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腳踢開了蘇進強,改用最聽話的黃昆輝做台灣團結聯盟主席後,李前總統前昨兩天藉接受壹週刊與TVBS專訪的機會,放了他重出江湖的第一砲。豈但遠在北京的國台辦措手不及,民進黨自天王以下,也沒人知道該如何應付。若就搶奪昨晚電視鏡頭與今晨新聞標題而言,堪稱是震驚台灣的頭條消息;老練的政治精算師出手,果然不同凡響。
不可否認,從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到去年底,李登輝在台灣曾經叱吒風雲,操弄兩千三百萬人民的命運,無人可奈他何。但那是他以中華民國總統兼國民黨主席身分帶來的尊榮所致。七年前國民黨敗選,憤怒的群眾包圍總統官邸,逼他辭去黨主席職務後,那個光環早已消失不見。李先生此後的表現,也就把他專走短線,先迎合台獨基本教義派不成,又忽然改而追求中間選民的投機取巧心態,徹底表露出來。
還有人記得嗎?民國九十二年秋天,連宋配與扁呂配競選激烈時,十月卅一日李前總統在「全國挺扁總會籌備大會」上演講,脫口而出說:「這一戰若不贏,我就要逃到國外活命」,獲得全場熱烈鼓掌。當天據台聯立委程振隆轉述解釋,李登輝認為選總統所爭的是國家認同,「總統選舉沒有中間選票」那回事。
第二天,亦即十一月一日,李登輝又在群策會舉辦的「兩岸交流與國家安全研討會」上,指有些人為反對而反對,不惜「聯共反台」,把敵國當成夥伴,成為台灣的「中國遊說團」。政治人物不甘失掉政權,在有意無意之間,把和中國的「敵我矛盾關係」,當成夥伴關係了。
阿扁連任後,九十三年六月廿六日,李前總統在「北社」三週年慶及募款餐會上,領頭宣讀「制憲運動誓詞」。他說要解決國家定位與國家認同問題,具體的做法就是「更改中華民國國號,重新制定憲法」。在大選綁公投後,台灣人民應該覺醒,「體會制憲和正名是必走的路」。這些人人難忘的「嘉言錄」,包括蔡英文等幕僚替他想出來的「兩國論」,很浪費篇幅,我引用得已經夠多,應該打住了。
有人說,不管怎樣,李登輝終究是台灣的「民主先生」,應受到敬重。這讓我想起他出版自認為蔣經國傳人那本書後,宋楚瑜寫的文章,列舉兩人截然不同的五點如次:(一)蔣經國強調均富,李登輝卻拉開貧富距離;(二)蔣致力族群融合與包容,李卻致力於分化;(三)蔣剷除黑金,李卻創造了黑金;(四)蔣維護中華民國,李卻要消滅中華民國;(五)蔣為人沉穩誠信,李卻反覆權謀。這不是我造的,是九十三年五月十六日「民意論壇」刊登的宋楚瑜投書。
李登輝先向壹週刊說,他不是「台獨教父」,也「從來沒有主張過台獨」。他還說想去大陸旅遊,「將五千年前孔子周遊列國的路線走一遍」。但昨晚他又對方念華否認有訪問大陸之意;兩國論也根本不是他的原意,云云。反正一張嘴兩面皮,他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一位風燭殘年的過氣政客,不甘寂寞,突然改絃易轍,發出一百八十度轉彎的言論。信不信由你,國人也只能作如是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