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學合併 能解決問題?
2012/12/01 12:02:33瀏覽145|回應0|推薦0
報上說,教育部為因應少子化帶來的大學招生困難的問題,要繼續推動國立大學合併。這樣的政策看在老百姓的眼裏,有很多令人不解之處。

少子化就是學生少了,這個問題並不完全出現在大學招生的問題上,各地的國民學校的規模首先受到影響。

學校閒置的校舍逐漸增加,有些原本就不大的學校,面臨整座校舍閒置,不得不廢校的命運。這原是很自然的現象,為什麼教育部對於國民學校的現象不覺得有問題,卻打算解決國立大學的問題呢?

在我看來,國立大學面臨的問題不只是少子化,而是若干年來教育部在教育改革政策上犯下的錯誤所造成的。

教育部聽從重量級留美學者的建議,把我們的高等教育體制,以普設大學的方式「改革」,是很明顯的步上錯誤的途徑。

這恰好遂了全民家長們的心願,達到使子女都能念大學的期望,卻因此造就出大量只有學位、沒有就業能力的年輕一代。

在過去,專職教育非常有成就的專科學校,曾對國家建設貢獻良多,忽然不得不趕「改大學」的列車,一所所都成為沒實用價值的大學了。

當時的大人先生們沒有想到我們的文化背景自古以來就是以學位為重的,原本看不起技術。

台灣有日本人留下來的技職教育體系是有利於我們價值觀的建立的,卻因一紙開放設大學的命令就毀掉了。

為大家所熟知的例子,除了工業專科學校改為技術學院,再改為科技大學外,就是師範學院都改為教育大學。

工廠裏需要的技師不見了,只會指指點點、卻無實務能力的準工程師多了不少。師院改大學之後,人人都可以做老師了。

教育大學的目標是什麼?是討論教育的理論嗎?可想而知,少子化之後的情況,對他們事業的前程影響最為深遠。

然而把教育大學與普通大學合併能解決這個問題嗎?除非合併後大幅減少系所,問題還是解決不了的。

因為當前大學教育的問題是質不是量。學生的多少是自然的現象,教育部要管的是社會急需人才供應的問題。一所大學的學生無法招足就應該縮少系所,再不成,就應該關門。

教育部只要訂出一個合理的退場標準來就可以了。對於國立大學是否合併,應該有更具體的理由才成。

以藝術教育來說,歐美國家多半視之為專業教育,大多以獨立學院出現。為了保持其專業性,美術、音樂等都各有專校,以免在行政體制上產生教學的不便。

偶爾有在大學中設立藝術學院的情形,多半給予高度的自主權,不能與其他學術單位混為一談。

美國有些藝術學院包括了不同類的藝術,但各系的獨立性也很強,不會因學校全體的制度約束各系的發展,所以在大學中所設的藝術各系所,在藝術界的地位常常遠不及小型的獨立學院。

其原因是藝術家的教育與學者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以教育部評量一般大學成績的標準來評量藝術學院,是十分荒唐的事。只要看一般教授資格的標準,就知道其困難所在了。

所以我在籌備南藝的時候,常與教育部官員爭辯的就是教師資格。我常提醒他們,齊白石、張大千是沒有學位的。

我們的教育體制可以作育出這一層級的大藝術家嗎?後來勉強解決,但沒有學位的教師在學校裏仍然是被歧視的二等人物。

高等教育應該以作育人才為首要目標,因此辦學校要先知道需要怎樣的人才。如果為了減少學校數目,把帶有專業性的學校併入以通才教育為目的的大學,其實並無意義。

南藝在我心目中原應該是一所以研究所與一貫制為主的藝術學府,但是因為全台灣的學院都改為大學了,恐怕受到無謂的歧視,只好申請改為大學,卻因此而受到學校人數不足的壓力。

現雖設了大學部,還是不免因人數過少被要求合併。讓專業學院提高人才培育的水準才是要務,合併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中國時報漢寶德2012.11.22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9&aid=708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