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之變動(98)
2013/06/23 14:50:25瀏覽140|回應0|推薦2

生之變動(98)

 

 

1.真心關懷,自有條理, 自有和柔

2.匆忙, 疏忽了身旁之可觀

3.陶醉美好幻象,為何不馬上行去呢?

4.覺知,馬上就可以扭轉了,從自己開始

5.道之源在自知入中

6.學易需至誠之心,否則會成為大盜

7.孔子文言傳是重點中的重點

8.乾坤兩卦是入易之鎖鑰,乾主開創坤主修養

9.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就像人生有三八四個錦囊,三八四條中道智慧

10.方圆不成,一切妄谈///自知真心可成一切,關懷仁愛可成一切

11.一个沉默多于说话的人是一个更有价值的人。——加缪///知本份能節制多觀察較有智慧

12.寧靜才能照見內心

13.道家儒家同源于易,同源于道,道家道德形而上,儒之道德形上又形下

14.讀書人能中庸,享受的也是這種中和之氣/// 光讀書不能達,要心細

15.晏子在二三天前也可预测地震,也是观天象

16.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內含章美可以貞一持守;如為臣下,能不居成功、貫澈到底

17.(象):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含章可貞就是待時而動之意;或從王事就是能順陽動(德)而剛方,故志慮廣大恢弘

18.子曰: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19.孟子:惟知者能以小事大,即畏天能保其國

20.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21.仲尼:救民之生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22.虛靜, 能感受生命,生命關懷生焉,仁善生焉

23.面對空虛, 敞懷感受,生命無限,創造無限

24.變動不定的和諧,才能身安 ,天下安

25.練功為什麼要修德? /// 氣功者生機也和也,德者和也,有德才能守之

26.讀經就能悟道? ///看他是何心

27.內省到很微細,可以統合包含一切

28.慎獨,中,空,都是內心狀態,都能發現仁善

29.真心做去,一本經典就不得了

30.今人對先聖之學隔閡 , 是要找出儉樸能感受的真心,自能與古聖人相應,而得其神髓,而非用批判分析的邏輯方法,是會鬧大笑話的

31.除了平時實踐外,也可以更積極以真誠之心來服務大家,以聖學來做大開創,就像慈濟功德會以佛學慈悲來服務世人

32.實踐並非一成不變 , 要適中 , 配合時機和位置,這就是時中,就是調和,就是宜,就是智慧

33.聖學要實踐,,這是學者所欠缺的

34.中誠感受, 時間空間的隔閡消失了

35.淨靜中誠, 關係就發生了,天下是完整的

36.感受關懷連結著天下,連結著煩惱到喜樂

37.欲望一出,整體天下就分裂了

38.消遣, 大部分人的一生就在消遣等待中流逝了

39.先聖之學在安樂自在,在調和整體在放其心而已

40.此道由慎獨格物自知來,和佛家的內觀之學是幾乎相同的, 都是由內往外發展的

41.儒家道家同源于易道,同源於道 , 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也

42.中國在人文上已發展到極高了

43.人多而能悠久者,其文化比較可觀

44.文化的形成方式不同,各人要依其所在方式行之才洽當

45.是啊! 不能盲目用西法治中學

46.各人看法不同,無須情緒...禮敬是重要的

47.西洋邏輯體係是分裂的個別的批判的,中學是整體天良天然感受的,發展是不一樣的

48.以天道論否極會泰來,以人心論,否極不一定泰來,若能心合道則可

49.聖人經典要研習,但非盲信,不行經典,能自知自明者幾希? 都要變成野人狂人了

50.为何夜深人静时就有犯罪欲望呢?/// 寂靜 , 是面對自己超越虛幻之時

51.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是“空”! //// 慎獨能中能空, 方有仁

52.所有讚美都要落實到人事,才是真正考驗

53.富國與關懷仁善不可二分

54.子夏問曰: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 子曰: 繪事后素. 曰: 禮後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與言詩已矣./// 倩, 口輔,面頰.盼,眼黑白分明.素,素白色. 絢,文采 .起,啟發

55.子夏請問: 口頰甜美微笑,美目分明的流轉,以素白來增加文采 , 是何意呢? 孔子說: 繪畫後面以素白來凸顯.子夏說: 禮在後面嗎?孔子說: 子夏能啟發我.這樣才可以和他論詩./// 楊氏: 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苟無其質,禮不虛行.

56.慎獨自知,才懂得感受關懷,是天下和諧之基礎

57.聖人教訓,是正確之教育,可以創造和平的大同世界和不斷創造新的文明,來自於內心的覺醒,整體的調和

58.觀察,無記憶,無喜惡,忘我之覺

59.內心喃喃自語掙扎衝突,變成外在世界矛盾不止爭鬥不斷

60.放鬆覺察,平心觀照,內心的喃喃自語,衝突不斷

61.客觀而不私心,覺知周遭,又是一番風景

62.心能安閑 , 才能感受身旁的美景

63.常反省常內觀,過活才不會變成一場又一場的爭鬥痛苦埋怨

64.坤六二文言傳: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65.解譯:直就是柔順正固之意,方就是行事當理之意,君子人內心能誠敬正直,行事又能合宜當理;能夠誠敬正直行事合宜,眾心自然合德而不孤落偏枯,故言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而對其行為沒有懷疑

66.黃榦:乾言德、業,坤言敬、義,欲進乾之德,必本之以坤之敬,卻脩乾之業,必制之以坤之義,非敬則內不直,德何由而進,非義則外不方,業何由而脩;

( 興趣嗜好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s96&aid=780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