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父親「佮爐」二三事
2010/06/06 20:44:10瀏覽1159|回應1|推薦16
引用文章相看兩不厭

父親一年前過世之後,我們兄妹四人都有默契似的,決定在父親作「對年」的時候,一起回老家,陪伴父親走完他的最後一段路程。

以前台灣人的習俗,家人過世了之後,要守孝三年,這期間,對待過世的親人如同還在身邊一般,為他們立了一個單獨的牌位,早晚請安。到了三年期滿,才隆重的把他們請入祖先的大牌位裡頭,這就是「佮爐」名稱的來源。

父親的「對年」,「三年」和「佮爐」儀式是一倂舉行的。現代的社會形態不允許我們完全依照古代農業社會裡的禮制行事,許多儀式不是簡化就是濃縮,但是精神還是一樣的。如同去年父親過世的時候,做「七七」的時程也是簡縮版。

這次我們兄妹四人分別由加拿大和美國回到台灣。四個人都到齊了以後,隔天即一起到台中的慈善寺向父親和媽媽請安。如同往昔,我們搭了豊原客運的車子,在北屯下了車,步行不到十幾分鐘即到達寺廟。

父親年輕時,虧欠媽媽甚多,但是媽媽終其生,對父親關愛的情懷始終如一。如今他們安息在靈塔的同一個廳堂裡,兩個人的骨灰甕正好相望。這是父親生前自己的選擇,也是他對媽媽情分的最終表達。

「對年」和「佮爐」的當天,先由一位師姐來誦經,然後由一位地理師來開啟祖先的牌位,將父親的名字加了進去,儀式簡單隆重。

心情經過一年的沉澱,已經穩定了許多,當然,觸景生情,心裡的憂傷在所難免,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兄妹四人常常聊起兒時的一些趣事。也找機會和鍾愛我們的叔叔以及表姐家人聚會。

這次的囘台之旅,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大甲老家。匆匆到台北兩天,主要是看看在台灣念中文的小兒子。倒是和表姐一家人到清境農場過了一個晚上,也抽空到彰化靜山走了一趟,去瞻仰幾位恩師神父們的墓園。最高興的是參加了我們教會團體在台中舉辦的會慶活動——趙可式教授的演講會。其他的好朋友們的邀約,就等下一次了。

離開台灣囘美國的時候,親戚朋友囑咐以後還是要常常回來,我一口答應了,再怎麽說,我的根到底在這裡。

John Field I. Nocturne in E-flat major (by John O'conor)

(手動)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ushiner&aid=4103201

 回應文章

李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趙可式
2010/06/10 07:36

我小時候讀過一本護士手記之類的書,作者是趙可式,是同ㄧ人吧?

.

我父親的這些儀式也是都合併一起做的,可是我沒專程為這件事情回家,只有今年春節回去時在祖先牌位前給他捻香而已。

原來你是大甲人。我娘家在后里耶。

mushiner(mushiner) 於 2010-06-10 10:45 回覆:

四姑娘記得沒錯,那本書是趙可式還在台大護理系念書時寫的。那時還引起許多討論。

這次父親的儀式,我們兄妹四人的孩子都大了,所以旅行起來不必擔心孩子們。不像家母20多年前作對年的時候,只有大哥一個人參加。

大甲,后里、霧峯都在台中的外圍,如今真的都要變成台中市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