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木柵動物園(二):動物與人的關係
2011/05/07 13:39:35瀏覽1836|回應0|推薦4

(木柵動物園憂鬱的斑馬)

最近在閱讀一本約翰柏格的書,第一章節是 why look at animal? 當他從歷史學的角度細細到來人與動物的關係之後,他認為在19世紀工業革命以前,人與動物同屬於中心地位,兩者關係可以說是密切,相互依存。人類在食物,工作,交通及衣著皆仰賴動物。更早以前,動物在人類的想像中擔任使者的位置,代表神的承諾。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也都有類似的記載。

這時候動物看人,或者人看動物,相互感受到對方的自主性或者說存在性。動物與人最大的不同在於與同類的溝通模式,人類是使用符號思考及利用語言來溝通,動物的溝通模式是我們所不能全部了解的部分。因此,當動物在凝視人的眼神,給人類來說是包含著各種不同的感受,這個部分應該是長時間在野地觀察野生動物者最能體會,並且可以分辨出與後期的凝視感受不同。

到了工業革命之後,工業化帶來的影響是動物力被機械力取代,人類不再需要動物支付體力,相對於動物對於人的需求僅限於食物。同時,作者提及另一個觀點是對待動物的方式往往預告人被對待的方式。當動物力被機械所取代,人力也被機械化管理,如時鐘就是工業時代管理人工最極致的代表。這時候,動物的地位退縮到邊緣處,以下分成四點說明:

十九世紀的插畫家J. J. Granville,1840-42年出版一本public and private life of animals說明了人與動物關係轉變的第一個結果:動物被擬人化或被加強化人類的特性。插畫家用各種不同動物的特性來凸顯或強化人類的各種不同的性格,歷例如獅子勇猛,貓警覺性高,可怕的禿鷹。或許可以進一步思考作者的意圖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認識一個人時,必須認真去觀察此人的各種不同的語言結構/行為模式,所以,利用動物來強化我們的觀察。但是,可能造成的後果或者說非常諷斥的在某種意涵來說是人類強行將動物框入某種性格,身為地主的禿鷹比動物界的禿鷹更可怕,更會計算。

第二種轉變是動物被當作寵物:這象徵著原本蓄養動物來協助家庭日常生活的運作(如貓抓老鼠,牛耕田,狗抓取獵物或守衛家園)的功能也被改變。當動物被當作成寵物,食衣住行與飼主一致,可以說是主人的翻版,生活方式與主人一模一樣,他們可以成為飼主的小貼心,但可能是飼主的一面鏡子,寵物是飼主,飼主是寵物。寵物凝視飼主的眼神已經不是以往動物看人的眼神,而像是一種自身的反照。

第三種轉變是動物被製作成無生物性的各種玩具/書籍/影片,在現實生活中的陪伴小孩長大的玩具類型之一就是這些仿真的動物玩具,書籍及影片。小孩看到真實動物的機會變少了,認識動物只能從以上的管道來認識,最後挺多到動物園去回味動物的「原樣」。

最大的改變,或者說對動物最殘忍的對待方式就是強迫動物脫離原來自然環境而被放到動物園。動物在人類日常生活銷聲匿跡象徵著象徵人類正式脫離自然環境而進入人造環境。同時,十九世紀的公共動物園也是象徵該國的強盛國力,自然學科研究成果展示,各國莫不卯足了力氣派遣探險家到世界各地去捕抓各種稀奇的動物。最後,動物被置入於某種圍牆內的公共空間供人欣賞,作為自然史教材,如同博物館。這時的小孩先熟悉動物形態的玩具,才到動物園觀賞到「真」的實物。一區一區的動物,被安置在人造的自然環境當中,正好像是一幅一幅會活動的圖像。被關在特定區域的動物已經喪失某種原生的能力,牠們依賴的是飼主,與其他同屬動物之間的關係改變,與人類的關係也改變了。在動物園看動物,可以看到一些自信的動物在觀眾面前表演,也可以看到很多憂鬱的動物背著觀賞者好像是一種默默地,無聲地訴說他已經不再是原本的他。在動物園的動物喪失了農業時代與人類有凝視的眼神,這種眼神已經被某種邊緣化或者漠視所取代。

以上四點的轉變可以說是動物脫離我們的日常生活之後才發展出來的模式,這些模式在某種程度來說對於動物更殘忍,動物更被邊緣化在自然生活環境當中。人類是否有機會讓動物回到原來的歡樂?

 

看了巴爾札克的展覽,參觀過動物園,到閱讀這篇文章之後,都讓我回顧我的生命經驗當中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同時,再一次檢驗自己的生活及思維模式。

原本,家住在郊區的山腳下,飼養著牛,豬,狗,雞,兔等各種不同動物。這些動物我的家庭而言,包含著生產(牛耕田),食物(豬,雞)及經濟來源(),狗看守家園,兔子可以說是小寵物。這時,年紀小與動物的關係是不會害怕動物,即使走在大自然中,看到青竹絲,爬蟲類,各種不同的生物物種,都沒有一種害怕的驚慌,而是一種人與大自然各種物種共存的思想。

等到搬到城市,居住在公寓,與自然環境脫離之後,我開始對各種不同的動物產生一些不願接觸感,陌生感,距離感。這時候,與動物的關係是非常緊張,但是現在回想與動物觀看的方式是否有改變?動物對待我的方式為何?

目前生活的環境當中,野貓曾經是我的困擾,我家附近有三隻野貓,牠們到處占據我家庭院作為牠們領地的行為讓我很困擾。經過多方嘗試,我已經放棄與牠們對立,我也開始冷靜去觀察野貓的行為,為自己尋找樂趣。

與狗相處的經驗:記得在幾年前到了南藝大,這時遠方一隻大狗興奮地往我身上撲了上來,我尖叫:某某人救我。編教的同時我已經跳到一個比較高的位置,這隻熱情的大狗依然賴在我身上,直到主人把牠拉走。現在回想起可能會覺得好笑,也不禁地問這隻狗是怎麼看我這個人類? 是牠多年不見的好友?還是同一物種?在他的視覺神經或者腦袋所反映出來的我的形象到底是什麼?

第二次經驗是有次到一家火鍋店吃火鍋,這時店主人所飼養的一隻狗躺在我身旁,在我的腳邊磨襯,意思是說:幫我抓癢。這我好奇用鞋子幫牠抓癢,牠臉上露出滿足的表情。待我休息時,牠的身體就在我的腳下磨襯意思說很舒服請繼續……。這時我的是很無奈……這隻狗是否認為牠與我很熟再跟我打招呼/撒嬌。其實當天,不只我一個人去吃飯,同行者有一位台灣朋友及英國朋友同桌吃飯,這隻狗只鍾情於我的腳….

第三次經驗是正要回家的路上,在社區遇到一隻狗(類似黃金獵犬或拉不拉多)正在散步。這時,這隻大狗看到我很興奮,我心想牠的路徑是往我身上走孩是我朋友身上走。果然不錯,預計我我身上靠,這時,我開始作心理準備,別緊張。牠不會怎麼樣。我的朋友笑說:牠在跟你撒嬌,我苦笑地說:是阿,不過,牠這麼大的身軀往我身上撒嬌,我整個身體都往後退,哪撐著住這隻大狗的體重。

經過這幾次經驗之後,我就開始敞開心胸用另一個心情與動物相處,鎮定去觀察動物的行為,了解動物的習性,回想自己的心是否有可能再回去大自然的世界,那種無憂無慮,可以與任何的生命物種和平共處於一個環境,而不是互相不信任,互相殘害對方的生活空間。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uriel2006&aid=518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