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18 21:02:45瀏覽1209|回應0|推薦4 | ||||||||||||||||
2007年春,故宮為迎接正館全面重新啟用,特別推出與大英博物館及中國時報系合作的超級大展:世界文明瑰寶—大英博物館250年收藏展(以下簡稱大英展)。該展是大英博物館慶祝開館250周年所舉辦的世界巡迴展。挾著大英博物館的高知名度,國內觀眾趨之若鶩,該展在推出二個月後,參觀人數已接近二十萬人次。如此盛況,在近幾年國內的博物館實屬少見,對主辦單位故宮和中國時報系而言,參觀人數的攀升,是他們所樂見的,但是,從文物保存的觀點來思考,人潮擁擠的展覽環境,可能會對展品帶來無法彌補的危機。因此,展場的安全維護與展出環境的控制,更需要主辦單位用專業的作為,對所有珍貴的展品做好各種預防措施。 筆者於 大英展的環境控制 David Dean在《Museum Exhibition Theory and Practice》一書中,以專文介紹<展覽環境的控制>,Dean認為,任何展覽環境都包括兩個基本的部份:物質(有機與無機的物質);能量。在文物保存最理想的環境狀態,就是物質與能量系統處於完全穩定的狀態,但就現實層面來說,這種情形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博物館的保存任務就是要把這種反應降到最低。 至於哪些因素會影響環境,進而造成物質與能量的失衡? Dean指出六個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溫度、相對溼度、特殊物質與汙染、生物有機體、材質的反應作用和光線。 從「溫度」和「相對濕度」來檢視大英展的展場環境,筆者發現,有些擺放在展示櫃裡的展品,旁邊會放置溫濕度計,根據觀察到的數值,整個大環境並未保持固定的溫、濕度,連在同一區的較小環境,也是如此,例如在展示木乃伊的埃及區,筆者在三件展品分別記錄到的溫度和濕度如表一所示。溫溼度的不一致,對文物的保存與維護是一項警訊。 表一 埃及區三件展品的溫、濕度數值
若從「特殊物質與污染」因素來檢視大英展,筆者發現,在展區較小的區域或比較熱門的展品前,像第二區美索不達米亞的多元文化,以及埃及區等,在展品上方的燈光照射下,灰塵滿天飛,而這些懸浮物是否潛藏許多危害文物的特殊物質或污染源,則令人相當擔心,尤其是許多沒有受到展示櫃保護的展品,像希臘羅馬時代的石雕像等。而這些灰塵形成的原因,據筆者推測,展場空間不夠緊閉以及人潮過多應是兩個主要因素。 在「生物有機體」這項因素,筆者在展場並未發現昆蟲、哺乳類和黴菌等有害生物的蹤跡,但展場的地板略顯髒亂,顯見展場的清潔工作有待改進。 至於材質的反應作用,筆者發現,有些大型展品,為了加強固定,通常會使用金屬條,雖然用來固定的金屬條並未直接接觸展品,在金屬條和展品之間,通常都會置放軟質襯墊做為緩衝與隔絕之用,但這直接與展品接觸的軟墊,其材質為何?是否以專業衡量評估過?這些都應該在展覽施工佈展前仔細思索與斟酌。另外,筆者也發現,有些登錄號碼直接寫在展品上面,號碼顏色多數是黑色的,只是這些與文物直接接觸的黑色墨水或顏料,會否與展品產生化學反應,這些都是值得商榷之處。 最後一項因素是光線,光線對展品帶來的最大傷害是紫外線所致,之前曾聽過建築師陳怡州分享展場設計經驗的演講,陳設計師說故宮展場中所使用的是價格昂貴,完全隔絕紫外線的日光燈管。展場的燈光除了日光燈,還有做為局部照明的Spotlight,不同材質的展品,對光線的敏感度也有所差異,本次大英展271件展品囊括雕塑、繪畫、珠寶、玻璃、金器、銀器、銅器、石器、木器和陶瓷器等藝術作品與歷史文物,其中對光最敏感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版畫,筆者發現這一區的光線特別暗,顯見策展單位在這方面據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殊值肯定。 大英展的展場安全維護 依照上次的參觀經驗,星期五的上午照常理判斷,參觀人數應該不會太多,事實證明,大英展的參觀人潮幾乎沒有淡季,平日的展廳,人群多到很多展品不是要排隊排很久,就是人多到擠不進去,我想,假日更會是擠得水泄不通吧! 在如此大量的參觀人潮,有關展場的安全維護,更需審慎以對,輕忽不得,現場工作人員必須嚴陣以待,以預防因任何突發狀況的產生,而對展品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尤其在開放的展品周圍,如希臘、羅馬時代的雕像區,更需有多一點的人力來加以把關,以維護展品與觀眾的安全。 根據筆者的觀察,當天在大理石雕像區,發生兩件令人捏冷汗的小意外,一位媽媽帶著年幼的小朋友來看展覽,當兩人走到雕像區的時候,由於站立的雕像沒有任何隔絕觀眾設施,小朋友就順勢走到基座上,以極近的距離欣賞這件雕像作品,大約過了十秒鐘,才有工作人員前來勸說與制止;另一件小插曲,也是發生在雕像區,一位年輕的女學生,在欣賞作品時,一邊將手中的瓶裝礦泉水扭開,就當場在距離雕像 從上面這兩個小案例,或許就可以說明,大英展的現場安全維護,人力上的不足,而當天恰好很幸運,這兩件都只是小插曲,並無造成大意外,但是,筆者以為,在博物館工作的人,時時都要比別人來得小心謹慎,因為,我們存在的目的有兩個:珍貴的文物與公眾。面對這兩個同等重要的對象,豈能疏忽呢?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