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一場辯論會的高下,有兩個主要標尺:一、內行看門道,亦即要有「真理愈辯愈明」的力道;二、外行看熱鬧,容或析理論事不夠透徹,至少應在攻防技巧上爭奇鬥豔。
以這兩個標尺來說,昨日這場副總統候選人政見辯論會,非但門道不夠通透,在技術層面也乏善可陳。
先談門道。上周的馬、蔡、宋交鋒,提問記者的個別表現與整體搭配較為工整,因此自然呈現了兩岸、經濟與人格特質等幾個凸出的主題,可讓內行人品評細膩的「門道」。但昨日的提問則顯得散亂零碎,因此未能呈現提綱挈領的國政經緯,遂告失焦失重。
以兩岸關係的議題來說,ECFA可謂是現行兩岸政策的總體成果,吳敦義固然讚譽ECFA,林瑞雄也力挺,蘇嘉全更說「ECFA若是好的,我們接受」;這個奇特的「共識」顯示,在「門道」上無疑應是吳敦義所代表的國民黨勝,但吳敦義昨天花了不少篇幅闡述兩岸政策,卻未見特別動人的表達。相對而言,吳敦義問蘇嘉全是否「主張台獨」,這其實是馬英九上次問蔡英文「是否敢說不獨」的考古題,但蘇嘉全當場竟也答得支支吾吾。於是,吳蘇辯論,留下的疑問是:若主張台獨,則將如何主張「ECFA若是好的,我們接受」?就「門道」言,留下這樣的缺口,攻守雙方皆未盡其角色責任。
再論技巧。蘇嘉全一開口就發動凌厲的攻勢,此後即大致操持了主動地位;吳敦義則可能受到會前輿論推測他可能「伶牙利齒」的壓力,花太多時間尾隨收拾蘇的提問,因此表現不如預期。其實,最近輿論聚焦在蔡蘇兩人的人格議題,如蔡的宇昌案及蘇的猛男趴,吳敦義若能掌握「人格先有誠信/政策才有意義」的戰略,反守為攻,勿陷於瑣碎的回答,態勢即可能不同。
蘇嘉全的表現好過預期,但這是就「技術層次」言。他對題庫的運用相當適切,臨場反應亦不錯,一個「諾貝爾獎」就把吳敦義套住兩次。但他對「猛男趴」、「夫人行跡」等問題,若非完全迴避,就是避重就輕;辯論過程中,他不斷用蔡英文當自己的防火牆,意圖以此漂白自己。不過,蘇氏夫婦幾個月來出的醜,卻顯示,蔡英文未來的「治國團隊」以蘇嘉全為頭牌,其實已經不具說服力。蘇嘉全在辯論會中閃躲問題,但畢竟不易平息辯論會場外的社會質疑;客觀而論,以蘇嘉全夫婦近日被揭露的人品形象,民進黨若敗選,已足開除其黨籍,以平慰綠營人心。
許多人原本等著看林瑞雄的「熱鬧」,但他昨天的表現,卻呈現了出乎預料的反差。林的優勢是在吳蘇皆以他為「可敬的對手」,所以,不論是「國籍問題」與「電磁波」皆可輕鬆過關;而且,他的臨場表現,例如當場指出計時出岔,又說「每月只花五千元」,並有「珠引龍行」等佳句,即使未必有說服力,但使人覺得有一種「素人」的親和力。然而,倘若換做是吳敦義或蘇嘉全涉及「國籍」或「電磁波」的問題,就可說根本不必選了;因而,林瑞雄是在「藍營不想與宋撕破臉/綠營深怕拆了宋的台」的戰略空隙中得以保全。否則,那恐怕要觸及的問題將是:副總統若涉及可能禁置產,將如何面對?
這場副手辯論會,由於提問失焦失重,門道方面不夠通透,技術方面乏善可陳。蘇嘉全的立場似乎是,民進黨仍然否定「九二共識」,亦仍然否定「不統/不獨/不武」;那麼,蔡蘇若勝選,如何主張「ECFA若是好的,我們也接受」?又如何實現其「漂鳥回鄉」的烏托邦?林瑞雄昨天更進一步顯露了宋楚瑜挖藍票的企圖,他說「支持ECFA」、「我們比國民黨更藍」、「更支持中華民國」,並主張兩岸「一統」;但是,宋林二人絕無當選的可能,而最後極可能拱蔡英文當選,實現了「棄馬保台」的台獨大業,這豈不與他的本意背道而馳?
這些矛盾,映襯出這場辯論會中最大的一個弔詭:三方皆贊成ECFA,卻竟然當場不能辯明,誰能使以ECFA所代表的兩岸和平交流現狀,在明年一月十四日選後繼續存在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