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方朔先生,您的政治核心思想究竟是什麼?
2009/09/29 10:13:27瀏覽3900|回應11|推薦29

只要一直和地方派系掛勾,就地分贓就會勝選,那要這種政權做甚麼?地方派系長期享用特定利益,黑金掛鉤,魚肉鄉民,早該除掉,正確的事持續去做不要管短線的批評與成敗才是真正有良心的政治人物該做的事,有擔當有遠見的政治人物與有是非心的文字工作者一樣難尋.......................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2793+112009092900123,00,focus.html#comment

南方朔觀點-地方派系決定不和國民黨玩了

2009-09-29

  • 中國時報
  • 【南方朔】

     雲林立委補選,國民黨慘敗;緊接著,國民黨的縣長提名人選,張榮味的妹妹張麗善宣布退選。

     張麗善的大動作可以做很多解釋,它是張家為立委補選的輔選失敗負責?它是張家眼看國民黨在雲林大勢已去,因而持盈保泰,暫時退出政治這個江湖?

     但我的理解卻不那麼簡單。我觀察到的是,做為國民黨地方群眾基礎的派系,在最近的這段期間,對國民黨中央自認了不起的那些所謂「黨菁英」,已反感日深,那種「不和國民黨玩了」的情緒已開始發酵蔓延。國民黨的地方派系一向在國民黨內扮演「抬轎人」的角色,而今抬轎的已覺得意興闌珊,不想再抬下去。國民黨的麻煩真正開始了。

     其實,只要從事政治或社會工作,因為涉及體制、資源、影響力的建立與分配,都必然有呼朋引伴,牽連勾串的本質。這就是派系或幫派的起源。國民黨從中央到地方都有派系,民進黨亦然。不只台灣如此,美國和日本也不例外。派系是政治的本質,也是必然。

     但在台灣,由於過去國民黨長期執政,它的派系力量自然較全面,而民進黨後發,它的派系當然較小較遲。這種相對的權力位置不同,遂使得民進黨對國民黨的攻擊裡,將地方派系當做箭靶之一,並將「地方派系」與「黑金」劃上了等號關係。

     民進黨攻擊國民黨的地方派系,乃是它與國民黨爭取地方群眾的一種論述策略,若被攻擊的國民黨地方派系違法亂紀,或搞得惡行惡狀,這種攻擊當然正確;否則就純粹是黨同伐異的攻訐。聽聽就可以,不必當真。

     不過,眾所周知,國民黨從來就是個沒有思想的政黨。在藍綠長期的鬥爭裡,指揮棒永遠在綠色這一邊。民進黨對國民黨地方派系的攻擊,它在地方上並沒有產生多大的作用,但民進黨的攻擊,卻意外的以另一種方式發揮了效果:

     一、當馬團隊這些自認的「菁英」,他們心態本來就看不起地方政治人物,民進黨對國民黨地方派系的攻擊,就等於合理化了。他們看不起同黨地方政客的心態。

     二、馬英九去年在國民黨全黨努力下高票當選,全台灣各地方抬轎子之功最大,但縱使到了今天,馬團隊都還認為馬的當選靠的是他自己的形象而不是國民黨,更不是國民黨的地方派系。在馬當選就職後,馬團隊在這種自以為是和自大的心態下,甚至還很擔心地方政客對他的政權會有不利的影響。這也是馬在競選黨主席期間,不斷透過身邊核心人物放話,要照他的形象改造國民黨及地方派系的原因。由於馬及他的親信有這樣的思維,長期以來國民黨中央與地方的共生關係遂變成了「新的宰制命令關係」。馬團隊已經以一種非常詭異的方式扮演起民進黨要消滅國民黨地方派系的執行人角色。

     因此,今年以來,國民黨的中央與地方關係業已生變,自以為是的中央對地方毫無任何尊重,也缺乏耐心和雅量來經營地方,以為憑著馬形象即可所向無敵。這種自以為是高高在上的心態已造成地方極大的反彈。苗栗立委補選失敗、花蓮縣長黨內初選馬核心的葉金川大敗、雲林立委補選口袋人物張艮輝慘敗,這都和黨內地方派系或地方人士的不滿與反彈有關,再加上馬政府本身沒有政績,還能選甚麼?不久後的縣市長改選,花東宜蘭、新竹南投,都是凶多吉少之局。當一個政黨歧視自己的地方基礎,派系已不想和它再玩,這個黨外患未已,內已離心離德,它的危機已正式開始了!

     張麗善家族,這次在雲林立委補選上被搞得裡外不是人,決定退出縣長選舉,寧願與他們家背叛的張輝元修好,也不要和國民黨再玩下去,張麗善的退出縣長選舉,絕非小事,而是國民黨「中央──地方」關係上的一件霹靂大事,它肯定會在未來的幾次選舉上發酵!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

不知南方朔先生撰寫此文的心態是什麼?

回顧中國國民黨在中國近代史上首次丟掉政權,甚至丟掉整個國家,弄成兩個分裂實體,除了外顯的國際勢力影響,其內化因素難道跟派系閥鬥的淵源無關嗎?近代史料裡所寫照的家族政治、貪腐政治裙系造成民心向背的歷史教訓,南方朔先生在利害的取捨下,依然選擇作如是的解讀嗎?

南方朔先生此文之意,不知是希望日後所有執政的政黨都得妥協在地方派系的要脅之下?還是希望走回當年中央以利收買派系之路?

台灣政治數十年來與地方派系、政治家族糾纏不清,票貼交換,互取其利,這種政治利益結盟把持地方勢力的本質就不應該是民主常態 。既是改革,必定會付出代價。改革地方,終結貪腐,目下是刻不容緩亦不能稍有遲疑,個人更認為,雲林補選這一役,輸得好,起碼讓更多人知道地方派系與主宰裙系的惡性究有多大。

捨小就大,即便年底輸掉更多地方執政權,也不足惜。

雖路遙難行,噠噠的馬蹄,繼續苦行,更多人將會知道,正道上不會讓你孤單獨行。

http://blog.udn.com/mykey/3296177

聯合筆記/從花蓮看馬氏改革

國民黨在台灣推動民主選舉與地方自治達六十年,一路走來,待改革的缺點層出不窮,批評聲從未停歇。全民直選總統後,李登輝時期運用錢權,廣結地方派系,被批為黑金當道;馬英九當家,稍與派系區隔,又被評為菁英的傲慢,動搖黨本。政治真是諷罵由人的事業,年底縣市長選舉,諷罵聲裡最值得觀察的是花蓮。

花蓮是國民黨長期執政的行政區,從未政黨輪替過,這次改選縣長,藍營參選人杜麗華(曾任縣政府農業處長)、傅崐萁(立委)、張志明(副縣長)、葉金川(衛生署長)各有背景;國民黨若但求勝選,不必叫葉金川辭職空降花蓮,傅崐萁出線的機率就很高。

馬英九顯然想改革選舉,讓優質人選有機會出頭天。但何謂優質?上述四人那位不是自認甚至公認的優質呢?所以國民黨設定了因案判刑的門檻,民調最高的傅崐萁乃排除於初選局外;張志明未參與最後的初選,杜麗華與中央欽點的葉金川拚鬥,小蝦米打敗大鯨魚;國民黨尊重制度,提名杜麗華。

就花蓮這一局看,馬氏改革是以優質、制度為原則,顯示國民黨在全面執政後已頗具信心。但追求理想必有代價,張志明宣布退黨選到底,傅崐萁虎視眈眈;杜麗華在台北政壇像生面孔,政論節目主持人看著她的名牌還唸成杜麗萍。藍營一旦三分天下,不是做球給民進黨嗎?

改革當然不能以「寧輸勿濫」為目標,國民黨在花蓮提名底定後,輿論紛紛就參選人金脈、人脈、知名度、政治靠山,統計當選機率,看衰國民黨這一局。豈真如此?台灣有地方自治迄今,選民投票意向,絕非都由錢、權掌握;民心期待,才是輸贏關鍵。

【2009/10/03 聯合報】

派系不是問題,問題在派系的風格

剛爭回喪失了八年中央執政權的國民黨,現正面臨地方根基動搖的嚴重危機。

輸掉苗栗立委補選,再輸掉雲林立委補選,雲林縣長提名候選人張麗善又宣布退選,澎湖博弈公投亦告失敗……。事情還沒完,花蓮、台東、新竹、南投及嘉義的縣長選舉皆出現分裂內訌……。根基動搖,大廈亦岌岌告危。

一般認為,問題出在「地方派系」。此說似只說對了一半。在全世界的民主政治中,地方派系皆不能免,且派系有助政治整合及政績的累積;所以,問題其實出在派系的風格、品質與形象。「雲林王」張榮味的派系,如今落得「青埔宮/整碗捧」的譏評,引起了選民的質疑;「澎湖王」林炳坤對博弈產業的投入,其背後的政商結構也使選民疑懼。而張、林二人的派系形象,可謂正是一般國人對國民黨地方派系的既成印象。何況,張、林皆是「無黨籍」,卻能挾制國民黨,可見派系已是尾大不掉。

二○○八年中央政權的政黨輪替,主要是因陳水扁的民進黨政權在貪腐失政及操作台獨上,失去了國人的信任;國民黨因而有了取而代之的機遇。現在眼前出現的問題則是:國民黨在地方政治上的正當性面臨了社會的考驗,從台東鄺麗貞、花蓮傅崐萁、雲林張榮味到澎湖林炳坤,皆是同樣的課題。

為什麼國民黨的地方政治會出現這種四分五裂、捉襟見肘的現象?試與民進黨相較,探其隱微。一、民進黨崛起於全國性的政治運動,一直有強烈鮮明的政治號召,因而第一、二代的地方政治人物亦有全國性的知名度,皆以「台灣價值的代言人」自居;反觀國民黨,中央與地方幾乎一直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兩個世界,因而地方政治人物一向以利益分配為政治操作的主題,幾乎無人能在精神感召或意識形態上成為「台灣的代言人」。沒有政治號召的精神主題,只有利益分配,這是國民黨地方政治人物及地方派系難以提升的因素之一。二、民進黨內有全國性的「政治派系」(如正義連線、新潮流),相當程度地疏導及節制了「地方派系」;相對而言,國民黨的精神主題不足以分化出政治派系,黨中央亦壓制政治派系,卻無力節制地方派系。三、民進黨的「政治派系」亦有人才培訓的功能;例如:議員選上立委,助理即選議員;立委選上縣市長,助理即選立委。反觀國民黨,比較凸顯的印象是家族世襲,代夫出征、代子出征,甚至「青埔宮/全碗捧」。因而,派系不是問題,問題在於風格。王玉雲、余登發那類的派系,國人都眼看它樓起樓塌;張榮味、林炳坤之類的派系亦必有強弩之末的時候。

以雲林的例子來看,國民黨再也不能以張榮味為「代理人」,張榮味亦再也不能以國民黨為「政治工具」。這不是誰不跟誰玩的問題,而是社會發展至今日,已經不容許這樣的玩法。

馬英九總統兼黨主席,中央大局已是捉襟見肘,遑論有效處理分崩離析的地方政治。現在不只張麗善、傅崐萁、鄺麗貞給他出難題,連花蓮及新竹縣也出現老縣長力挺否定初選者;可見,國民黨中央既無強人以威懾地方,又無精神號召或優異的中央政績以感召地方,何只張榮味,任何人皆可理直氣壯地宣示:「不跟黨中央玩下去!」這般情狀,如何了得?

國民黨不可能終結地方派系,但應當回頭問一個最根本的問題:為什麼民進黨的地方人物,不論什麼小蘿蔔頭,都敢不問陳水扁的爛攤子,而大言不慚地說:我代表台灣價值!而為什麼國民黨的真正草根地方人物卻不能說:我代表台灣價值,我代表台灣精神?為什麼不能從利益分配的泥淖中走出來?又為什麼國民黨在處理地方傾軋時,不能向選民訴諸一個更高遠的價值目標,使地方投機人物知難而退?以致連張輝元也敢玩「代子出征」,視黨中央如無物。

平平是台灣人,難道「國民黨的台灣人」不如「民進黨的台灣人」?這個問題很大,且現在也找不出答案,即使找出答案亦已無濟於燃眉之急。但是,這卻是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對國民黨而言,不找出答案不行。

【2009/10/05 聯合報】

黨變尚未成功,主席仍須努力

國民黨臨時中常會終於作出決定:全額補選中常委,一場黨史上僅見的「寧靜黨變」也宣告揭開序幕。

何以是「黨變」?中常會是國民黨的最上層權力結構,地位猶如蘇維埃式政黨的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員若在一夜之間全遭撤換,自是「黨變」;如今,中常會全體常委在黨中央指揮操盤下集體被動請辭,當然亦可謂「黨變」。

另外,中常委是由黨代表票選產生,不論其當選原因為何,中常委具有票選的黨意基礎卻殆無疑義;但黨中央卻因部分人士賄選,幾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而決定將整鍋粥倒棄重起爐灶,不啻是以個人意志或黨中央意志推翻了民主票選的結論,也難謂非為「黨變」。

而且這場「黨變」是由黨主席馬英九主導發動,也是「馬英九意志」的貫徹,不論基於何種動機,現任黨領導人不承認並進而推翻前任所主導產生的中常會,在世界政黨史上也是罕見的「黨變」。

如今「黨變」既已初階段成功,中常委全額補選的選舉新制也已公告,曾經涉賄者的參選資格亦將被剝奪,一個優質並符合「馬英九意志」的中常會,因此便可樂觀期待會在十一月十四日投票後產生嗎?我們的看法是:非也,難也!

何以故?先假設這樣的情況:如果並無賄選情事的發生,上次當選的三十二名中常委如期任事一年,但試問:這樣的中常會能符合「黨優政強」的條件?能具備「以黨輔政」的能力?能扮演「行動政黨」火車頭的角色嗎?任何人的答案大概都是否定的。

為什麼?因為那三十二位中常委組成的權力結構,即使剔除部分賄選者,也「望之不似最高權力機制」,其中既無有政治實力的中央政務官與地方首長,亦無有社會形象的專業人士,代表性與功能性兩者俱缺,以如此二軍甚至三軍的陣容,要如何負起最高權力機制的決策角色?又有何優質可言?憑什麼專業與能力去輔助比他們更強數倍的政府?更遑論要當聞聲救苦的行動政黨領頭羊。

這樣一個天殘地缺的「空殼中常會」,對國民黨的執政大業毫無裨益,相信也不符合「馬英九意志」的期待;因此姑且不論馬英九是否如外界所言「以集權之實行改革之名」,「黨變」既已啟動,駟馬難追,馬英九目前最迫切要做的祇有兩件事:

其一,他必須確定他要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中常會。上次中常委選舉,中央政務官集體退出,馬系人馬全面棄選,外界的普遍解讀是:他要弱化黨的功能,虛擬化中常會的角色。如果馬英九確作此想,有志於把國民黨逐步改造成柔性政黨,社會大眾自應樂觀其成,但他卻應從此閉口不談「黨優政強」這類口號,免得造成社會認知的落差,並讓國民黨遭受「名實不符」、「表裡不一」的譏評。

其二,如果他並無弱化中常會的意圖,「以黨輔政」也確是他的目標,他就必須以強化中常會作為手段,來彰顯意圖並實踐目標。而強化中常會的方法唯有一途:延攬優質人才參選中常委。馬英九既然可以「勸辭」全體中常委,推翻一個「劣質中常會」,當然也應該「勸選」中常委,重建一個「優質中常會」;否則,「黨變」之後,參選中常委的仍是原來那批人,當選中常委的也仍是那些二、三軍者流,這樣的「黨變」祇不過是兒戲一場,徒留社會笑柄。

一百多年前,譚嗣同曾誓言:「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有之,請自嗣同始」,以示變法決心;馬英九也應有這樣的氣魄:「國民黨未聞有因改革而黨變者,有之,請自英九始」,少了這樣的氣魄,這場「黨變」恐怕將以失敗甚至笑話收場。

【2009/10/27 聯合報】

參考資料

http://www.lib.nthu.edu.tw/library/hslib/subject/so/taiparty.htm

地方派系政治之三層面研究法

<><><>

<><><><>

<><><><>

層次

研究面向

適用之理論

研究途徑

研究方法

上層

派系政治的變遷:指中央政權、政黨與地方派系的互動關係。

威權侍從主義

國家統合主義

民主化理論

權力集團理論

水平二元結盟

威權侍從主義

途徑

民主化途徑

現代化途徑

權力集團途徑

人際關係途徑

歷史途徑

政治菁英途徑

政治經濟途徑

公共行政途徑

社會動員途徑

 

文獻分析法

歷史比較分析法

參與觀察法

深入訪談法

個案研究

焦點團體法

現有統計分析法

實証統計分析法

 

中層

縣級派系政治:

指縣級派系與鄉

級派系的關係。

結盟理論 菁英理論

博奕理論 衝突理論

派系網絡 政治經濟

學理論 公共行政理論

底層

鄉級派系政治:

指影響鄉級派系的區位人文關係。

樁腳網絡

俗民網絡

人際關係理論


參考資料 蘇俊豪,2003,《雲林縣地方派系變遷及其與選舉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key&aid=3360840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鄭嵐奇(MYKE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艱險的改革之路非走不可
2009/10/23 15:08
艱險的改革之路非走不可

馬英九嚴查中常委賄選,結果生出一場茶壺裡的風暴。這場改革之路,接下去要怎麼走?

國民黨中常委選舉賄選,究竟嚴重到什麼程度?依照客觀形勢看,中常委的當選比例超過三分之二,且國民黨早已喪失了「以黨領政」的高度,當個中常委到底能累積怎樣的政治資本?這樣的選舉,好像沒有什麼值得大力賄選的動機嘛!可是從這兩天的發展變化看,各方動作越來越多,既有「全面重選」的呼聲,昨晚又有邱毅、謝龍介兩人在電視上表態要辭中常委以「推動改革」。風暴越演越烈,有人真心想改革,但是否有人趁機「打著紅旗反紅旗」,假改革之名另有動機,現在成了值得觀察的焦點。

局外人所能看出的熱鬧有幾點。第一,賄選情形絕不只是送送紅酒鹹魚而已,哪些人是靠賄選選上的,可能黨內也心知肚明。第二,賄選的確是國民黨內的「歷史共業」,唯其如此,更需要馬主席用徹底手段,拿這件事當作改革內部文化的試金石。第三,國民黨中常委可能還有一些不為外人道的影響力與影響管道,在政治利益上值得一搏,例如有人甫當選就對政府人事指指點點,可見各有所圖。

也所以,中常委職位恐怕不只是「雞肋」而已。馬主席的改革之路是一定要走下去的,且必須戰戰兢兢,更要慎防在這種時候出現的「假改革之名,行鬥爭之實」的內部翻覆動作。馬英九書生形象,個人也沒有深植的派系力量,如今各方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動作想必不少。馬英九的改革,要同時面對「反改革」與「假改革」的勢力,真是一場艱險之戰。

國民黨秘書長詹春柏已經說了,選務並無瑕疵,所以無須全面重選,事情還是要按制度來。照目前條件看來,合理而且後遺症少一點的做法,應該是公平地查清楚賄選的事實,將涉及賄選者按一致的標準予以處置,才算是給黨內與社會清楚交代。此時此刻,不管是社會期待或黨內自覺意識,都應該給馬主席多一點支持,讓陣痛之後的改革路能繼續走下去。

【2009/10/23 聯合晚報】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2009/10/02 19:45

台灣的選舉生態自今已一覽無遺,地方派系毫無信仰、主義,純粹"西瓜偎大邊"的利益交換而已.

問題出在政黨須不須要被地方派系挾持?地方派系的勢力從何而起?舊有傳統政治世家、仕紳,被稱為樁腳的這些在地人因為坐擁人脈資源,所以將擁護配合黨中央做為交換代表出選的交換條件,做為一個國家政府單位要喊得動、統合得了地方派系配合中央政策,才能顯示政黨的存在力量,落實政策,然則台灣的政治生態卻短視近利.

綠營政黨經營的策略是有餅大家分,從陳水扁貪污的始末看來,助中央勢力有功者,輪著上台分贓,藍營不以此為手段,所以地方派系的鬆動是想當然爾,馬英九錯在敲著鑼打虎,懦弱的老虎要不先逃,要不先有警覺,倒反讓強勢的老虎伺機反撲了?!

所謂改革必須潛行無跡,對地方的功課下得不夠,所謂"舉材不避"意思是:只要是個人材,就不必對其出身有所忌諱,如果地方沒有適當人材,要運用資源安徘適任者早早在地方紮根,突然空降外員,地方不買帳也是莫可奈何,因為空降人員沒有得到地方的認識.

名嘴名筆們光是說風涼話對台灣一點助益也沒有,不如多一些方法上的分析建議,台灣政權如此分崩離隙,老大的便宜倒簡單讓對岸徒手拿了去,不知對"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景況,台灣上下警覺到多少?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民黨)中央 vs 地方派系 = 七爺 vs 八爺 = 半斤八兩 ?
2009/09/30 20:33

1. 馬英九空喊肅貪防弊,提名教授學者當候選人,真心改革!?

2. 人民及地方派系需要"長期"教育來獨立自主判斷是非,政客為了保有自己權力與選票,可曾做了"長期"教育工作?

3. (國民黨)中央與地方派系皆一樣,不改革...皆愚民...



寄居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Mykey 有空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2009/09/30 15:37
「賣票的故鄉」
http://blog.udn.com/pugnose1/3364160

在網路上嘗試尋找了一下這位雲林縣新科劉立委的背景,沒什麼收穫

X-ra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9/09/30 12:27

目前「堅持改革有錯嗎?」、「改革本就有所犧牲」、「難道要國民黨走回提名黑金、與派系結合的回頭路」之類的說法,正逐步瀰漫於整個黨。話雖沒錯,但對照當前若干「失」政的不得民心,卻更像是在為未來的難看結果,提前打上預防針。 

改革沒錯,但絕對不能把改革當成執政失措的擋箭牌。 

馬英九既要承擔,黨內也想要馬英九去承擔,就要雙雙認知,只有堅實的政績才是改革之路最紮實的根基;怕就怕看不清這個硬道理,根基不實;屆時年底敗選大浪一撲,又把國民黨拉回與派系妥協的老路。


X-ra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9/09/30 01:47
地方派系既已是事實;此時遽下猛藥,是不是將早已微弱的體質整的更七葷八素?
其實該做的是正本清源,先改善社會的風氣,導正早已被蹂躪的價值觀,讓人人知廉恥,講信用,回到理性的社會狀態;此時,再對不健全的體制動刀,才是名正言順.....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名嘴只是在參加辯論而已
2009/09/30 00:45
老實說這種名嘴評論就像辯論一樣,不管正方反方都會拿出一個道理來。總之他的目的就是要罵馬英九,所以現在不理派系就說馬拋棄這些支持者;如果馬擁抱派系,他又可以批評國民黨黑金復辟了。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燕雀的口水
2009/09/29 19:50
讓他去跟國民黨創始人去說教去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路人Ju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放大字體
2009/09/29 16:31

Golf Nut:

版主,您的字比一般部落格要小,有虐待老花眼之嫌。這麼小的字有必要嗎?

=====

火狐瀏覽器請用Ctrl++放大字體。

微軟IE則可以用Ctrl+。


笨笨的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黑金?!
2009/09/29 12:42
南方朔挺黑金就勇敢大聲說出來!!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