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倫敦奧運明天落幕。我國選手許淑淨在開賽初始即摘下一銀,但此後各項賽事紛紛失利,直到昨天才由跆拳國手曾櫟騁再添一面銅牌,多少彌補了人們的失落感。倫奧是一場美好的盛會,但在其中找不到自己國家選手的身影,作壁上觀的心情並不好受。
這次倫敦奧運,除了開幕典禮的文化氣息深受矚目,在競賽場上,各國選手天天都在改寫奧運紀錄,體現了奧林匹克追求「更快、更高、更遠」的精神,精采之至。
在田徑場上,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牙買加「閃電」波特,以九點六三秒改寫了自己的百米奧運紀錄。肯亞選手魯迪沙則在男子八百公尺打破自己保持的紀錄,零點一秒的精進,是人類向速度極限挑戰成功的證明。而澳洲女將皮爾森在一百公尺跨欄破紀錄,她花了十二年的時間,才追到這面金牌。
除了這些勇於建構個人顛峰的超級運動員外,這次奧運上演更多的是新秀驚奇。年方十六歲的大陸游泳女將葉詩文,在四百公尺混合式中最後五十公尺自由式游出比美國男子冠軍還快的紀錄,甚至遭懷疑服用藥物;經過藥檢證明清白後,連科學雜誌都公開道歉。無獨有偶,廿歲的中國選手孫楊在一千五百公尺自由式奪金破紀錄,也跨出中國在游泳池畔一向只長於跳水的框架。在田徑場上,雖然昔日跳欄冠軍劉翔悲慘失足,但年方廿的陳定以破奧會紀錄的成績在競走奪金,為中國奪得第二面田徑金牌,這是極富意義的跨領域突破。
運動場上,成績與名次的推移本是常態,但通常也反映了不同國家和選手的努力成果。以哈薩克為例,此次在奧會以六金三銅名列第十一,讓人眼睛一亮。其中雖有兩名舉重金牌是來自中國「養狼計畫」的選手,但易籍策略使得原本無法參賽的中國選手能以哈薩克身分奪金,拋開國籍迷思,對運動員未嘗不是可喜之事。
再看南韓,人口僅為台灣的兩倍多,但此次奧運目前贏得十二金七銀六銅,成績奪目,非台灣可望其項背;且其表現傑出的運動項目,橫跨射箭、擊劍、男子體操、角力、手槍等不同領域,比起我國過度集中跆拳、舉重、射箭幾項,顯示其全民體育的基礎要更多元而扎實,而企業和政府的鼓勵及投入也更普遍。
回顧台灣近幾屆的奧運表現,在雪梨奧運寫下一銀四銅的成績,雅典奧運是二金二銀一銅,上次的北京奧運尚且維持四銅的成績,本屆奧運僅剩一銀一銅,難免令人惋惜。當然,人們也可以自我安慰,說運動競賽的宗旨本來不在得牌獲獎,而是志在參加;但換一個角度看,任何競技切磋,目的不都是在追求卓越、不斷地挑戰自我嗎?奪牌當然不是目的,但讓自己的體能、戰力和技巧透過競賽磨練,不斷朝更高境地前進;從這個標準看,中華代表隊大有努力的空間。
就人口規模看,台灣不算一個小國;就參與國際盛會而言,則台灣渴望嶄露頭角獲得承認的欲望比大多數國家都強。那麼,這次倫敦奧運我國只摘下一銀一銅的表現,從任何角度看,都不能稱滿意。尤其,奧會期間先有攝政街的降國旗事件,後有跆拳場邊的搖旗被阻事件,對照這樣的競賽成績,似乎不成比例。包括楊淑君在輸掉比賽後,說出「在國際生存要學會假鬼假怪」的話來,也恐非適當的反省態度;這和若干選手藉改名或佩掛金牌來祈求好運一樣,恐怕都不如超越自我。
這次倫敦奧運的口號是:「激勵一世代」。從賽場上精采絕倫的競技,觀眾除了賞心悅目,對新一代運動員確實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就像當年澳洲女將佛利曼在十幾萬雪梨鄉親歡呼下取得跨欄冠軍,讓當時才十三歲的女孩皮爾森深受感動,立志起而效法,十二年後果真在倫敦如願實現。別忘了,真正激勵人的不是獎牌,而是奮力追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