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扁一句話,物價一夕之間成了政治問題,當政治黑手介入經濟,一切章法都亂了,行政院在總統府壓力下,急就章的端出穩定物價措施,包括降稅以及油價三周不漲等措施,都是炒短線的選票考量,與其說浮動油價讓民心浮動,不如說是「浮動的阿扁」讓上軌道的財經政策走了調。
很多學者專家都想問,物價真得有那麼嚴重嗎? 主計處的調查清楚顯示,今年上半年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才0.61%,麵粉、牛奶等部分民生用品上漲是事實,但蔬菜、水果等食品類產品卻持續狂跌二成,民眾感受物價上漲之苦最主要的原因,不在於上漲的幅度,而是多年沒有加薪的日子,連溫和上漲的物價都無法忍受。
國際原油與大宗物資上漲,是國內物價上揚的主因,與浮動油價機制是兩個層面的問題;然而,在阿扁主導下,行政院只好想破頭,拿出僅有的政策工具,就是降稅與壓抑油價,而被學者專家一致稱譽的浮動油價,則被經濟部被迫檢討。
殊不知,不讓中油漲價,調降小麥、麵粉的關稅與機動減半貨物稅等措施,都是拿全民的錢去進行不公平補貼,不僅違反市場機制,扭曲資源分配,最令人擔心的是,調降貨物稅、壓抑油價之後,不但未能讓用油的人思考節能的重要性,反而造成全民嚴重的負擔,試問在國際能源持續上漲的趨勢下,政府能有多少銀彈補貼?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一向主張違反市場機制、壓抑油電價格,他在民國94年10月至12月期間,為了壓抑油價所採取的機動調降油品貨物稅,三個月就讓國庫損失了55億元的稅收,還讓100%國營事業的中油虧損,最後還是得由國庫補貼,難道這些都不足引以為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