣的台獨》!

【2007/02/01 聯合報】

杜正勝 丟掉一頂歷史的帽子

Posted on 2007-01-31 11:09 黃哲斌

「人與權力的鬥爭,正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笑忘書

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笑忘書》有一個真實橋段。一九四八年,捷克共黨領袖在一座陽台上,對著台下千萬同胞演講,宣告新政權誕生;當天下雪,身旁同志摘下皮帽,體貼地戴在領袖的頭上。

這張照片被複製千千萬萬張,學校的教科書、街頭的海報,處處看得到這幅隱喻著偉大領袖與偉大國家誕生的宣傳照。後來,皮帽主人在政治鬥爭死去,他也從歷史中完全消失,包括那張知名的照片,照片裡的他變成一道白牆,只剩下領袖頭上那頂帽子,跟領袖一起「永垂不朽」。

米蘭.昆德拉下了一個短短的註腳:「人類想要成為未來的主宰,是想要改變過去。他們搶著要插足於修改相片和重寫傳記及歷史的工作室之中。」

若然,再回頭看看台灣的歷史教科書風波,或許,我們就不會那麼驚訝了。曾經,我們跟著教科書「殺朱拔毛」,相信「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跟著在唱遊課裡「張燈結綵喜洋洋,光復歌兒大家唱」,或在莒光日電視教學裡背誦記憶「三合一敵人」。

政黨輪替,權力仍然執迷於插足歷史,只不過如今,孫中山失掉了「國父」的帽子,「中國」不再是「我國」或「本國」。政治從來不等歷史發生,政治急著決定歷史,急著讓歷史教科書變成壽命較長的新聞期刊,但在時間長河裡,卻是短命的宣傳手冊

我們這一代,幸與不幸,目睹傅柯口中「知識與權力如何在歷史邊緣鬥爭」,體認「論述如何具備改變世界的力量」,當李登輝與台聯宣稱「從未主張台獨」、「統獨是假議題」,與其說政客都是說謊者,不如思考我們是否相信、如何相信政治人物似花燦爛的話語。

關於論述的力量,大家都應該一讀李丁讚的「定罪,更需要公共論述」(2007.1.30.中國時報),與其為著政治人物的短暫生命,狂轟濫炸著媒體版面,各自模糊是非標準;還不如認真思考,如何從這些新聞事件裡學得教訓,透過媒體、政治、司法的討論,提升社會及文明的厚度。

統獨也一樣,與其放縱政黨,將統獨議題與族群議題「蛋清蛋黃打成一碗」,作為操作政治仇恨與選舉利益的手段,不如透過誠實的討論,面對我們國家前途的可能,開闊面對歷史創造的記憶歧異,接受它,而非抹除它,更非急急然地插足竄改。

我正在讀一本書,《別對我撒謊》,收錄了國外新聞史上,二十四篇扭轉歷史的調查報導,書裡有一句話:「唯一的新聞,就是你不知道的歷史。」在台灣,這一句話可以改成「唯一的歷史,就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講清楚,說明白吧

成不成是另一回事,但台聯黨把路線討論的議題帶進來,對目前的情境而言,確實是正確的。畢竟,台灣總不能永遠繞著那幾個天王玩「大風吹」的遊戲吧?何況,就算那些天王不煩,你難道不覺得煩嗎?

講再直接一點,面對台灣的未來,我們該追問的焦點其實是「什麼」,而不是老在追問是「誰」,搞不清楚這一點,所有人都將陷在等待2008的焦慮裡,而事實的真相恐怕是,就算過了2008,還是會有許多人覺得沒有獲得救贖,甚至陷入更深沈的焦慮裡。

這中間主要的盲點在於,朝野幾位天王的一舉一動,受到的關注實在太多了。什麼呂會不會與王結盟、蘇會不會跟謝配、馬願不願找王當副手、游是想選正的還是想選副的、謝的聲勢有無超過蘇、馬若是不選誰會出來、連會不會回鍋、宋還會不會重返政壇…,平心靜氣想想,這些無聊的話題鬧了多久?隨便那一個都會是篇政論特稿或談話節目主題,天天談、日日論,叫人不倒盡胃口才怪!

有趣的是,這些天王們的路線差異究竟在那裡?怕是沒一個人說得清楚。有人會把他們往藍綠與深淺兩個座標放,說這個人深綠了一點,那個人偏淺藍一些,但他們有誰真的講清楚過,他們倒底要做什麼?就是因為他們從來沒說清楚,也不認為這是他們的義務,弄得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擺動,初選的時候講一套,大選的時候又講另一套,見到這批人談一套,遇到另一群人又扯另一套,說好聽是彈性空間大,說難聽就是油滑!

結果,天王們之間的競爭,往往也就淪為一場塑造人們感覺的戰爭,所有人彷彿都是為每日升升降降的民調聲望而活,今天馬英九跌一點,明日謝長廷漲一點,是他們主張了什麼嗎?不是,那究竟是什麼?誰都說不清楚。這就是許多人陷入所謂2008焦慮的來源,太在乎誰當選,太忽略台灣要走什麼路線。也因為這樣,陳水扁也永遠有見縫插針的空間,細心的人當會發現他最近越來越氣定神閒了!

台聯也許只是想絕處逢生,說他們要走「中間偏左」路線,能否奏效還不知道,但其它還有搞頭的政黨,也該擺出個譜來了吧!

【2007/01/31 聯合晚報】

我想轉型..
【圖/季青】

http://mag.udn.com/mag/column/storypage.jsp?f_MAIN_ID=217&f_SUB_ID=1692&f_ART_ID=57909

「中間」竟是這樣可怕!

藍綠政黨割喉血戰的台灣,突然掀起滔天巨浪。一向被奉為極獨急行軍的台聯黨,在其精神領袖的主導之下,石破天驚地宣布將揚棄「虛幻的台獨」,轉向中間偏左路線。此前不久,民進黨內的擁獨悍將,則一再提出所謂的「排藍條款」、「反深藍條款」,要在立委提名進行民意調查時刻意將泛藍或深藍的選民排除在外。國、親兩黨在與泛綠政黨爭持臨時會議程內容時,執意將「勞退基金監理委員會組織法草案」列為第一案;最後雖因談判破裂,臨時會取消,但其用心則彰然在目。

每一個政黨的每一項看似突兀甚至驚世駭俗的舉動,其實都只有一個目的:爭取中間選民的認同。因為就在今年年底,立委選舉第一次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每一個規模大為縮小的選區,只能選出一名立委。於是過去大選區多名額的舊制下,許多候選人競趨極端爭取一小撮選民支持即可當選的情況已不復見。然而除非劃分選區刻意將同質性高的激進選民集中在一起,否則大多數的激進主張,將沒有贏得立委席次的機會。

向來走在台獨最激進一端的台聯黨首當其衝,全台大約一成的台獨基本教義派勢無可能在任何一個選區超越半數,何況背後又有民進黨瓜分選票;年底一役,台聯黨極可能全軍覆沒,完全消滅。正是這樣的形勢讓他們心有所凜,急忙要擺脫為民進黨做台獨急先鋒的角色,努力爭取中間選民的認同。

民進黨的作法則令人匪夷所思。其黨內少數已被定型為獨派先鋒者,了然於單一選區的強大威力,自知若公平競選,幾乎已無望勝出,因此要在提名之前,先去除最有機會當選的同志,使該黨提名的候選人清一色激進擁獨,以免原本就未過半的泛綠選民投向較具中間色彩的所謂「11寇」等人物。

本來即色彩較溫和的國民黨於高喊不統不獨的同時,復主動向勞工示好,道理更明顯不過,這600多萬勞工及其親眷,已掌握中間選民之中最多數的選票;既已占有不冒進、不急獨的有利立場,更進一步以關心民瘼、關切勞工權益為號召,則只要選區劃分不太離譜、提名人選差強人意,年底大選篤定是泛藍的天下。

不過這樣的結局必非台、民兩黨所能接受,將竭盡所能力求突破。台聯黨的180度大轉向,拗得十分勉強,但頗獲各界稱許。到底解鈴仍須繫鈴人,一手挑起省籍對立、千方百計穩固台獨路線、一向被視為台獨教父者,非台聯黨的幕後精神領袖而何?十餘年來,操弄這種伎倆,台灣社會固然失去和諧,兩岸之間勃谿時起,台灣經濟也坐困愁城;但藉此路線,一個過氣政治人物猶可叱吒風雲,弱勢的泛綠候選人得以掌握政權兩任於茲。如今時移勢易,這個一手促成虛幻的統獨大戰的始作俑者,基於新的權謀又一手毀棄心愛的傀儡;果能成功,台灣社會所中的魔咒也終將解除,有機會勉強重回正軌、療傷止痛。

民進黨則已積非成是、利令智昏,在其最高領導者被重重弊案壓得六神無主時,政黨走向落入若干極端人物手中,肆意妄作、逆天行事。排除異己的所謂「排藍條款」即使得逞,今天統獨意識之爭已漸模糊,對切身痛苦則感受愈見深刻的泛綠中間選民,豈會受其綁架而投向激進的台獨候選人?果若如是,在剩下遠超過一半的中間選民多數鄙棄之下,這樣的候選人仍然毫無勝出的機會。將他人拋棄的垃圾撿回來奉為傳家之寶的愚行,足徵民進黨內諸君的智慧始終未及其泛綠戰友的高度。若其為民進黨計,即應及時見賢思齊,跟隨台聯的腳步,儘快放棄緊抱虛幻的台獨神主牌,努力向中間靠攏。

所謂中間者,還不止是「不統不獨」,也不能以「不左不右」概括。中間者,簡單的說,就是大多數頭腦沒有過度發熱、精神未曾異常亢奮,並不一心想伸手摘下天上的月亮而犧牲一切,只是默默地為一己、一家乃至親友之生計打拚,希望安安穩穩過日子、過好日子的平凡百姓。

就此而言,高喊中間偏左的台聯黨未得其真義;為政治號召而將勞退基金監理委員會組織法草案列為第一案的國民黨也為德不卒。掌握過半選票,決定年底立委選舉勝負的中間選民都在凝神注目,看那一個政黨能提出周延可行方案,讓台灣經濟重新踔厲風發,人民能夠豐衣足食,除此豈有其他?

【2007/01/31 經濟日報】

美國版之2008誰與爭鋒???

WHO'S RUNNING IN 2008? ... by all the top cartoonists!

( 時事評論政治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key&aid=702126
 引用者清單(1)  
2007/01/31 23:38 【不平則鳴】 食言而肥

 回應文章

鄭嵐奇(MYKE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可以無知,不可欺騙
2007/02/01 03:11
聯合筆記》政治人物可以無知,不可欺騙

【聯合報/孫揚明】 2007.02.01 02:51 am


呂副總統日前在公開場合談到我國現行憲法對領土的界定,她說,一九三六年制定完成但未曾實施的「五五憲草」,也就是中華民國憲法的前身,對所謂的「固有疆域」包括江蘇、浙江、西藏、蒙古等共三十個省,但不包括台灣。

她更強調,一九四七年在大陸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正式實施後,因當時台灣仍屬「法律地位未定」,而後來國民大會所有決議都沒有領土變更。呂副總統因而認定,「所以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實施有很大的荒謬」。呂副總這種說法不是出於對歷史的無知,便是蓄意的欺騙。

首先,五五憲草制定時,台灣已被滿清政府割讓給日本,並不屬中國領土,當時台灣是在所謂「日據時代」,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投降才歸還中國。因此五五憲草在領土部份沒列入台灣,本屬當然。

其次,呂副總統說,五五憲草是當下中華民國憲法的前身;這話不對,她最好去看看制憲史料。五五憲草只是時間上早於中華民國憲法,內容基本上沒有太多關聯。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現行憲法又稱為「張君勱憲法」,是張君勱先生所起草,和五五憲草無關。

這種「對歷史無知或是欺騙」的問題,同時也發生陳水扁身上。

陳總統不止一次公開表示,現行中華民國憲法制定時「沒有台灣參與」。事實上,回顧制憲經過,當屆的制憲國民大會,台灣有十七名制憲國代參加,其中包括余政憲的祖父余登發先生。但因船期延誤,台灣制憲國代未能在會期中趕到,未能參與討論。這段故事在台獨健將李筱峰的著作中寫得非常清楚。

通常政治上所謂的沒參與,是指「遭到歧視」或「不被允許參與」,當時台灣的情況卻非如此。但陳水扁在接待外賓及接受外國媒體訪問時,卻刻意把這兩種概念混淆釋出。這是無知?還是欺騙?

無論如何,既然總統府敢將總統的說法貼在網上,就要接受歷史的公開檢驗。

【2007/02/01 聯合報】

游老老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還是這樣有效
2007/01/31 14:19

"轉型"不如"變性"有效.

不信可以試試!



↙↙↙快快快...按我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