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瑞典教育券 落實因材施教
2011/03/27 18:42:27瀏覽503|回應0|推薦1
政府無需增加教育預算,家長不用多出一毛錢,就可以活化多元教育機構的瑞典模式

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吸收知識的速度和方式,在教育烏托邦,每一位學生都應該享有個人化的學習模式,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成果。

為此,進步國家積極降低班級人數,希望教師能給每位學生更多關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然而,小班化也造成了教師人事費用提升,連帶維持班級運轉的行政費用水漲船高,卻無法保證做到因材施教。

這不景氣的時代,如何提升教育品質卻不增加額外的費用,是每個政府共同面臨的難題。

北歐的瑞典早在18年前就逆向思考,透過發放教育券和開放私人公司辦學的兩項政策,讓瑞典家長不用出一毛錢,政府無需增加教育預算,就能夠有各式各樣的教育機構供家長和孩子選擇,不但有教無類,而且真正落實因材施教。

瑞典政府在1992年提出,將每生每年的教育成本,視孩子的年級和學校所在地,由地方政府發放4萬8千至7萬瑞典克朗(合台幣約20到29萬元)不等的教育券,不分公私立學校,一律以人頭補助。

同時,瑞典政府開放私立學校的設立門檻,只要學校遵守先登記先入學的招生原則,不以宗教信仰或入學考試挑學生,以及學校是採營利組織運作。

為鼓勵民間興學,瑞典政府對收教育券的Friskola「自由學校」採取不對稱管制,不論是在場地、師資、經營型態等都較公立學校寬鬆,但是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一樣都要遵守國家課程綱領。

如此一來,「自由學校」的學風也發展出多元的特色,從以英語教學,仿效英國公校嚴苛管教的Internationella Engelska Skolan 「國際英語學校」、到自主學習的 Kunskapsskolan 「知識學校」都廣受各界家長好評。

「自由學校」的數目也從1992年的100所成長到2006年的900所,目前瑞典約10%的12-15歲和17%的16-18歲的學生已經在「自由學校」學習。

不論是標榜哪一種學習方式的「自由學校」,除了收政府的教育券外,不得以任何名義再向家長收取任何代辦費,也不能有入學考試。

因此,學生的智力和家庭的社經背景也比台灣的私立學校學生更加多元。

所有家長都可依照個人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的學習方式選擇合適的學校,不論社經地位高低,只要有需求,「自由學校」都可以進場運作。

注重人人平等的瑞典,透過自由市場的機制,真正落實讓每位家長都有教育選擇權,每位學生都能適性學習。

在眾多的瑞典「自由學校」當中,最具話題性就是有32間學校、1萬名學生和750名職員的「知識學校」。

「知識學校」成立於1999年,在2000年夏天推出第一批5所中學(為12到15歲學生),隔年夏天再新設7所中學,在2002年又加入4所新的中學。

「知識學校」在2002年底併購Mobila Gymasiet學校,為集團加入4所高中,並在2003年底新設立2所高中。

從2000年成立第一批學校到2005年,「知識學校」的學生人數在短短的5年當中成長到6千人,職員人數達5百名,成為最具規模的「自由學校」。

「知識學校」在2007年成立英國倫敦辦公室,成立Learning Schools Trust 的慈善信託,將於2010年9月起,接受在倫敦的Richmond upon Thames 教育局委託經營兩所政府學校:

一所Hampton Community College(即將改名為Hampton Academy),另一所Whitton School(將改名為Twickenham Academy)。

除了都會區外,「知識學校」也同時進駐在英格蘭東部鄉村的Suffolk 郡,將原本的Holywells High School改組成為「知識學校」的型態。

「知識學校」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快速成長,除了瑞典的法規鬆綁之外,最重要是該校學生們的學習方式和傳統學校非常不同。

「知識學校」的教育目的是要學生學習如何取得和使用各式各樣的知識和訓練自我發展。

因此,「知識學校」的基本原則是每一位學生都不同,他們的學習方式和速度也各自不同,學校的工作就是滿足學生的需求,達到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境界。

瑞典每一位中學生必須學習17個科目:瑞典語、英語、社會(地理、歷史、宗教、公民)、自然(物理、化學、生物、科技)、數學、藝術、音樂、體育、手工藝、家政和其他外國語。

「知識學校」將英語、瑞典語、數學和其他外國語列為核心學習領域,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學習速度,完成每個領域的35個階段,但是至少要完成前20個階段才算是及格(godkand (G))。

也就是說,有些學生可能要花整個4年中學期間來完成這前20個階段,但有些學生可能不到3年就完成了全部35個階段。

若學生在九年級完成第21到35個階段,視其已完成的階段可獲得嘉獎(Val godkand (VG))或特優(Mycket val godkand (MVG))的畢業成績。

對畢業前已完成全部35階段的同學,學校還會提供進階知識,包括高中甚至大學階段的知識模組給學生學習,讓學生主導,體驗完全個人化的學習經驗。

政府無需增加教育預算,家長不用多出一毛錢,就可以活化多元教育機構的瑞典模式

除了學習核心領域之外,每位學生還要完成數個跨領域的主題式課程。這些課程融合了數個非核心領域的科目,像是有個叫做「Me」的課程,結合了公民、家政和生物。

學生每次只學習一個主題式課程,每個課程都有清楚的學科目標和每個領域需要達成的知識程度。

在開始每個課程前,學生和導師會先進行學習討論,訂出及格、嘉獎或特優等3個等級的學習目標,所需要完成的內容也會因為目標的高低有所不同。

不論是階段式的核心領域還是主題式的跨領域學習,「知識學校」的學生,可以在家自主學習或在學校找同學討論,學校也開了不少專題演講、工作坊、研討會、實驗室等團體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

每位學生每週必須和他的專屬導師會面15分鐘,討論上週的進度和下週的計畫。

學校安排每位學生在中學4年中都是同一位導師,老師十分熟悉學生的學習風格,在認知到學生對於某個領域感到特別地困難,會建議學生多排一點時間,以不同學習方式加強該領域。

學生和導師會面時,還要根據個人的學習計畫,討論該週的學習進度,了解不同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影響,建議是否需要修正。

「知識學校」的學習方式是透過評量、計畫、導師和記錄的循環來達成。

在每學期開學時,學生、家長和導師會共同討論學生的長期目標,包括學生應該挑戰哪一個畢業等級,根據目前各領域的學習進度來調高或降低目標等級。

同時也會討論學生的學習策略,了解如何成功達到目標。這個由親師生共同討論後而發展出來的內容,將列入學生的個人學習計畫中。

此外,學習計畫還包含當期各科目的學習目標,以及個人的學習策略等。

除了長期學習目標和每學期的學習目標外,每名學生的記錄本還詳載每週的學習目標,每週的課表以及後續待完成的作業以及之前完成作業的成績。

學生的週課表包括校內的演講、工作坊、研討會以及其他校內各項活動。課表也包括學生團體討論和個人自修的各種行程,父母親可以透過記錄本隨時追蹤學生的進度和學習內容。

如此高度個人化的學習方式,對傳統班週課表的學校來說幾乎不可行,但對於善用資訊科技的「知識學校」來說,卻一點也不困難。

Kunskapsporten知識入口網站是學生、家長和老師取得資訊的地方。

只要連上網,學生隨時可找到每個階段核心領域和主題課程需要的教材、工作單內容,學習工具及相關聯結,學生也可以把所有的作業儲存在入口網站上。

入口網站也有和學習材料相關的新聞、參考書、字典,手冊等相關資訊。

除了專屬的線上服務外,「知識學校」的校舍也迥異於傳統學校的操場、走廊和教室的空間設計。

每一間「知識學校」都是由同一位建築師Kenneth Gardestad設計監造,多半利用廢棄的工廠或辦公大樓改建,特色就是到處都是開放和討論的空間。

Redaktlonen「編輯室」是在一個大空間內,老師和學生一起工作,學生有問題隨時提出都有人可以回答。Studlerum「研究室」的規模從小型單人自修台到可容納20人討論的空間。

Arenan「講堂」可提供簡報和演講的空間。Cafeet「咖啡廳」是一個開放空間,讓學生和老師在此吃、喝、工作或休息。

為了讓有限的資源發揮到最大的用處,「知識學校」把整學習需要特殊設備的課程,如家政、手工藝、藝術等集中在兩個Kunskapsgarden「知識營」幾天內一起上完,降低投資設備成本,提高使用率。

由於空間大量採用玻璃隔間,校園沒有安全死角,成人和青少年共用空間,學生隨時可以找老師談。

由於教材和學習進度都在「入口網站」上,「知識學校」的老師無須花太多時間備課,但每週得花30個小時和學生互動,比其他公立學校平均高出50%。

「知識學校」老師的薪資取決於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學生對他的評語。每一位老師會擔任20個學生的導師,每週花約1/5的時間和每位學生進行15分鐘1對1討論。

頻繁的互動讓「知識學校」的導師十分清楚他的學生的學習風格、優勢和弱點,也能讓老師更能夠建議有效的學習策略。

為提升服務品質,「知識學校」每年對學生、家長和學校員工進行匿名問卷調查。

2004年的調查顯示,85%的學生喜歡這套學習方式,89%的學生認同能夠依照自己的速度學習,89%的學生認為導師關心他們,86%的學生認為學校有好的老師,而家長的滿意程度更超過於學生。

瑞典的教育券不但成功地讓10%的學生家長為孩子選擇想要的教育,也刺激公立學校向有創意的私立學校學習。

台灣目前只有部份家庭有能力送孩子出國當小留學生、取得外國護照進入外僑學校、就讀昂貴的理念學校和在家自行教育,選擇應試教育以外的學習方式。

政府應透過發放相當每生成本的教育券,高中、國中和國小每生平均教育經費分別為10萬1,160元、12萬9,476元和9萬5,493元。

同時嚴格監督私立學校的財務,讓所有想辦好教育的老師、家長和團體,都能夠有公平的競爭立足點,才能真正落實憲法保障的教育機會均等。

台灣立報2010.6.15陳怡光(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召集人)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9&aid=5024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