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迎接數位出版的 新浪潮:出版業
2011/09/14 00:42:22瀏覽93|回應0|推薦2
迎接數位出版的 新浪潮:出版業
Career 就業情報寫於 2011年9月6日 9:17

不論技術如何演進,出版業做為「內容生產者」,是絕對不會沒落的。但是想投入這個行業的新鮮人,對於數位科技與聲音影像等媒介,一定要有認識。

 

這年頭,賣書還真不是一門好生意。根據金石堂書店今年年初公布的銷售數字,去年進入該書店全國92家連鎖店的兩萬多種新書中,整年賣不到12本的,有 2,0877種,賣不到100本的,有9,500種。也就是說,超過45%新書,全年在金石堂書店的總銷量,還不到100本。

 

銷售難開紅盤,出版業似乎進入了冰凍期。不過,城邦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建議有心想進入出版業的新鮮人,視野不要受限於景氣的起伏,而是從一個更廣義「內容生產供應產業」(content provider)來思考出版業的前景和潛力。

 

下一波的內容典範:數位出版

 

「內容生產其實是非常古老的行業,」何飛鵬指出,雖然這一行會隨著承載工具和表述形式的演進,而產生新的面貌,但是核心價值──創造出對大眾有幫助的內容,卻始終如一。

 

何飛鵬認為,社會大眾永遠需要「內容」,只是會出現「典範轉移」,他預估,下一波內容生產的典範,就是數位出版。

 

「其實,5年前就有人談電子書、電子雜誌,」何飛鵬說,當時還覺得很遙遠,不過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現在談數位出版,「好像明天就會發生的事」。

 

當承載工具從紙本變成了電腦、手機,當表述形式除了文字和圖像,還加入了聲音和影像,出版業和其他媒體的界線將變得愈來愈模糊,「在未來,圖書、廣播、影片,可能全變成了一件事!」何飛鵬表示,像目前發展得還不錯的數位學習,就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指標。

 

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空間」上,未來的出版業也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何飛鵬認為,隨著「地球村」成形,出版業者從取材、製作,到銷售,都可能走國際化規格,「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像廣大的華語出版市場,就是台灣出版業很好的「切入點」。何飛鵬承認,中國大陸的確對傳媒限制不少,而且台灣業者對大陸的環境還是比較陌生,因此,雖然陸續有進軍大陸出版市場的動作,目前還未見具體的成績。不過,只要「任督二脈」打通了,將帶來龐大的商機。

 

出版界新血的3大特質

 

針對這兩股「跨界」的趨勢,何飛鵬認為,出版業界所需要的新血,將具備以下3種特質:

 

1 對於電腦和網路要有足夠的熟悉和瞭解

電腦和網路,已經成為人類創造、使用「內容」的重要媒介,尤其目前「部落格」的興起,引爆了「全民生產內容」的趨勢。出版人要瞭解讀者、發掘題材、行銷宣傳,都得借重網路這個平台。

 

2 多元思考的企劃能力

過去出版人傾向線性概念,把書製作出來,送到市場上銷售,便告一段落。未來的出版人則要能夠立體思考,開發出題材後,還要思考各種內容形式的「連動性」,最後串連成「一件事」,這就有賴出版人的想像力。

 

3 開闊的心胸和國際觀

當未來的出版業走向國際化,出版人的視野勢必要放眼全球。不過,何飛鵬觀察,台灣目前似乎出現了自我封閉的趨勢,只看島內,而不看世界,這讓他感到憂心。

 

他舉例說,曾經在大陸的書店中,看到一本中文版的克羅埃西亞語字典,就心生感慨,「在台灣的書店,可能還找不到一本中俄字典,或是中文-阿拉伯文字典。」當「世界是平的」時代已經來臨,台灣的出版人更需要擁有寬闊的國際觀。

 

「大象」和「跳蚤」互助共存

 

在組織型態上,出版業界則同時出現「大象化」和「跳蚤化」的趨勢。也就是說,大出版集團群雄併立,瓜分主要的市場,但是也出現許多自由撰稿人和小型工作室,為出版集團負責內容的企劃和製作。

 

因此,何飛鵬建議,新鮮人想要進入出版這一行,如果有機會,最好還是選擇大出版社做為起始點,除了可以受到比較專業的know-how訓練,也有助於建立人脈,等工作一段時間後,當專業能力和經驗漸趨完備,可以自己組一個小型團隊,實現自己投身出版的夢想。

 

相較於其他產業,出版業的產值較低,出版人案牘勞形,卻未必能獲得相對的待遇和福利。何飛鵬說,出版這一行,「有某種程度的理想色彩,」因此他也提醒新鮮人,在進入這一行之前,最好先確認自己真的對出版有興趣,也願意承擔責任,「不只是當作一種謀生的工作。」

 

    撰文◎ 謝其濬

    文章來源:360期-職場新人王就是你@Career職場情報誌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usepon&aid=563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