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07 15:21:04瀏覽287|回應0|推薦0 | |
兩年多前,馬偕醫院與某位員工終止勞動契約,當時上了媒體報導,也有教會人士表達關切。此事於訴願及審理的過程中,為免影響司法執事者的心證,院方不曾公開回應而一直低調處理。
但近日國際上性別平權的重大事件引發社會關切,其中若干觀念也直接或間接與此案有關,所以有必要予以釐清,以免以訛傳訛加深誤解。 首先須要陳明的是,發生該事件的理由是「曠職」,但因為當事人「性別認同」與一般人有所差異,所以就被轉移成為「歧視跨性別人士」的問題! 醫療職場工作人員都知道,病患無分性別、種族與社經地位,都能平等接受醫療照顧,是醫院設立最基本的宗旨與原則。 相對於男人通常居於「弱勢」的女性,為示尊重,早前就有所謂「醫師十誡」,提醒男醫師診察女病人時,需有女性護理人員陪同。 在LGBT(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族群中,因其性別傾向而引發的一些醫療需求,是許多醫學專業人士需要處理的實務問題。 所以,「性別議題」被列為醫師與醫事人員繼續教育中的必修學分,可以證明醫療界對此絕非虛應故事。 醫院對待病人如此,對員工當然更不會例外,強調「愛人如己、照顧弱勢」的教會醫院,更不可能因員工的性別認同問題而予以「違法解僱」! 所以,該事件的焦點被過度喧染的「性別平權」議題模糊了!當事人雖然「跨性別」而著女裝,上女盥洗室,醫院並未禁止,頂多只是提醒他,注意其生理特徵還在的事實。 醫院局部備有男女混合盥洗室可用,盡量不要到女用盥洗室,以免萬一有人撞見可能引發驚恐。 站在醫院立場,不只要顧到「跨性別」人士的感受,也必需考慮「非跨性別」民眾的權益。 如果因為只有局部設施,樓層問題造成其使用不便,竟以「不上班」來表達抗議,醫院也只能表示遺憾了。 我們可以公開討論,公共場所是否需要全面配置「跨性別」盥洗室才算友善環境? 但性別人權運動者,如果只為要突顯此一般人較少思考的議題,竟把備有局部設施,對性別平權問題絕非毫無敏感度的醫院當作祭旗,顯然有欠公平。 「性別平權」經過好幾世紀長時間的努力,在許多國家已見到成效,但離成為「普世價值」的理想,顯然還相當遙遠。 在台灣值得欣慰的是,我們是民主自由體制,所以「性別平權」成為保障人權重要指標,期待可說是樂觀的。 不過,男女兩性畢竟是這個世界的絕大多數,我們可以繼續努力,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並包容「不同性別認同」與「跨性別」的人士。 只是,一位生理男性而心理女性的人士出入女性場所,要澄清「他」絕無「惡意」,也非搬出「尊重少數」的人權主張就可以解決。 裝錯靈魂的身體如果內心掙扎,以現今的科技能力,醫學專業人士絕對可以幫忙處理。 只是,若當事人不願誠實面對或接受建議尋求協助,把違背「職場倫理」的事情扭曲誤導成「性別平權」的問題,恐怕只會使性別平權觀念的推動,更加遲滯不前吧! 台灣醒報2013.2.7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