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究:自殘習慣 源於兒童時期
2012/06/14 23:20:43瀏覽218|回應0|推薦1
根據一項美國的研究指出,部分兒童的自我毆打、拿利刃傷害自己和其他的自殘行為,可能源自小學3年級的兒童時期。

《路透》引述其他研究指出,將近20%的青少年和年輕人會採取某種程度的自殘行為來釋放本身的負面情緒,或以向外界發出求助的訊息。

然而,《小兒醫學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是第一次有研究人員開始探討這種行為是否早至兒童7歲時就會發生。

研究人員發現,在受訪的3、6和9年級學生中,有1/12曾經自殘過至少一次,但並沒有自殺的念頭。

「很多人以為,學齡兒童應該是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的一群。」參與研究的丹佛大學心理學家漢金(Benjamin Hankin)表示:「明顯地,有更多兒童在人們不知情之下這樣自我傷害。」

很多人以為學齡兒童無憂無慮,但根據研究調查顯示,3、6和9年級的學生中,有1/12曾至少自殘過一次。

漢金和他的同事與665名年輕人談話,詢問他們對於自殘的想法和行為。

研究團隊發現,將近8%的3年級生、4%的6年級生和13%的9年級生曾經至少一次以毆打、利器切割、火燒、或其他方式故意傷害自己。

在年紀較小的兒童族群中,毆打是最普遍的自殘方式;然而,高年級生則更有可能使用利器切割皮膚的方式自殘。

受訪兒童中,有10人,也就是1.5%,已符合在精神診斷上的非自殺性自殘行為;這表示他們至少傷害過自己5次以上,而這樣的行為背後藏有許多負面情緒。

心理學家表示,出現自殘行為的年輕人通常表示,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想要幫助自己消除負面情緒。

又或者是想感受自己的情緒,就算是痛苦也好,不然他們常常覺得自己對一切事物麻木。

漢金表示:「你可能會發現有些年幼兒童經歷了太多情緒,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只好開始拿自己的頭去撞牆。」

加拿大安大略省貴輔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研究自殘的路易士(Stephen Lewis)建議,發現子女可能有自殘行為的父母,儘管憤怒不解,也應該試著以冷靜的態度去面對,不要批判子女。

他說:「對家長來說,所要採取的第一步是要和孩子談談整件事,試著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是什麼動機促使子女這麼做?看看孩子生命中是否發生了某件無法消化的大事。」

專家表示,幸運的是,焦慮、情緒低落及自殘行為,都是可以治療的。

美國密西根州大湍流市(Grand Rapids)海倫.德沃斯兒童醫院(Helen DeVos Children's Hospital)的小兒精神科主任派斯帝納克(Steven Pastyrnak)表示:

「在正確的幫助之下,自殘行為不會成為兒童的長期困擾。」

台灣立報2012.6.12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9&aid=654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