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28 10:06:04瀏覽81|回應0|推薦0 | |
某日,我在課堂上正滔滔不絕地講授社會學想像力時,赫然發現班上同學個個不是低頭族,就是睡美人。一時感慨萬千,隨即將同學喚醒,並曉以大義。
「同學們!如果今天是世界末日,請告訴我,你要如何善用這一天?」A同學回答:「我要珍惜最後一天,好好的睡一大覺。」 B同學:「我要盡情地玩魔獸世界。」聽到這我心都涼了。 但C同學的發言,讓我對教學重燃熱情。「我當然是要聽老師上課嘍!」瞬間,我眼角流出了兩行熱淚,並請C同學到台前,語帶哽咽地問: 「好樣的C同學,為什麼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深呼吸)要聽我的課呢?」他語氣非常堅定地回答:「因為聽你的課,有度日如年的感覺。」 以上故事是個笑話,但其背景卻是悲慘的。在今日的大學課堂中,師生間的「蘇格拉底式對話」已經式微了。 何以故?因為師生多已經失去了教學和學習的熱情。老師必須將大部分時間和心力用在非教學事務上,同樣地,學生也將時間和心力耗費在非學習事務上。 本周三,我參加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的「高等教育評鑑論壇─大學評鑑」。特別印象深刻的是,引言人賴鼎銘校長指出:「為了應付過多形式化的評鑑,老師的教學熱誠不斷在消失。」 不但如此,「為了通過評鑑,學校不斷地配合及調整,慢慢失去辦學的特色及創新的熱誠。」換言之,現階段正如火如荼進行的大學評鑑,使大學和教師將學生的受教權當成最大的貢品。 但另一位引言人,台灣評鑑協會理事長劉維琪卻仍自信滿滿地宣示:「教學評鑑強調學生學習成效評量」、「系所評鑑強調自我改善機制,自我改善機制需要教師熱情投入。」 兩者各說各話,豈不諷刺? 劉理事長另外主張:「大學評鑑的目的就是提供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有關教學品質保證的資訊。」 姑不論「利害關係人」所預設的管理主義心態是多麼功利而不當,這種「資訊揭露」的一廂情願,產生了許多非預期的惡果。目前唯一確定沒有發揮作用的,就是提供學生和家長選校系的參考資訊。 沒有熱情的校園實肇因於目前「由上而下、由外而內」的評鑑,使教師失去了學術自由,大學也失去自主性。 這完全違背了《大學法》「大學應受學術自由之保障,並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享有自治權」的精神。 問題就出在同法第五條第二項:「教育部為促進各大學之發展,應組成評鑑委員會或委託學術團體或專業評鑑機構,定期辦理大學評鑑,並公告其結果,作為政府教育經費補助及學校調整發展規模之參考。」 這使得教育部和其代理人(評鑑中心)成為閹割學術自由和大學自主的黑手。 為了喚回大學、老師和學生的熱情,我建議立即廢除此一惡法條文,立即終止官方和其代理人壟斷評鑑的實權,並賦予大學決定是否接受評鑑和選擇何種或何種機構評鑑的自主權。 「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從裡面打破,是生命。」期望大學這顆蛋能在良好的孵蛋環境中成長。果如此,則破殼而出的一天將指日可待。 周平(作者為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主任、高教工會理事) 中國時報2012.12.28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