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4/02 04:13:57瀏覽3800|回應0|推薦52 | |
中國人的奴性有幾千年的歷史,嚴格地說一直與中國的歷史相伴而不斷演變,但卻從未遠離過。今天的中國或許沒有了形式的上奴隸,但奴才卻人丁興旺繁衍不絕。
對中國人奴性的描述,沒有比魯迅更入骨了。這點郭議員可有多看看魯迅的書。 魯迅曾說:「做奴隸雖然不幸,但並不可怕,因為知道掙扎,畢竟有掙脫的希望;若是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嘆、陶醉,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他們希望自己和別人永遠安住於這生活」
魯迅認為,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就是人格,因此最大的弱點就是奴性。因此,魯迅的一生幾乎都在批判中國人的國民奴性。然而,在二十一 世紀,內地中小學魯迅再次從課本中消失,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作為未來的奴才,決不能夠讓他們自知。也就是不能夠培養還會自由思考的奴才,奴才一旦學會自由思考,首先就會懷疑自己的身份,這是於奴才的主子非常危險。
在燈下漫筆中,魯迅這樣說: 「中國人嚮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到現在還如此,然而下於奴隸的時候,卻是數見不鮮的」。中國古代的「治世」,不過是國民「 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古代的「亂世」,則是國民 「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以至到後來的軍閥割據時代、中華民國時代等,魯迅都一直認為國民始終為奴,且換著方式為奴。
最為重要的是,魯迅一生都在批判國民的奴性,由此可見,這個中國文化劣根性的東西,不是一朝一時可以根絕的。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