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MY COMIC】公私之間,災情控制的優先順序
2007/01/07 04:11:58瀏覽870|回應1|推薦20

#$%@.........先滅灶堂火  再管公門殃?!

蘇揆喊話:中華銀行存款戶受保障 一毛都不會少
2007/01/07 09:36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7日針對中央存保接管中華銀行的議題,向存款戶信心喊話,蘇揆表示,政府已經接管,存戶的每一毛錢保證不會少。

蘇貞昌表示:「中華銀行已經由政府接管,存款戶無論(存款)多少,都由國庫擔保,一毛錢都不會少,所以存款戶不必要急著去解約領錢,白忙一場還損失利息,我已經特別交代財經單位,要注意明天(星期一),要做好服務,做好金融秩序的管理。」

    

金管會只會幫財團擦屁股?

力霸集團引爆一連串地雷股相繼浮上檯面,金管會宣布中央存保接管中華商銀,以防止民眾擠兌。這不就等同政府要拿人民的血汗錢,幫助一個能力不足又虧損累累的大財團?

為什麼政府不能挪一點重建基金幫幫那群卡債族解決爛帳,讓他們有重生的機會,而要好幾百億去幫一個先天不良、後天又失調的財團重整?當出力流汗的人民總是苦哈哈地像是在自討苦吃,那些財團背後的貪圖者卻能安心睡大覺,金管會真的只能做這些抽瘦補肥、讓人民看不到希望的工作嗎?

【2007/01/07 聯合報】

   

2007.01.07 

 中國時報 銀行擠兌透露的警訊

林碧榕/高雄旗山(服務業)

 據悉,台灣地區總共有本國銀行四十三家、外國銀行三十三家、信用合作社二十八家等等,金融總分支機構總數高達三二七五家,二千三百萬人口及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面積的台灣,有這樣多的銀行,加上投資不振、產業外移,這就是台灣金融業經營困境的關鍵所在。 昨日中央存保公司破例的同時接管花蓮企銀及中華銀行,花蓮企銀經營不良增資不成是市場上公開的消息,至於新銀行之一的中華銀行,突然被大量擠兌或因是同財團的嘉食化、力霸財務危機導致讓市場意外。一天之中兩家金融機構被接管,這透露著怎樣的訊息?後續會引發什麼效應?中華銀行的創辦人王又曾關鍵時刻人在大陸,這些可能的發展及事態,讓人憂心忡忡。 翻開我國《銀行法》,第一條開宗明義的指出,銀行的經營首在保障存款人權益,經營的是了適應產業發展,尤其重要的是,銀行放款要配合國家金融政策。換言之,銀行這特許的行業,經營上先求安全,盡了社會公益責任之後,最後才是賺錢獲利。以《銀行法》對照現在銀行經營的種種,好像是空谷跫音,因為在這之前,已有多少的金融機構淪為財團的私庫,或者不依規定、規範經營導致經營不善,至今仍再次發生金融弊案,怎不令人感慨? 守法和誠信是目前最不值錢的,但只有守法和誠信的銀行經營者,才能保住您的錢。

政府有責任還給投資人一個公道

快要過農曆新年了,值此年關將屆之際,卻有多家企業接連爆發營運危機,還創下政府一天內接管兩家銀行的紀錄,金融動盪難免。看來,這個年關不只政府不好過,關聯企業的員工、債權人、投資人恐怕更難過。對於現今局面的形成,負有監理之責的政府難辭其咎,當前首要之務,除須全力穩住金融市場,嚴防情勢惡化;更須全面徹查其間的重大惡性行為,還給投資人一個公道。

這起風暴由同屬力霸集團的中國力霸、嘉新食品化纖兩家公司宣布聲請重整點燃引信,兩家公司股票停止交易;接著是關係企業的中華銀行遭存款人擠兌,在流動性不足下被政府接管,另家金融子公司力華票券,也極可能因資金缺口難以填補而倒下;其他子公司如衣蝶百貨等則將面臨供應商信心的考驗,財務周轉壓力更大,亞太固網的營運亦視客戶等利害關係人的信心而定,整個力霸集團的經營都陷入高度的不確定性中。

力霸集團本身的經營危機,更擴散到所有其利害關係人,包括下游的客戶、上游的供應商、內部的員工、外部的股東及債權人;其中,有些關係人的損失屬局部,有些卻是血本無歸,以力霸及嘉食化兩家公司逾四百億元的負債金額來看,受創最深的當屬債權人,並以借貸逾五十四億元的兆豐銀行、購買九億元公司債的茂德科技最具指標性。然而,兆豐銀、茂德或供應商等都屬法人,具有研判風險的專業能力,如今債權不保,自己也有責任;而且,這些法人亦具一定的風險承擔能力,相對來說,最無辜且深受其害的應是龐大的散戶投資人了,而政府監理失靈要負起絕大部分的責任。

首先,力霸及嘉食化是在去年底台股封關日向法院聲請重整及財產保全緊急處分,依規應即時上網公告周知;但是,兩家公司卻延了六天才公開說明,蓄意延遲揭露重大訊息的事證明確,台灣證券交易所卻只有罰款五萬元,再進行所謂的事後實地查核。可是,從聲請重整到訊息公開間有三個交易日,眾多的投資人是在資訊不對稱下,買進這兩檔股東權益已經是零的股票,如今股票成壁紙,誰能為其主持公道?

對每筆股票交易都收費的證交所,對參與市場交易的投資人,負有維護市場公平交易的義務與責任,這也是建立市場交易秩序的基石。如今,市場裡竟出現近乎坑殺投資人的行為,證交所只是罰款了事的消極態度,不只對不起投資人;亦形同鼓勵其他上市上櫃公司有樣學樣,因為連重整這麼重大的訊息延遲申報也只是罰款,還有什麼不能延遲的?這樣下去,股市還有什麼發展性?因此,證交所必須全面深入追查,不只應還投資人一個起碼的公道,更須為市場監理規範立威。

再者,從目前已知的訊息來看,兩家公司聲請重整的動機並不單純,除了可能蓄意隱瞞外;各界更高度質疑關聯企業間近年來頻繁的資產移轉行為,是精心策畫的脫產甚至掏空計畫,亦即好的資產如房地產、有價證券,都已低價轉讓給帳面上看不到的關聯企業,壞的資產或負債則統統套給這兩家聲請重整的公司;被接管的中華銀行,市場也有相同的質疑,但概括承受所有損失的卻是政府,是全民埋單。

上述質疑還需要證據支持,目前已有一筆不合常規交易被查出,是否還有其他,政府務須徹查清楚,如非事實,還企業清白;如屬實,自不容惡性掏空者逍遙法外。政府的監理本應是事先的預防重於事後的處置,如今既未能防患於未然,政府最起碼要在事後展現應有的公權力。

【2007/01/07 聯合報】

2007.01.07  中國時報 金融主管機關失職了

沈石

受大股東財力不佳的影響,中華銀行昨日提領金額超過預期,緊急的主動向中央存保公司要求接管。金管會雖在第一時間答應接管,但無奈存款人的信心已經大受影響,擠兌情形已經發生。若未來沒有一個妥善的政策來因應,未來擠兌效應恐怕會更為擴大。其實從這次力霸集團隱瞞申請重整的情形來看,顯示台灣的金融主管機關,並沒有從過去發生的事件當中學到教訓。 首先,來看金管會的部份。身為全國金融機構的監督者,金管會竟然會誤判中華銀行的接管。要知道,信心是維繫銀行最重要的根本,銀行的經營是不容許有任何的不信任感。一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那個存款人會不想趕緊把錢提出來呢? 就算中華銀行並無提出接管的要求,金管會理應做好最壞的打算,豈能任由事件失控的發展且到目前為止,金管會已經接管了三家銀行,還不包括未來可能發生問題的金融機構。若未來這些金融機構同時發生問題,試問政府有足夠的能力來面對此一狀況嗎?金管會也已經成立一段時間,難道對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理,除了接管以外,就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嗎? 另外一個主管機關-證交所在此事件中也是難辭其咎。力霸與嘉食化二十九日召開董事會決定申請重整,卻拖了四天才公開揭露資訊。為此不知有多少投資人權益遭受損失,但證交所卻只輕罰五萬元。要知道一家企業會發生問題,絕對是在非短時間就能形成的。對於企業任何異常的交易,主管機關都有權責主動介入調查。而我們的主管機關證交所卻像是躲在溫室中的花朵一般,對於企業的異常交易未能提高警覺,及早處理。一旦事件發生,除了為數極少的罰款外,我們不禁要問,究竟還有那些公權力可以用來保護投資人的權利 ? 未來力霸事件的發展,在銀行債權部份。除了就拍賣向銀行抵押的財產之外,銀行似乎並沒有其他的辦法可施。目前力霸與嘉食化向銀行借款時的保證人,除了王又曾以外,其餘家族成員都不是保證人。自然也無法查封其名下的財產。而王又曾本人又不在台灣,不知道銀行要向誰來追討。 就公司重整部份,一旦法院同意力霸與嘉食化的重整計劃,不但銀行無法處分其資產。就投資人部份,因重整公司之股票已經變成下市,自然也無法做任何的交易。其損失更是慘重。 台灣發生財團掏空公司資產的案子,力霸集團並不是第一起,但政府卻還是沒有一套完整的機制來遏止類似的事件發生,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些不良的企業負責人,不斷的將公司的資產往自己的口袋裡面搬。身為小股東的我們,只好無奈的告訴自己,要自求多福可千萬別踩到地雷股。難道這就是台灣投資人的宿命嗎? (作者為德國基爾大學計量經濟博士候選人)

 警訊!連續接管兩家銀行

【聯合晚報社論】

受力霸集團財務拖累,中華商銀爆發擠兌風暴,迫使原先態度保守的金管會,最後積極介入,由中央存保接管中華銀,金融重建基金保障存款戶權益。一夕間,中華銀股票打入全額交割股,股東權益瞬間壁紙化,全民更是成了冤大頭!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到半天之間,金融重建基金就連續接管了花蓮企銀與中華商銀,不但創紀錄,更為當前景氣仍缺乏積極動力的台灣,投下難以預測的變數,最明顯徵兆,股市連日的多頭,暫時停下腳步觀望了。

花蓮企銀若是格局太小,欠缺市場競爭力導致失敗,那中華商銀則屬典型的當年大量放寬新銀行申設,種下的惡果。不少財團旗下要有銀行,不如此似乎顯示不出政經實力。結果呢,銀行績效很容易受財團財務狀況的拖累,金管會原先「低估」中華銀承受的衝擊,可以說是「低估了」民眾與存款戶,對財團旗下所屬銀行與該財團之間連帶關係的既定認知。這次錯估,是一個教訓,提醒金管會對銀行狀況的掌握,要增加「變數的掌控」。

受到力霸財務危機衝擊的,還不止中華銀。力霸與嘉食化總共向銀行借貸超過280億元,最大債權銀行兆豐銀則有54億多,去年一整年飽受雙卡風暴折騰的銀行業,在農曆年關將近之際,又突然面臨這無預警的公司重整事件,怎不叫苦連天呢?以後見之明來看,力霸與東森的財務切割,力霸集團在虧損嚴重情況下,仍持續做出重大交易,是否有違法或掏空資產之嫌,恐怕都還會持續發酵,考驗政府相關部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內的金融機構,面臨農曆年關壓力,很可能還有隱藏未爆的地雷,金管會不能掉以輕心。事實上,金管會理當是資訊最充足的機關,沒理由比媒體或民眾「慢半拍」進入狀況。我們擔心的是,金管會「投鼠忌器」,既怕傷害、得罪財團,又怕走漏風聲引發民眾恐慌。但以這次力霸集團的財務危機為例,想把集團形象與旗下金融機構,兩者完全畫清界限,連一般存款戶都不能接受,這才是給政府金融監理機構上的「最嚴厲一課」。年關將近,人人都期盼平安過年,但政府公權力可不能「躺著過好年」!

【2007/01/06 聯合晚報】

首遇銀行擠兌危機 施俊吉坦言誤判 四度急滅火
【中時電子報吳怡/特稿】

商銀因為受到同集團的力霸與嘉食化兩家公司聲請重整衝擊,創下國內第一家因為擠兌風波而遭政府接管的紀錄。然而這次事件,也是金管會主委施俊吉就任以來首次面臨的重大危機處理,從昨日到今(六)日,施俊吉除了與相關單位密切舉行會議,也四度向存戶呼籲存款受保障。未來事件如何順利落幕,考驗施俊吉的智慧。

力霸與嘉食化兩家公司聲請重整事件爆發後,中華商銀便出現擠兌人潮,一天之內,中華商銀就被存戶提領了一百五十億。由於擠兌情況比預期嚴重,昨晚八點,施俊吉緊急宣布由中央存保公司接管中華商銀,有三百億元到位,以支應下週的提領。今天早上十點半,施俊吉又再度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中央存保資金已經到位,民眾不必慌張。下午一點,中央存保的十三人小組已經進入中華商銀清查。

雖然今日是週六,施俊吉下午的行程依舊滿滿滿。一點鐘,與財政部長何志欽私下會面,達成國庫要隨時應戰的共識,以支應民眾提領需求。二點鐘,又與央行和財政部在行政院同時召開記者會,繼續向存戶信心喊話。下午五點,施俊吉浩浩蕩蕩地率領銀行局等四大局長,回到金管會召開記者會,可見施俊吉急於滅火的心情

事實上,中華商銀昨天早上的提領情況,確實不嚴重,僅為一般存戶提領,但是下午兩點多到四點半間,情勢出現逆轉,讓施俊吉不得不坦言,的確誤判了中華銀擠兌的嚴重性。今日一大早施俊吉便趕到金管會坐鎮、開會,希望能儘速化解危機。施俊吉能否成功解決,不僅影響社會大眾對銀行界的信心,亦牽動政院形象

扭曲的結構,扭曲的經營

金管會主委施俊吉說得好:「力霸、嘉食化等公司亞洲金融風暴後,發生問題至少已經有十年了。」那麼我們要問,這些出問題出了十年的公司,這幾年如何渡過,怎麼到今天才「無預警」大崩盤呢?

關鍵之一,在於這幾家公司靠背後的家族紐帶,可以有自己的金融操作,無須立即面對資金困窘,所以即使年年累積鉅額虧損,都還可以得到新的資金挹注。

關鍵之二,在於力霸集團經營者,熱中於建構政商關係。國民黨執政時代,積極進取國民黨中常委職務,換民進黨執政,他們也能馬上調整成陳水扁外交出訪時的身邊要角。他們在政治上的操作,又換來了閃躲政府機構監督懲罰的防護罩。

還有第三項關鍵,那就是王家這幾年還同時大張旗鼓搞新聞媒體,用新聞影響力增加對政治左右介入的實力,也用新聞影響力掩蓋自家集團經營問題,不被曝光。

換句話說,力霸集團出問題,不是意外,而是十年來盤根錯節大佈局產生的必然結果,力霸王家的強處,是公司業外的資源大搜羅,然而,有本事去搜羅來這麼多別人拿不到的廉價資本,當然,他們也就不必努力於提高資本運用效率,而且對於企業經營上出現的警訊,也就缺乏正常的警覺心了。

透過這樣的大佈局看出去,世界是扭曲的。公司治理本來最重要的指標,應該是盈虧數字,但是對力霸王家來說,虧損了反正有自己銀行隨時可以援助,自家銀行幫不到的部份,可以找政黨也可以找政府處理,也可以藉由政治關係,取得政策性特許行業進路,從有線電視系統,到固網電信系統,然後再拿這些特許利益到社會上募資,募到的資金也不受一般證券交易紀律規範,他們愛怎麼用怎麼用。

這真是個方便的世界,不是嗎?唯一不方便的,是缺乏公司內部經營效率,本業持續虧損,外面搬來的資源總有要算總帳的一天,總帳一算,那就是幾百億的缺口了!

真正可怕的是,台灣怎麼會容忍一個集團,在大家眼前用這種方法搞了十年?更可怕的是,大家心知肚明,這樣瞎搞惡搞的企業,還不只力霸一家,因為他們的亂整,台灣還要付出多大代價?

【2007/01/07 聯合晚報】

聯合筆記》還能相信財金單位嗎?

力霸和嘉食化突然宣告重整,金管會和證交所竟跟一般民眾同時才得知消息,連罰錢都罰得有氣無力。證交所只開罰幾萬元,不要說嚇阻企業,連幫投資人出氣的效果都達不到。

金管會主委施俊吉還說,力霸、嘉食化發生問題至少十年,「聰明的人」都知道要小心這幾檔股票。話說得輕鬆,金管會的表現卻沒比投資人聰明。若早即知中華銀違規放款給關係人,何不早點開罰或糾正?再說,力霸和嘉食化宣告重整後,金管會亦未積極注意中華銀的動向,直到它撐不住了,才採取動作,這有什麼高明?

力霸去年八月曾向銀行團申請再紓困被拒絕,消息早在業界傳開;但金管會卻像沒事人一樣,處於狀況外。現在,拿金融重建基金去接管中華銀,作出信心滿滿的姿態;但拿人民納稅錢去辦事,有什麼好驕傲?

比起東企、企,中華銀的影響層面更大,金管會砸現金展現接管氣魄,其實是把政府的信用扔在大家的面前。去年金管會內部弊端不少,還給自己打了九十九分;今年這種表現,換作民眾來打成績,能給它幾分?

再看,台灣彩券公司從第一天上路就沒順過,財政部也只是輕描淡寫地推說「新手上路」。別忘了,這個新手,是押了全國民眾對財政部的信任才選出來的。去年底台富銀連摃九期大樂透,沒當機沒出事都被民眾懷疑「有問題」;現在,台彩又當機又派錯彩,民眾會覺得「沒問題」嗎?

財政部應命令台彩停機維修三天,徹底找出問題,至少,把財政部自己的「威信」做回來。若連這點也做不到,財政部真要把自己的顏面為一年廿億元的回饋金賠光嗎?

去年是台灣財金部門很無力的一年。民股強吃公股豆腐,政府還得靠「民氣可用」,才能勉強維持公股的地位。而金管會轄下弊案連連,抓小放大,任令大企業負責人滯外不歸。新的一年,財金單位依舊是慢半拍,教民眾怎麼相信政府效能?

【2007/01/09 聯合報】

( 時事評論政治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key&aid=636722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統一在望
2007/01/08 13:06

貪腐集團-->政府-->小民

財團紕漏-->政府-->小民

外交金援-->政府-->小民

政策失誤-->政府-->小民

活動建設-->政府-->小民......

所有的經費款項都會在小民身上苛扣,地下電台還在妖言惑眾,說陳家貪的蔣家也貪過,活像陳水扁貪一點是應該的,算不了什麼?!地下電台願不願意拿自己的財產去補這些政府決策的破洞呢?!誰在為小百姓的經濟把關?!他們倒是把牛榨乾了,活像國庫就像他家的內庫,也難怪他家內庫光輝奪目,哪記得起國債是多少?!這些賣台人士,把台灣抵押給誰都不知道了?!也許未來中國大陸用錢買到的統一,紛爭會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