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這套文宣的設計,主要用意是在打擊國民黨,把馬政府形容成無能解決農業產銷問題的團隊;同時趁機倒打ECFA一耙,抹黑馬英九的兩岸政績,說台灣農民收益不增反減,根本未受惠於兩岸交流。也正因汙蔑對手的用心太過急切,民進黨的文宣操盤手必須在事實上移花接木、偷斤減兩,甚至必須捏造、偽造價格,才能拼湊出一張超完美的烏賊月曆。然而,過度誇大的結果,不僅降低了文宣的真實感和可信度,更意外打擊到終年辛勞的果農,這恐怕是民進黨始料未及。
以民進黨之善於割喉,用這種手法來打農業議題,想必自以為是「一魚三吃」的必勝戰略:一則損馬,二則鞏固農民票,三則吸引同情農民的中間選票。孰料,率先對這項文宣表示不滿的,就是果農。問題就在,這張編得像價格表一樣的月曆,不僅嚴重誤導消費者的認知,也形同對市售水果下了一道「全面賤售」的咒語,甚至有人以圖上標示的行情向果販詢價。試問,坊面哪來這種天方夜譚的行情?也難怪農民大罵:「選舉別牽拖水果!」
民進黨製作這張抹黑文宣,犯了三大錯誤:一是不誠實,製造不實價格行情;二是自恃擁有基層農民鐵票,其實卻對他們缺乏真誠關懷;三是以偏概全,故意把少許例外狀況說成普遍現象。歸結到底,這三項錯失反映的其實就是民進黨的「工具化主義」:農民只是選舉工具,農業議題也是選舉工具,為了勝選,全都可以拿來消費;必要時,連道德誠信及農民利益都可以犧牲。
想要打擊國民黨,結果卻先傷了農民,自己也因回力反彈而受創,這個「嘸採工月曆」可以說是一個徹底失敗的文宣。與「三隻小豬」的系列宣傳作一對照,水果月曆的病兆即一目了然。小豬文宣訴求的是童趣與人情味,這和民進黨一向的殺氣騰騰截然不同。相形之下,水果月曆訴求的是醜化、惡意、悲情,但事實基礎薄弱,無法將民眾帶入情境,反喚起農民「只是選舉棋子」的感嘆,更讓民眾憶起民進黨操弄選舉的種種惡形惡狀。這豈非弄巧成拙?
民進黨在中南部縣市有廣大農民選票,這與語言和鄉土的親近性等背景有密切關係。但民進黨若真心關切農民權益,怎會用如此惡意、荒謬且粗糙的手法來打這場仗?水果價格的起落,和天候變化、收成數量及產銷體系是否健全均有莫大的關係。民進黨若真的心繫農民收益,何妨提出比國民黨更具遠見的政策主張,包括運銷、冷凍、儲藏、加工、乃至市場開拓的具體辦法,讓民眾了解綠營的用心與創意。民進黨捨此而不為,卻用唱衰的方式,以一紙月曆詛咒台灣四季水果都賤價滯銷;這何止惹農民憤怒,一般民眾都會覺得民進黨不仁,以農民為芻狗!
台灣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就算藍綠對峙一時仍無法消弭,民眾至少期待雙方的角力手段能夠更臻光明磊落,使台灣能逐漸從有機的政治土壤中長出健康的民主果實。遺憾的是,民進黨近日的「密會組頭」事件,最後演成「黑金變好人」的鬧劇收場;這回水果月曆企圖搶攻農民選票,結果反弄得果農怨聲載道,格調、誠信盡失。對民進黨來說,這兩個事件難道沒有值得汲取的教訓嗎?
這種詛咒農民、幸災樂禍、落井下石的政黨,要用多少老農津貼去補洞?這種「詛咒給別人死」的「嘸採工月曆」,人見人厭,恐怕才真的是「嘸採工」。蔡英文還不趕緊下令全面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