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只是個?(96)
2013/06/09 16:01:33瀏覽198|回應0|推薦2

生命只是個?(96)

 

 

1.人在生病时是如此脆弱。///生命要不斷的重建,每一念行都是天良天然都是感受關懷

2.對討厭的人露出微笑是我們必須要學會的噁心。 /// 面對但要不惡而嚴

3.女人就是麻烦,男人就是爱惹麻烦。///人心都是麻煩製造者

4.不計較不比較,生活就是快活

5.慎獨格物可通真理可通仁善,習聖人教訓可得真理也可感受聖人樸素真心,此兩者或由私通大,或由大通私,相輔相成,當然最重要在行,更在仁行不已

6.當下的調和即中庸

7.機遇在當下的調和放下

8.大道廢,有仁義///這句話我保留,一個虛靜能感受之人,能合整體,自有仁善

9.人究竟為什麼而活? ///為了每一次遭遇問題每次處理問題的喜悅

10.未通之前是分裂佔有

11.只是個感受關懷!!

12.天地萬物生長在中和之氣, 政事推展亦在中道的對應,人的關係也要和善

13.立志是良知的發動乎!

14.若有真誠,一切矛盾都可解

15.我以前一位靜坐老師是不大受外在影響的,甚至過年過節都是,生命感受深沉獨到,有如處子

16.每天利用一小段時間參生命課程是有智慧的精進

17.美女放蕩患子宮頸癌,臨死前現身說法警醒世人///放蕩不僅易得癌症, 且沒有後代子祠

18.學貴涵養,並不一定要致用,這有功利.表現(用)是涵養自然的彰顯非刻意

19.老實做人,努力專業,其餘勿想太多

20.不給自己壓力,自有出路

21.初六:履霜堅冰至///初六爻說,踩到結霜,結冰就要到了

22.(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至其道,至堅水也///孔子小象說,履霜堅冰即是陰柔之氣開始凝結;慢慢積累至堅硬冰塊。

23.姤:女壯;

24.論語: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25.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26.淮南子:太公問周公,何以治魯,曰:尊尊,親親,太公曰:魯從此弱矣,周公問:何以治齊,曰:舉賢而上(尚)功,周公曰:後世必有劫殺之君…齊日以大,至霸,廿四世田氏代之,魯日以削,至卅二世而亡。

27.即使是格石頭, 我們也要感受其生命之趣味來

28.現在很多人傳播真理,但勿忘要了解,要親自實在踐履,要把關懷仁善真誠行出,這才是真正生命之學

29.出世為無私真心,入世為關懷行仁

30.儒由道出沒錯,然此道非道家道教之道,而是由來已久之中人之道所衍申而出

31.是不一樣...孔子那時之誠與現代人之誠是不一樣,現代學者少了樸簡之心,少了實踐,忽略慎獨忽略格物工夫

32.為人不易,為學實難( 熊十力)///為學實難, 為人最難才對

33.心涵仁懷總是春

34.我們來自父母老師社會宗教傳統,無需全然否定, 有清明之心,自能與時俱進

35.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 是內心合道悟道之喜悅,在忘了私我,與天然整體.仁善相遇

36.敞心覺觀 , 陰邪細微蠢動,有如立即之危,馬上反應

37.帶在身邊,隨時翻,隨時實踐出來,...讀經典不是比誰知道多,那是無意義的,在老實的高興的踐履,若能因此能主動關懷仁善,那是讀出了智慧,讀出了胸懷

38.知道者要趕快行去,便有智慧,...他們以為神祕才值得追尋

39.成熟在實在的踐履,在服務關懷,在聖人的教訓___接近啥行業,思想亦如是...慎哉

40.能深入國學,到處是生之意

41.六經之顯在論語

42.知行合一和良知之學///知是真心真實真理也. 行是實踐服務也. 良知是能感受生命能關懷生命之覺心真心也

43.知行合一///覺知一切,立即回返天良天然

44.子曰: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揖讓而升,下, 而飲,其爭也君子///孔子說: 君子人不與人相爭,若一定要有關係到相爭之事就只有射箭了. 拱手禮讓而升台,而下台,而對飲,這是君子之射禮./// 漢書: 揖讓而天下治者,禮樂之謂也.

45.真正自由不是西洋所說的那種,那種自由和內心自由有內涵無關

46.我可以肯定,當聖人教化消失時,中國隨時可以滅亡....當希拉蕊說中國二十年衰落之時,所缺乏的正是傳統文化的茫然

47.中華民族沒自尊,是知識份子盲目崇拜西洋文明所致

48.不懂做人道理,自由民主是政客操弄的对象

49.大象: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大地形態卑順,君子人效此以篤厚德行容載萬物。

50.解述:坤象大地,大地能包容一切,長養一切;又坤上坤下,大地連綿,柔順篤厚之德,培養和順深厚之涵養,來承擔生命,成全萬物,孔子故擬辭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51.中庸:博厚所以載物;

52.王船山:雖乾坤之大德,而以剛健治物,則物之性違,柔順處己,則己之道廢,惟以乾自彊,以坤治人,而內聖外王之道備矣;

53.無干擾樸簡的內在能感受,能關懷,能整體, 能天然, 所行一切,是為後人所謂,禮樂戒律教條也

54.聖人教化的仁善,能力行不輟, 必有大智慧...若能感受聖人樸簡之心更好

55.除非都是覺悟者,但在團體裏,仍然要有層級,有道者能行恰當之事

56.王陽明修為那麼高為什麼短壽, 這很奇怪///能致良知,然未和故也

57.尋一類人:能看到事物背後的含義,能察覺到規律、法則的存在,為此慢慢改變自己,甚至泯滅自我,所知一切,實踐起來毫無困難,異常孤獨,真心話無人能懂,別人的話,聽開頭就知結尾。 /// 積極仁行吧

58.自私不能通整体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s96&aid=7737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