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01 00:02:09瀏覽123|回應0|推薦3 | |
沒有了獨立書店,出版業能健康發展嗎? 2011-08-01 作者:Mark Medley;鄭珍宇 譯 時間:2011年07月25日
來源:百道新出版研究院
就在亞馬遜公佈其電子書銷量超過紙本書的那一天,多倫多一家剛剛獲得大獎、受人喜愛的兒童文學書店對外宣佈了其將破產的消息。加拿大《國家郵報》以此為話題做了一期訪談,詳情如下:
今年5月份,亞馬遜首次公佈其電子書的銷量已超過紙本書。這一消息傳出的同一天,多倫多一家受人喜愛的兒童文學書店The Flying Dragon的擁有者也對外宣佈了在6月底將破產的消息——而前不久它才剛剛獲得加拿大書商協會授予的2011年“年度最佳專業書商”的頭銜。
在《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此次的“文化俱樂部活動中”中,《國家郵報》圖書編輯Mark Medley邀請三位嘉賓共同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獨立書店將何去何從?
參加探討的三位嘉賓是: - Mark Leslie Lefebvre,加拿大書商協會主席、加拿大麥克馬斯特(McMaster)大學Titles Bookstore的經理。 - Alana Wilcox,Coach House Books的編輯部主任。 - Becky Toyne,效力於多倫多的Type Books書店,同時他也定期為多倫多Open Book和CBC廣播電臺撰稿。
以下是對話節選:
Mark Medley: 沒有獨立書店出版業能健康發展嗎,或者由紙本書到電子書的轉變抹殺了獨立書店的重要性?
Mark Leslie Lefebvre: 我認為獨立書店的數字定位的轉變和趨勢比以往任何時候來得更為重要。畢竟,找內容來讀是一回事,找到好的內容來讀是另一回事。越多不一定意味著越好。你可以到世界最大的自助餐店用餐,但你可能需要確認品嘗哪些菜,否則即便你將盤子裝滿食物,卻也只有口福享受到盛宴中的一小部分。對於書店而言更為緊要的是他們在這場比賽中如何定位(如果這些人還想參與到這場比賽中)。
對於我而言,當像亞馬遜一樣的機構發佈不提供任何確切資料支援的類似聲明時,我常常表示懷疑。毫無疑問,數字市場正蓬勃增長。(我提到這一點的意思是,星期一我賣了一本書、星期二我賣出了兩本,我就可以說我書店中某一本書的銷量翻番了。)但這是無關緊要的,因為儘管我有疑惑,但我對亞馬遜在數字圖書領域的銷售增長並不懷疑。一家與互聯網和虛擬資訊系統相關的線上公司在虛擬領域取得巨大成就是完全有可能的。實體書店在有能力並面向消費者提供電子書的同時,也有可能繼續在他們已經穩定經營的業務領域獲得可觀增長,獲得成功。
Alana Wilcox: 我想借Mark先生的觀點進一步談談我的看法。獨立書店的功能不僅在於幫助你在其精心挑選的圖書中發現值得閱讀的內容,還能説明你找到你所喜歡閱讀的內容——這就像是個社區,如果你是某家書店的常客,書店的工作人員就必然對你和你的喜好很熟悉。他們舉辦各類主題書會並為讀者創造了諸多社交機會——我不會輕易走進當地的獨立影院,除非恰巧遇到至少三個熟人。所幸的是,我已經找到了提供這樣機會的網上書店。
獨立書店的存在有助於厘清數字謎團。大部分的網上書店僅提供《紐約時報》排名前50的暢銷圖書——這些資訊僅當你明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時才有用。但是我個人的最佳書單都是在逛書店時在書架上偶然發現的,而在電子書世界中,如果你沒有檢索詞,那麼找到好書的可能性極低。
作為一名出版人,我鍾愛透過獨立書店這一間接途徑來瞭解我們的讀者。我們派發圖書至書店,但從不能掌控讀者常常駐足於哪一個書架的詳實資料。但是,通過與獨立書店負責圖書銷售的朋友的定期交談讓我們瞭解了哪些讀者購買了我們的讀書,以及他們購買的動因。
Becky Toyne: 我認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不過我這麼說並非出自己對於紙本圖書的懷舊之情,也並非否定時代在變革。在我看來,這兩者正朝著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運動。一方面,數位技術(這裡指的是各類出版,並不僅僅指電子書出版)為促銷、分享和跨越地域限制的交流圖書資訊創造了機會。另一方面,本土化閱讀的興趣日漸增長,在一定區域內,具有極強社會化聯繫的獨立書店對於促進銷售的作用至關重要:本土作家撰寫的關於本土話題的圖書通過本土的書店銷售。
當你沒有同亞馬遜相匹敵的大宗購買力時,圖書的利潤對於獨立書店而言是微薄的,獨立書店也別指望在這一領域足以與之抗衡,他們也不應該這麼做。我認為獨立書店將會發生演變,特別是那些已經成功樹立了特有品牌、擁有足夠多追隨者的獨立書店而言。英國倫敦的Daunt公司已經嘗試出版自有版本的圖書以靠其品牌贏利。我不希望它是最後一家做類似舉動的獨立書店。
Medley: 我想談談Becky提出的觀點,那就是書店轉型為出版商。Alana,那你是如何看待書店跨界做出版呢?這麼做是否使兩者變成競爭關係,而不是同盟關係?另外,Mark,在你看來是否有些東西是大部分書店共同感興趣做的呢?
Lefebvre: 是的,我認為更多的出版商將會對按需印刷出版所帶來的商機感興趣。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儘管在McMaster的書店早在2008年就有能力利用我們的Espresso Book機器實現按需印刷,我們從來沒有將主題書店(Titles bookstore)看作是出版商——在我的印象中,他們做的就是與賣書相關的事,不同的僅僅是改變了將這些書傳遞到讀者手中的方式。
與其將這一趨勢看做是書店和出版商間的競爭還不如將其看作一個嶄新的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出版商和書店有獨特的新機會,得以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共同合作將圖書推送到全國範圍的區域書店。
正如前面Alana 和 Becky所探討的,書店結合存在的實物,為特定顧客和人群提供個性化的知識服務——與此同時,出版商提供專業知識和合適的圖書裝幀使圖書呈現最美的一面。除去部分與實體發行相關的前期成本投入和挑戰(以及挑戰出版產業的退貨遊戲),我認為出版商和書店之間的創新性合作還是機會良多的,在合作的過程中,兩者都將發現新的贏利點、獲得新的成功。在我勾勒的藍圖中,此“願景”將使作者、出版商和書店將更緊密的聯繫在一起,而不是出於一種競爭割裂的狀態。這對於每一個人而言都是即將到來的息息相關的機會。
Wilcox: 我贊同Mark的觀點。除了某些目前正從事“出版”業務的大型出版商,我認為目前大部分書店在做的事情都接近於印刷業務。這是一個從未由出版商主導的領域。我們從事編輯、設計和行銷。印刷和發行業務在未來的幾年可能發生巨變。越來越多的書店將有能力在公司內部完成印刷業務,排除所有巨大的運輸和倉儲成本(近幾年,運輸公司恐怕是唯一能在出版業中賺錢的參與者了!)。但這種模式並不總起作用——例如,並不十分適用於Coach House,因為Coach House使用昂貴的紙張和海德堡印刷機,於是印刷業務是其主要的盈利管道——但不管怎樣,這越來越成為一項可行的選擇方案,特別是對再版書而言。一般來說,出版商和書店所面臨的壓力將是記住他們在統一戰線,應找出通力合作、互惠雙贏的解決辦法。
Toyne: 我同意現有的生產和發行模式跨界發展的說法。儘管我更多地提到生產原創內容的獨立書店,而不是按需印刷。Daunt書店正爭取版權,同時多倫多圖書坊(Toronto’s The Book Bakery)提出這樣的想法:本土作家的原創圖書的按需印刷。這是一種競爭嗎?或許是,然而這一基礎模式在出版業早已存在。小型出版商獲得成功並發展壯大,它們或者通過與其他公司兼併或者被跨國出版集團收購,而後一輪新的創業激情又捲土重來。越多的東西發生改變就有越多的東西維持現狀。
Wilcox: 由我參與工作的圖書坊(the Book Bakery)的角度來看,我並未覺得在Coach House與圖書坊兩者間所做的出版業務存在本質衝突。多倫多圖書坊的圖書定位于本土讀者群,特別針對短期業務,這使它們可以避開傳統出版商們所從事的業務,比如編輯和促銷。
我樂於看到“規則”被打破,這為大家參與的各個門類的工作,從the Book Bakery、Type Books、Coach House Books、Titles Bookstore,到蘭登書屋還有亞馬遜,都提供了發展空間——一個完整的體系。一旦我們每個人開始嘗試思考做什麼業務能發揮優勢、如何整合這些資源,無限的可能性就向我們開啟了。
來源:百道新出版研究院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