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18 05:34:09瀏覽1329|回應6|推薦11 | |
台灣的選舉馬上要進入緊鑼密鼓的階段,今天想來踏雷區,談談台灣人的「中國結」。並非湊熱鬧,而是覺得事關緊要,不想家鄉的藍綠父老再繼續内耗下去,因爲我們實在沒有太多内耗的本錢了。 台灣人的中國情結是蠻錯綜複雜的,台灣文化基本上是建立在漢文化的基礎上,大部分的台灣人也都是漢族移民的後裔。台灣人對中國有一份特別的情感,有一份特別的關懷,那是不足爲奇的。 另一方面,台灣與中國在過去的一百一十多年,只有二次大戰結束到國民政府從大陸撤退的的那短短四年,算是同一個國家。在這種長期分離的情況下,台灣人不只創造了經濟成長的奇跡,也發展了自己特殊的海洋文化。在國外長住,不管是外省人或是台灣人,都會感受到自己與「大陸人」的不同。藍營的說:「我們跟大陸人不一樣。」綠營的也說:「我們跟中國人不一樣。」 「不一樣」的事實是藍綠的共同體認,但是兩方面因爲用詞(「大陸人」與「中國人」)不一樣,藍的罵綠的台獨,綠的罵藍的台奸。兩個陣營的人不會因爲有共同的體認而敵愾同仇,反而爲了用詞的不一而大打出手,這就是内耗。 在台灣想要引起混戰,最好的方法就是問一個問題:「台灣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有人認爲這個問題代表了藍綠陣營基本意識上的不同。可是如果仔細分析,這個問題其實蠻「有問題」。這話怎麼說,因爲藍營的人問這問題時,心裡想的是「台灣從來不都是中國的一部分?」,怎麼可以獨立?綠營的人問這問題時,心裡想的是「台灣幾時曾是中國的一部分?」,怎麼可以統一? 國民政府時代,教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給台灣學生灌輸了一套中國主義的歷史觀,這個歷史觀有兩個部分,一個是中國是世界的中心、中國人最優秀;另一個是中國的疆域從古到今一直是一片秋海棠、台灣當然是海棠的一部分。 可是稍稍有歷史觀的人都會同意,歷史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如果不相信,去看看歐洲這兩千年的歷史,國家疆域、民族遷徙,不知變化了多少次。看看亞洲的歷史,也是差不多。 中國的疆域並不是一直像一片葉子,「秋海棠」不過是清帝國初葉擴張的領土,後來由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了大部分。在此之前,西藏、蒙古、和台灣都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蒙古後來早在清末就獨立了;台灣後來割讓給日本人五十年;西藏和中國的關係一直曖昧不明,一直到五零年代,中國解放軍強迫入藏,達賴喇嘛出亡印度,才算真正地入了中國領土。 領土有伸有縮,更早以前,中國領土曾經包括了韓國的北部,越南的北部。中國人能夠就以此聲稱韓國的北部和越南的北部應該是它的領土?今天的雲南,在歷史上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是獨立的大理國,後來叫蒙古人給滅了,成爲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漠北以後,雲南由漢族的明帝國繼承下來,一直到今天。 所以正確的問題應該是:「有那些時候,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那些時候,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答案是什麼呢? 台灣曾經是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的財產;台灣曾經是鄭氏王國的領土;台灣曾經是大清帝國的領土;台灣曾經是日本帝國的領土;台灣曾經是在中國的中華民國的領土;台灣現在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的領土。台灣將來會怎樣?誰也不敢說。 台灣人最關心的其實是「經濟會不會繁榮?」「社會會不會安定?」「環境會不會改善?」「民主能不能更進步?」「政治會不會更開明?」 去過中國的人,都知道台灣比中國要進步多少年。想到過去多少年的艱辛勤奮,才換得今天小康的局面,有誰現在願意去淌中國的混水,成爲中國的一部分? 今天世界的局勢,對台灣其實相當的不利。中國不只是政府對台灣虎視眈眈,中國的人民在大中國主義的宣傳下,也對台灣缺少了解。而世界各國,只知中國廣大的市場,有誰願意站在台灣這邊。可以說所有目前與台灣有邦交的國家,沒有一國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向中國市場推銷的。那一天,他們有能力了,也就是想台灣說拜拜的時間了。 台灣可以説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孤兒。不管叫中華民國或是台灣,明明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都沒有人敢正式地承認。但是台灣至少還有它的實力,也就是有交往的價值。所以世界各國都還願意給予半官方的、實質的承認。 台灣的前途在於它的實力是否能夠繼續發展?如果台灣繼續的繁榮安定,如果台灣能保持實力,將來是要維持獨立的現狀,或是想跟中國談判,都有靠山的本錢。獨立或是統一的問題,我們讓下一代的台灣人去決定。反過來說,如果台灣繼續内耗下去,國勢日微,在沒有實力本錢的狀況下,那麼我們的下一代根本就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那個時候,我們這一代的人,還有什麼面目見他們呢? 〈台灣會更好之十五〉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