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MY COMIC】次級痞子遊戲
2007/01/13 00:05:23瀏覽1529|回應1|推薦19

騙票是政治人格的死亡遊戲......馬主席你要模仿那個「人格死體政權」嗎????

「你敢不敢?不敢就是膽小鬼」(二分化之激情挑釁),在國小及國中校園內,學生常因挑唆蠱動性(類似勇敢愛台灣之激將言辭)的話語,玩起跳樓、「鬼抓人」等類似死亡遊戲的危險動作......

是不是為了展勇睹強跟著「起乩性選舉儀式」陪著撩落去???

「展勇」(台語:表現強硬精神)不是片面搏感情 

而是堅持大道真理........

莫為展勇而中蠱......SO

若為此而跳樑......

馬主席....... 小心墜樓呀!!!!!

-----------------------------------------------------------

模仿網路死亡遊戲 國中生墜樓亡

桃園縣慈文國中二年級學生謝孟宗,昨天放學後,在校內模仿網路最近流傳測試膽量的「死亡遊戲」畫面;他先抓住五樓女兒牆的鐵欄杆翻出牆外,再用腳鈎住欄杆,身體後仰整個懸空,可能腳沒有鈎穩,從五樓墜落死亡。

慈文國中校長張秋銘說,有同學在兩、三天前就看過謝孟宗(十三歲)在同一地點玩這種遊戲,當時未接到學生反映。桃園縣政府教育局副局長廖家春表示,會通令各學校嚴禁學生在高樓走廊模仿此一死亡遊戲。

網路上最近流傳試膽量的「四樓超級自殺SHOW」,有膽大的學生搏命嘗試,變成新的校園安全問題。桃園警察分局指出,謝孟宗昨天下午放學後,獨自在五樓廁所旁的女兒牆玩死亡遊戲;目擊的麥姓女學生哭著告訴警方,當時謝孟宗獨坐在女兒牆上,雙手反向握著鐵欄杆,要表演後仰的動作;她覺得太危險,告訴謝孟宗「我不想看」,謝還說「不會有事」。

麥姓女生說,謝孟宗邊說邊抬起雙腳,身體往後仰,如同吊單槓時的倒掛金鈎,身體整個懸空在五樓女兒牆外,但不知何故,突然失足墜落。

當時附近籃球場有許多同學在打球,聽到「碰」的一聲,看到有人墜地,趕緊通知老師;徐姓體育老師趕到急救,將他緊急送往敏盛醫院,但因頭部破裂,到院前已死亡。

警方案發後到現場蒐證,在一樓及四樓找到謝孟宗掉落的鞋子;謝孟宗模仿死亡遊戲的女兒牆,高一百廿三公分,牆的上方嵌入不鏽鋼欄杆。謝孟宗身高一百六十五公分,警方研判他可能沒抓穩鐵欄杆,腳也未鈎穩,而在倒栽後翻時,失去重心墜樓,詳細原因尚待調查。

張秋銘說,謝孟宗是家中獨子,父母分居後跟著父親生活,成績不錯,也很乖巧;謝的父親趕到學校,眼泛淚光說,接到兒子發生意外時他正在工作,當時心中一涼;謝孟宗是他的獨子,在家裡很活潑,有點皮,對兒子「怎會掉下去」,他不捨外也要求查明原因。

【2007/01/12 聯合報】

試膽死亡遊戲 一片罵聲

桃園市慈文國中學生謝孟宗模仿網路影片「四樓超級自殺show」,自大樓五樓倒吊,意外墜樓身亡,晚間在網路上引起討論,有網友直呼恐怖,網友Kel說:「不珍惜自己,好心疼他們的爸媽。」但也有網友懷疑:「死者該不會是網路影片『四樓超級自殺show』的人吧?」

一名暱稱「whywhy7788」的網友,去年國慶日在網路張貼「四樓超級自殺show」,背景是一名男學生快速翻過教室四樓欄杆,做出倒吊、腳勾又鬆手等驚險動作,影片瀏覽人次已超過一萬人次,看過的網友罵聲連連,網友「奇樂」說「看完之後整個很想揍人」,網友「harker」說「要是我兒子的話,回家打斷他的腿」。

「whywhy7788」網路自稱十八歲,三個月前同時在網路上公佈六則校園影片,還推出「四樓超級自殺show」「放雙手」版,由另一名男學生演出。這名男同學雙手抓住欄杆,身體懸掛在四層樓高的陽台外,手微微地放開,身體往後仰,又趕緊抓住欄杆。

本月二日有網友將這個影片連結放到台灣最大BBS「PTT」的share版,還將影片放在無名小站部落格供網友下載,兩天上百名網友報以噓聲,大罵「腦殘」、「白目」,這名轉貼的網友被罵到臭頭,後來將影片取下。

網友「hala」消遣「真是成龍電影看太多」、網友「小鄭」說「廿年前我們國中就有人做過類似的事」。

謝孟宗模仿意外身亡後,引起網友一陣譁然,有人馬上聯想到網路盛傳的「四樓超級自殺show」,懷疑死者會不會是「影中人」?有網友再找出這兩集影片再次點閱表示,感覺十分不舒服,有網友說「看了影片整個腳底發麻…」、「整個人都毛了起來…」。

學生試膽 師長看得心驚

「你敢不敢?不敢就是膽小鬼」,在國小及國中校園內,學生常因挑動性的話語,玩起跳樓、「鬼抓人」等類似死亡遊戲的危險動作,被抓當鬼的學生,由同學「抬放」到五樓的女兒牆外計時再拉回來,學生玩得起勁,師長卻嚇出一身冷汗。

桃園縣縣議員萬美玲指出,許多學生家長反映,校園內流行許多測試膽量的危險遊戲,大部分都是國小高年級和國中學生在玩;桃園市一所國小六年級學生,大家一時興起,玩起從二樓跳到一樓的遊戲,不敢跳的就被同學嘲笑說是「孬種、膽小鬼」,同學間怕被譏笑,男生幾乎是排隊跳樓,原本不敢的也硬著頭皮往下跳,有人因此摔斷腿。

除跳樓遊戲外,還有人玩騎馬打仗遊戲,為了快速跳到「馬背」上攻擊對手,有小學生先攀上二、三樓的女兒牆,再跳到馬背上,有人因此從二樓墜落受傷。

另外,桃園市一所國中老師親眼目睹二年級學生玩「鬼抓人」遊戲,被抓到的同學變成「鬼」後,得由另外二名同學抓著「鬼」的雙手雙腳,「放」到四、五樓的女兒牆外讀秒,時間愈久代表膽量愈大。學生們以這種方式測試驚嚇指數,不敢玩的會被譏笑膽小,學生們玩得高興,她嚇出一身冷汗,當時不敢出聲制止,怕學生受驚手一鬆出人命,事後則一再告誡不准再玩這種遊戲。

慈文國中一名老師說,學生好奇心、好勝心強,一旦有人刺激「沒膽」就可能「撩落去」比膽,卻不知是在玩命,稍有差池會讓父母和師長難過一生。

【2007/01/12 聯合報】

新聞眼》生命之重 在珍惜生命

桃園縣一名國中生因模仿網路流傳的四樓超級自殺秀,不幸失足墜樓身亡;青春的生命如此消逝,不只是社會的損失,更使父母師長和同學抱憾遺恨,年輕學子該警覺在同儕戲鬧的遊戲中,常會潛伏致命的危機而不自知,禁忌的遊戲不要碰。

古人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應該善自珍攝,不敢毀傷,以免遺親長之憂。現在人說,要愛惜自己,自愛自重,才不會輕賤生命。

父母養育子女,從襁褓到入學讀書,了很多心血。社會更用不少資源培育下一代繼起的人才,只是年輕學子身在其中,未必有深刻感受。

死亡一向被視為禁忌遊戲,絕不應嘗試。可是現代傳播效率高,有些異常行為,透過傳播擴散反增吸引力;冒險的刺激,與同儕的驚嘆,更會催化體內激素變化,而出現憾事。

去年四月廿一日,桃園縣中壢市信義國小十多名六年級學生,下課後玩猜拳跳樓遊戲,輸了就從二樓跳到一樓,一名黃姓學童放膽跳下造成骨折;以往曾有學生玩「抽椅子」遊戲,趁同學返座之際突然將椅子拉走,有人因此摔傷脊椎,甚至下半身癱瘓。

生命之重,在珍惜生命;防止類似悲劇再演,學校要加強宣導「生命教育」,家長也要負起責任,別再讓孩子涉險。

【2007/01/12 聯合報】

網路創作 不該拿生命開玩笑

昨日貴報頭版報導一位國中生模仿網路死亡遊戲不幸墜樓身亡新聞。這個測試膽量的死亡遊戲,原是一位台灣學生貼在網站中,供人免費下載瀏覽的自拍作品,沒想到已成為間接殺人的工具。

網路媒體的多元自由發展,是可以激發個人的創作,但是令人擔心的是這些創作往往是遊走於法律、倫理道德的邊緣上,甚者是直接挑戰現行的法令與倫理道德,如色情網站便是一例。

但比色情網站更為嚴重的問題是,網路資訊人只有「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公開傳播」的概念,卻沒有此一行為是非、對錯的倫理觀念。尤其在網路匿名的虛擬形式下,更助長了「沒有什麼不可以」的風氣。

近日,華梵大學和聯合新聞網共同舉辦高中職部落格大賽,從數百名參賽者部落格的內容中,可看到這些年輕學子的創作力相當豐富,每個參賽者都透過部落格來顯示自己的生命力與創造力,這是令人可喜的,也是我們辦此一活動的主要意義,希望網路使用者能夠善用網路來建構自己在虛擬網路世界中的現實意義,展現自己也同時為自己負責。

可以說,以往認為網路世界是虛擬的空間,但在網路愈加便捷性與生活化下,它已和現實世界直接連結,不再是那麼虛擬夢幻。所以在網路上的生命力就是現實生命力的直接對照,當一個網路人拿網路上的生命開玩笑,相對地也是直接拿現實的生命在開玩笑。

目前學校在網路資訊教育上,只是提供網路技術教育,讓學生學會更多的網路技術與電腦能力去玩網路;卻沒有人去教導學生們網路倫理這類的課程,使得他們有很好的技術與能力去從事「不可為」的事,這樣的資訊教育是令人憂心的。

希望政府相關單位能及早規畫出網路倫理等相關的課程,讓我們的學生在網路世界中敢於展現自己的創作外,更可以為自己的創作負責,不會在網路創作中去開生命的玩笑,折損到現實的生命。

怪學校設施?怪整個社會!

陳美玲/家管(台南市)

國中生模仿網路的死亡遊戲,導致墜樓身亡的消息真令人感傷,雖然學校的設施可能有某些程度缺失,但一味責怪這些設施是導致事件發生的誘因,似乎也太過牽強。青少年基於耍帥的心理,經常會做出一些不合理性的行為,加上同儕之間的鼓動誘惑,當下他們是不會想到行為之後的後果將如何。

孩子的成長過程,家庭、學校,整個社會都應負起相對教養責任。親子間的溝通了解、師長的循循善誘,以及社會上呈現出來的正向與理性的態度,都能讓孩子在做任何行為時,增添更多思考的空間,設想更為周延。

【2007/01/13 聯合報】

非常年代的非常世代

台灣<<陋-事-鳴>> ---留語席】網棧  2004.02.02舊文轉貼

文/MYKEY

拜物換競爭與光纖資訊之賜,台灣社會群系為七、八年級生,構築了一個生養俱足的溫室環境,由於現代家庭觀念丕變,生育教養功能的優生精簡,七、八年級生,大部份都悠哉自在過著衣食無虞的日子,特別是浸潤於多元文化洗禮、網路手機資訊盛享、與外界互動質量高繁,使得他們對於生活的態度相當自我,對於生活習常的調整往往顯得笨拙,面對挫折的容忍力更是表現出低能的EQ

這裡所點出的意象,是針對所謂年輕世代對生活態度普遍的基本向量。

七年級的前段生,投入職場的表現令人失望,他們的處事態度直來直往,自我意識強、重消費、顛覆、反傳統、毛躁不切實際急於成功。所以他們在職場的表現是普遍是創意有餘,根基不足,無規範的判知能力極易產生工作上的錯誤,面對失誤,卻往往死不認錯,挫折容忍力耐受程度偏低。

其實,這並非個人的偏見。因為這些草莓族不僅自負甚高,也相當自我,不懂得應對進退與基本的謙虛。或許是社會無規範的情境經程日久,對於這些新世代,我總是覺得在他們身上,我真的找不到任何足以褒揚的典範價值,總覺得分隔世代所界隔出來的意界代溝是有著一道斷層,不知是整個教育環境的丕變,或是有序的人際群系讓他們難以適應,他們總是藉由一些表意的場合不斷的釋放出(或隱或顯)不耐與不滿;雖然每個人的自主性、思考邏輯、行事風格皆因個人基因而有所差異,但就大部取樣來看世代風潮,若就此勾勒出十年後的台灣人力競爭力,我個人是帶著悲觀的看法。

某日下班尖峰時段,我耽在辦公商圈的金石堂等待離峰過渡,看著 CHEERS 的封面寫著斗大的:「七年級來了!」眼角一方又瞥過書架上的商業周刊,封面橫幅醒目橫陳:「吞世代來了!」(註:吞世代 tweens,指八年級,teens 和 weens 二個字組合成的。) 不禁感嘆,十倍速時代,沒想到連世代的交替也愈來愈快。

隨手翻翻文章報導,餘光掃視商圈週邊的來往人潮,看著留連街角那些樂在購物的制服少男少女,不遠方的巨型廣告看板熠閃著徐式姐妹代言哈拉手機的七彩霓虹,心中莫名的焦慮也迭迭襲來。特別是當天下遠見、商業週刊這類財經類雜誌的討論風潮與橫幅巨型廣告主打訴求以七、八年級族群為討論、消費主體時,我的心門上不禁油添幾許悲戚。

文章代言主流,產物反映現實,不知是建構式數學弱化了學生族群對日常生活的衡量基準,還是堆疊的邏輯思維加劇他們慾望的無度索求。看著這些出入商圈精品帷幕的光鮮時尚族群,身上的精品物飾,掌間的手機吊飾,書包邊流蘇編飾,映在感官意界中那些特定落點族群的確有著高額消費能力,但是學生逛商圈、買精品、打手機,卻在在昭顯出他們的需求指標就平均值而言(該年齡層平均零用金基數)是超倍預支的,我不知道他們的父母是否都是豪門巨富,若除開父母提供優渥的零用花銷之外的假想,只能推敲他們也許都有自我生財的旁術(諸如:架站物流拍賣【金流物流反饋迴圈】、打工、信用現金預借、甚或伴遊援交之類….)總之,這些非常的印象,都讓我的腦門萌生一些問號。

許多評論專欄對這些七年級、吞世代的異次文化評價是花錢不皺眉、血拼不手軟、辦卡辦到爛、刷卡刷到爆的享樂主義者,但是仔細想想這是什麼誰將他們塑型出來的?台灣的群系演化造就出什麼樣的套模呢?這難道不是標榜的自主教育、市儈的廣告風潮、網路的資訊垃圾、上流的拜金時尚、與無規範的社會,扭曲交織而成的無抗力世代嗎?在若干年前,社會尚有規範,文化審檢的制度嚴正,電視不僅分級,若有偏差的內容,馬上消音禁播,但如今呢?無規範、無道統、傳媒只重營利,題材側重羶腥。連三字經都不用消音,無厘頭的白爛當然就可以忠實傳遞,資訊既不分類,如同意識垃圾橫地放行,加上交友平台花俏多樣,哈拉族、SEND訊族、隨機呼朋引伴,享樂搖頭轟趴,大樂小樂玩透,現金卡援交救急,學院四處林立,有錢速配招親。政府財團掮利,無度放任民主,教育營利大激化,智商能力大退化。難道不就是這些混沌的利得因果,所造就他們偏差的人生,所以他們不知道該怎麼適應正道的倫理,如何去應對有序的迴圈呀,難道不是次級的商業利圖文化的顛覆讓他們錯生即時享樂的態度,不是嗎?

大家都說七年級生是「草莓族」承受不起太多的職場挫折與磨練,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是誰將「草莓」種在他們身上的?莫說,七年級生已經被草莓印記給淹沒了,但是,誰能回過神來救救我們的「吞世代」呢?難道他們也要讓「無規範的黑洞」給侵「吞」了嗎?為了下一個世代,請好好的用力想想吧!

( 時事評論政治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key&aid=649076
 引用者清單(1)  
2007/01/13 04:14 【鬼島論政】 麥奇: 次級痞子遊戲 - 統獨? 還是抱美國大腿?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還看不到毀滅來臨的人
2007/01/13 21:28
新生代的文化由汲汲營私,功利現實的中生代所建造,問題是全面的,所以說每個人都須要先從自己反省,否則一切都只能說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