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05 22:06:50瀏覽1253|回應0|推薦11 | |
國家意識的培養如同談戀愛,勉強不得。 談戀愛,固然有所謂的「一見鍾情」,但是一般而言,男女兩方的情感都是長時間培養出來的。 國家意識也是一樣,需要時間培養。 漢族人從荷蘭人統治時期開始大量移民台灣,到今天爲止,已有三百多年的時間。早期移民的漢人篳路藍縷,慢慢在新土地上扎根落土,體認到自己是臺灣人的事實,但是總還覺得老家是彼岸的福建廣東。 在台的漢人歷經荷蘭人、鄭氏王國、和大清帝國的統治,中間多少次有人起來「亂反」,但是大致都是官逼民反,沒有牽涉到台灣國家意識的問題。 馬關條約簽訂下來,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在台的漢人知道了,如喪考妣,覺得叫他們的大清皇帝給出賣了。匆忙之間,成立了「臺灣民主國」,可是細看「臺灣民主國」的立國宣言,最後一段竟然是: 「…唯是台灣疆土,荷大清締造二百餘年。今雖自立為國,感念列聖舊恩,仍應恭奉正朔,遙作屏藩,氣脈相通,無異中土…」 所以台灣在日本人登陸以前,儘管獨立了兩個月,但是可以説是有國家,但是沒有國家意識。 在日治期間的反抗事件,也大致是日人與台灣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衝突,鮮少涉及台灣國家意識。 台灣人國家意識的覺醒,要到二十世紀,在日本念書的臺灣人接觸到歐美的民主思想和國家觀念,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民族自決蔚成風潮,台灣留學生開始鼓吹台灣的國家意識。 但是大部分的台灣人仍然沒有這麼想。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盟國決議台灣由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接收。1945年國軍在台登陸,受到台灣民衆的盛大歡迎。 但是這些登陸的國軍衣著不整,台灣人平常看慣了日本軍人的整潔,對這些祖國的軍人實在有些失望,對派來接收的大官要員也有些擔心。後來擔心的事果然不幸發生,二二八事件以後,台灣人的國家意識在普通老百姓的心裏開始蘊釀,即使歷經蔣介石的白色恐怖的高壓統治,台灣人的國家意識並沒有消失,只是像雪地下的野草根,繼續地發展增植,只是等著適當時機的來臨,這以後的發展大家都很清楚。 現在再回到文章的主題,國家意識如同談戀愛,勉強不得。 台灣人移民到台灣,經過了三百多年,台灣國家意識才慢慢拓展開來。即使到今天,仍舊有許多正港的台灣人認爲他們是中國人。 跟著蔣介石在1948以後到台灣的華人以及他們的下一代,至今不過半個世紀,對中國的感情自然還很在,這一點,綠營的人如果將心比心的話,應該可以了解。而且許多「外省人」都接受了他們是「台胞」的事實,從台灣出來旅居國外的「外省人」很多也認同台灣是他們的故鄉。這是國家意識的萌芽,綠營台灣人的祖先以前也經過這個階段,不是嗎? 國家意識的培養如同談戀愛,不要用勉強的手段,要有時間、有環境來培養。 只是今天台灣的社會藍綠尖銳對決,對台灣國家意識的培養,有害無益。 綠營諸公請深思。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