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子書產業」還有什麼可為的?
2010/12/20 00:57:19瀏覽187|回應0|推薦0

「電子書產業」還有什麼可為的?
via 內容推進實驗室 by oc on 12/19/10

貓按:今天(2010/12/19)在中時論壇發表了一篇文章,報紙上略有刪節,這裡貼上完整版。

從去年經濟部開始推動國內的電子書產業以來,轉眼將近兩年時間就過去了,產業情勢有時候瞬息萬變,有時候卻又一成不變。

變的地方是美國資訊業巨頭全員到齊,繼亞馬遜、蘋果之後,Google 也在本月初正式開通了線上的電子書店,美國的電子書產業一片欣欣向榮,大集團,小平台爭奇鬥艷,各擅勝場。中國則在幾番混戰後由中國移動、北大方正、漢王、盛大,四大天王各占山頭,互爭雄長。前個月個人有幸受邀前往韓國參與「坡州出版論壇」,恰好見識了大韓電信(KT)推出的七吋平板行動裝置K-Pad,K-Pad一上市,線上書店就有八萬種韓文書目可供下載,這是韓國人展現推動電子書的決心。

而台灣呢,大約就是屬於那一成不變的地方了吧。

兩年來我們有了三大電信商的銷售平台,有了相關部門不斷推出的輔導、獎勵方案,業內業外各種出版、銷售服務也不斷開通,熱鬧非凡──唯獨線上我們能夠提供給讀者付費下載的書單,始終少得可憐。

台灣一年可以出版四萬種書,而現在沒有任何一家電子書平台能夠宣稱線上擁有超過一萬種的可下載書目。我們連韓國的八分之一都不如,這樣要指望電子書產業興盛,也真是太強人所難了。

事實擺在眼前,只有硬體不可能造就電書產業,再加上優秀的交易平台也還不夠,真正的核心還是書單,夠多、夠新、夠熱門的書單,才是讀者願意買單的重點。要做到這件事,台灣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

一、翻譯書的授權問題:新書一向占據出版產業最大的市場大餅,而在新書最熱門的領域裡,以台灣的情況來說,翻譯書又占有絕對優勢,只要檢查博客來的年度分類暢銷書榜,就可以知道翻譯類書在台灣主流書種裡占有多大的比例,其中尤其以小說類、商管類和科普類書為然。這些書是目前最受讀者歡迎的書單,而這些書單九十九%無法取得外國出版社的電子授權。

如果電子書市場始終沒有讀者最喜歡的書種,可以想像那個市場不可能快速發展。

二、本土學院作者的缺席問題:台灣的作者資源有沒有能力填補數位出版的殷切需求呢?至少有一個巨大的空缺是台灣沒有具備的,那就是學院作者。以美國出版市場為例,即使是店銷為主的商業書,不管是科普、歷史、傳記、財經,幾乎每個作者也同時具有學院背景,英美學院鼓勵學者出書,行之既久,澤及大眾文化領域,浸浸然還有許多經典性著作更是先由大眾出版社首發。

而台灣學院考核一面倒只鼓勵論文而不鼓勵專書,結果對學術的扭曲姑且不論,對文化創造力的影響,則是使得出版領域喪失了一群深富學術訓練的作者資源。任何深刻一點的領域,台灣就欠缺本土的原創作者,無論文、理皆然。

我們並非沒有研究人才,而是學院中人不願寫書。出版產業缺少了這一群嚴謹的作者,儘管台灣號稱是出版王國,但細查現實,根基則非常脆弱。原創著作者的式微,是台灣出版產業在面對數位衝擊過程中最值得憂慮的問題。

三、本土作者授權誘因不足:這件事情非常微妙,台灣電書市場正處在一個尷尬的局面,一方面市場根本尚未成型,二方面美國傳來的消息總是如此地激勵創作者。亞馬遜、蘋果不但鼓勵作者自由上傳著作成為「內容供應商」,而且提供高達七○%的誘人版稅率,任何作者只要直接上稿就可以享受七成的銷售所得。這是習慣了紙書一○到十五%版稅率的人無法想像的驚奇。

但在台灣的現實裡,這些驚奇從未發生。主流銷售平台不支援個人作者直接上稿,出版社願意提供的電書版稅率距離「亞馬遜障礙」簡直是笑話,而所有企圖扮演代理人、經紀商角色的業者,多半還抱著想要在亂世中發一筆橫財的心態,這讓作者即使想授權,也會顧慮再三。

台灣如今少的是大型的、財務透明的作家經紀商:一、要夠大;二、要夠透明,佣金完全透明;三、發行和技術能力要夠強,能發行到(全世界)所有的電子書平台。這樣才有可能讓已經出書的作者覺得安心,願意授權。

四、強制授權問題:最後是出版期超過五年以上的舊書電子權利問題。舊書版權非常難追蹤,這讓過去六十年來台灣累積出版的百萬種舊書幾乎都只能停留在紙張的狀態,無法成為電子書。還好今年(2010)剛剛通過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加入了「著作財產權人不明著作利用之許可授權」的辦法(俗稱強制授權,見文創法第二十四條)。電子書營運業者大可充分運用已有的法律規定,適用在找不到原始權利人的舊書電子化作業上。

但經濟部制定的執行細則(著作財產權人不明著作利用之許可授權及使用報酬辦法)非常瑣碎,一本書就要經過無比繁瑣的填表、申請、驗證等各種程序,這等於是對舊書電子化,設下了高門檻的行政障礙。

這個施行細則如果沒有提供批次作業的彈性,讓業者有辦法一次百種、千種申請的話,那麼可以想像大家發現行政成本遠高於電子化以後的營收,最後一定又是乏人問津,形同虛設。(作者為「內容推進實驗室」網站站長)
如果你覺得本文有價值,歡迎用郵件轉寄,分享給更多朋友。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usepon&aid=471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