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數位出版風暴終將席捲台灣
2012/01/03 00:21:15瀏覽85|回應0|推薦2

數位出版風暴終將席捲台灣
via 內容推進實驗室 by oc on 1/1/12

貓按:本文原刊中時論壇(數位出版風暴來了),這裡是完整版。

二0一一年在台灣是數位出版是乏善可陳的一年,我們有微幅成長的書單,變動不多的銷售平台,和幾乎沒有變化的市場。事實上如果單單看單書營收,今年的銷售量甚至還少於去年。台灣的數位出版儘管在新聞上很熱,但在事實上差不多是地質時代的小冰期。

不過有幾件事,在全世界的數位出版圈,正在發生中。台灣業者總覺得那些事離我們很遠,卻不知數位風暴恐怕不會被地理所阻隔。

首先是美國。二0一一年幾乎又是數位出版火山噴發的一年。硬體閱讀機器繼蘋果的 iPad 之外,亞馬遜的七吋平版,成為新一代的銷售冠軍,然而亞馬遜的威力不只在硬體,而在對整個產業的顛覆。

繼它的作者自助出版平台之後,亞馬遜擴大跟作者簽約,不但出電子書,同時也出版紙本,並發行到傳統市場。美國業者眼睜睜看著他們最大的銷售通路,轉身變成最可怕的出版競爭對手。

還不只這樣,他們新成立的閱讀機擁有者圖書館(Kindle Owner's Lending Library.),讓讀者可以在雲端借閱他們不曾購買的圖書。一個雲端書城不只帶給讀者新的便利,也加速了產業邊界的消融。出版、賣書、圖書館借閱,傳統上三個邊界明顯的產業,正在打破疆界之中。

美國出版商對亞馬遜的行動一片嘩然,但時勢所趨,幾乎人人束手無策。個別出版集團可能中止亞馬遜圖書館的借書授權,但作者則開始發現,原來他們不需要出版商也可以出版自己的作品。

自助出版成為欣欣向榮的市場,越來越多的作者直接在線上發布作品,直接從銷售平台收取銷售所得,擅長說故事的作者成為新市場的常勝軍。在 Kindle Direct Publishing 平台上,亞馬遜宣布已經有十四個作者進入「百萬俱樂部」之林。而在自助出版平台上,還有更多生態系從原本的出版社業內移轉出來,包括行銷、編輯、設計等,共同形成一個活絡的產業支援體系。

調查發現在過去的半年內,電子閱讀器在美國擁有量翻了一番,從六%提升到十二%,合併新興的平板裝置,美國成年人口持有可閱讀電子書硬體的比例已經上升到了二十%。

不過在一片狂熱叫好聲中,美國仍然有思想深刻的思考者願意成為唱反調的烏鴉。著名的數位媒體思想家尼可拉斯‧卡爾在其新作《網路讓我們變笨?》中,大力警告線上閱讀對人類心智的衝擊。

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實驗發現,我們在網路上搜索的時候,腦部活動的模式與閱讀書本文字時非常不同。讀書的人在大腦處理語言、記憶和視覺的區域有大量活動,而在線上衝浪的,在與做出決定、解決問題相關的前額葉區活動頻繁。原因是讀者在線上這種充滿超連結的環境,隨時隨地都要做決策,這個連結值不值得點,下一步我要往哪個頁面前進。

線上充滿干擾的環境讓過去沉浸、專注的閱讀環境成為失落的過去,讀者甚至因為線上環境的強大吸引力,不斷弱化了過去在紙張書上養成的專注與深度閱讀的能力。

台灣在大量鼓舞數位出版,雲端閱讀的時候,也需要學界扮演警戒與提醒者的角色,在閱讀生態面臨大變動的時代,提醒我們閱讀模式的轉變,對我們以及下一代的心智發展可能產生的衝擊。閱讀模式的改變所影響的範圍,可遠遠不只是出版產業而已。

最後補充一個對台灣這樣文化輸入型的出版市場影響巨大的情報。根據業內消息,繼日本出版社之後,美國出版社也開始在合約內,要求簽約出版社完成的譯稿,要自動轉讓給授權出版社了。

外國出版社要譯稿做什麼呢?不就是讓你幫他打工五年,做出譯稿,然後他就可以在全世界賣各種語文的電子書嗎?事實上亞馬遜在歐洲的策略已經清楚地展露了這樣的意圖。根據線上消息,亞馬遜進軍歐洲,首先瞄準的是德語市場,他們在德國召募譯者把英文書翻譯為德文,甚至用競標方式讓譯者低價「搶標」。

對於一向以翻譯書占熱門大宗的台灣出版業者,這個趨向顯示的意思是,未來翻譯書出版,將形同為國外版權擁有者打工的局面。遲早國外的出版社會從賣版權,變成授權代工,最後變成代工製造,最後當他們有了翻譯製程的管理經驗,台灣出版社的角色就被迫邊緣化了。

出版產業不再只是區域性的競爭了,當世界的一軍挾著豐沛的能量入侵中文市場的時候,我們還有對抗的力量嗎?眼前我們所見,是水波不興的台灣數位出版,但很少人意識到,在世界其他地方正颳著史無前例的巨型風暴,未來也將無情地席捲台灣。
如果你覺得本文有價值,歡迎用郵件轉寄,分享給更多朋友。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usepon&aid=599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