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政綱 人民不安心大陸不放心
收件者: 更多收件人
副本: 收件人你自己更多
隱藏詳細資料
標記的信件
2011/8/24 (三) 11:54 PM
信件內文
1.如果蔡英文還是想不清楚,或許應該參考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的論述:「歷經半世紀的共同生活,我們早已磨合出共識了!」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執著於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蔡英文和民進黨,到底承不承認中華民國一直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還需要困在獨立建國的魔咒中,反覆陷入無謂的政治爭議,破壞兩岸已經和平交流的繁榮局面嗎?
2.<ㄧ個中國>與<一中各表>有何不同?還能模糊不清?
.............................
社評-十年政綱人民不安心大陸不放心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公布十年政綱「國家安全戰略篇」及「兩岸經貿篇」,從國家安全戰略及兩岸經貿兩部分勾勒兩岸關係架構,將台灣定位為「多族群之年輕的墾殖社會」、「海洋之國」,視中國崛起為「國家安全與發展重大的挑戰與考驗」,強調民進黨主張「強化與亞太國家的區域合作,維護區域和平」、「兩岸共同在『和而不同』基礎上『和而求同』」。行政院陸委會主委蔡幸媛提出「十八問」,尖銳挑戰蔡英文的兩岸論述。
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與陳水扁時代比較,其實「扁規蔡隨」成分很高,有著鮮明的「特殊國與國關係」色彩,而無「分裂國家」的情感認同。在兩岸現狀描述上,將大陸視為「威脅」成分遠多於「機會」,國際關係架構是透過積極深化與世界互動,尋求全球經貿戰略平衡,「從世界走向中國」,而非深化與中國經濟整合,「力」用中國,經略世界。
蔡英文與民進黨的思維仍是將台灣問題推向國際,把兩岸關係定位為國際關係的下位關係。其實這就是扁政府時期推動「烽火外交」的戰略架構,8年來除了到處點火後又急著救火外,對實質外交關係及人民的國際活動便利性毫無助益,甚至一連失去6個友邦。試問蔡主席,如何證明陳水扁走不通的路,你可以走通?如果不經過兩岸協商建立默契,台灣能夠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界衛生大會嗎?
蔡英文定位兩岸經貿關係,建立在「互惠而非讓利、和平而非衝突、對等而非主從」,這些原則不正是目前馬政府在推動的嗎?蔡英文認為台灣與大陸發展經貿的同時應該尋求美國、歐盟、日本、東協和區域組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其他雙邊或多邊協議,這不也是馬政府正在努力的嗎?台灣目前除了發展與大陸經貿關係之外,不可能置其他國際經貿體系於事外,否則必定是死路一條。
台灣如果不與中國大陸建立一定的互信與默契,在現實國際環境下,台灣如何能與其他國家簽訂雙邊或多邊協議?台灣加入世貿組織,如果沒有和大陸的默契,就算美國支持,能夠順利加入嗎?更何況台灣與大陸基於近鄰以及同源同種同語文的關係,加上大陸經濟急速起飛,大陸市場已經躍居台灣最大的貿易順差地以及海外投資地,可以說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不從大陸著手,台灣要如何尋求全球經貿戰略平衡?蔡英文在「十年政綱兩岸經貿篇」終於接受ECFA的合法性,只強調後續談判「應遵循民主程序,審慎檢視協議內容與執行情形,作為調整的方針」。不過對於ECFA的基礎──九二共識,是否承認,卻依然模糊。我們對民進黨接受ECFA卻不接受九二共識的「鋸箭療法」表示疑慮。而且我們要問,既知如此,何必當初?難道又是選舉策略?
蔡英文強調「十年政綱」是台灣未來的願景,更是對下一個世代的承諾。「十年政綱」針對台灣的各項問題所提出主張,與國民黨現行政策確有若干區隔,最明顯處,是帶領民進黨「向左轉」,她是從全球化的觀點意圖縮小貧富差距。立意雖好但並沒有具體的執行方案及財務規畫,難道要「執政之後再提出」?
例如她的住宅政策,主張社會住宅只租不售,且必須達到都會住宅量的10%。在高房價時代,年輕人聽了很高興,但是10%的住宅量要如何達到?土地和經費來源在哪裡?尤其在政府預算「四年赤字減半、八年財政平衡」目標下,要如何做到?
政策不能打高空,必須務實面對,就如前一陣香蕉生產過剩而滯銷,如果沒有大陸市場,蕉農就面臨血本無歸的窘境。現在民進黨縣市長爭相赴大陸推銷農漁產品,蔡主席難道能不正視這些現實問題,還要繞遠路「從世界走向中國」嗎?
由於蔡英文的兩岸論述有過許多前後矛盾的說詞,賴幸媛在「十八問」中都提出了質疑,例如,蔡英文說過「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現在她是否在參選流亡政府總統?又說兩岸政治定位必須尊重憲法增修條文,即「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的現實,但又說「兩岸關係是國與國的關係」,這些問題如果沒有釐清,蔡英文的兩岸論述就如沙上搭建的城堡,禁不起一個波浪的衝擊。
綜觀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在對應中國崛起的策略上,雖有若干務實的進展,但基調仍是「扁規蔡隨」,回想過去8年兩岸關係的危疑動盪、台灣自絕中國經濟增長造成的利益損失,民進黨要讓人民安心,恐怕還需要更清楚的說明,要讓大陸解除戒心,可能需要更大的努力。
.............
蔡:沒九二共識只有台灣共識
- 2011-08-24
- 旺報
- 【記者何明國/台北報導】
放大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右1)出席「十年政綱:兩岸經貿、國家安全篇」座談會時表示,將在現狀下形成台灣共識,若民進黨重新執政,也將對ECFA進行完整評估。左起為民進黨發言人陳其邁、前國安會代祕書長陳忠信、前金管會主委施俊吉。(本報系記者唐紹航攝) |
大陸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對話及協商的基礎,不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天再度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並重申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她同時強調,台灣現在內部最大的共識就是「維持台灣現狀」,朝野應該形成「台灣共識」,來和中國建立可長可久的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
在蔡英文提出的民進黨「十年政綱」的國家安全戰略篇中,也提到,民進黨認知北京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但是,北京也應了解,台灣人民堅持主權獨立,反對任何一黨專制的政治意志,更是鐵一般的現實。民進黨主張,「兩岸都應和而不同地在現實的基礎上,和而求同地經由尋求戰略互利,發展有利於雙方各自和平發展的穩定機制。」
重申九二共識不存在
「十年政綱」承認,台海兩岸戰略對峙態勢的癥結在主權的紛歧,並主張要尋求兩岸之間的戰略互利,必須通過交流、對話,化解歧見,控制衝突。雙方應在對等、互惠的原則下,通過多層次的對話,就多層次、多面向的議題,交換意見,尋求解決兩岸相關問題的路徑,建立機制。通過這樣的路徑與機制,在互動中逐步建構多層次、多面向的「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解決問題,維持穩定的建設性雙邊關係。
蔡英文昨天對外說明「十年政綱」中有關兩岸關係的主張,她沒有觸及「九二共識」,不過媒體還是關注她對「九二共識」的態度。她回答媒體提問時重申並沒有「九二共識」,對一個不存在的東西,就沒有承認、不承認,接受、不接受的問題。
蔡英文同時表示,有關主權問題與現狀,《台灣前途決議文》明確主張民進黨的立場,而台灣現在內部最大的共識就是「維持台灣現狀」。雖然不同的政黨對於維持現狀的認知與解讀有所不同,基於內部意見的多元性,必須透過民主機制形成一個內部的共識,或許可以稱它作「台灣共識」。這對將來與中國建立和平穩定的互動,及可長可久的架構,是非常關鍵性的條件與過程。
主張民主機制解紛擾
對於目前國民黨處理兩岸事務的心態和方法,蔡英文認為,「是真的到了要檢討的時候了。」她說,國民黨現在處理的方法都是跟中國先講好,再回來要求在野黨跟其他的人一起跟進,這不是一個民主國家應該做的事,一個民主國家應該是大家坐下來在民主的素養和機制之下,形成一個共同的意見,再來面對中國。
她承諾,2012年當選總統後,會負責地透過公開、透明的政治作為與民主程序,匯集朝野政黨與社會各界的意見,凝聚國內最大層面的共識,以此與中國互動、協商與對話。她並重申,「民主機制是台灣最大的資產,」這個民主機制不但可以調和、消弭內部因爭議所產生的紛擾,更可以團結大家的立場與意志力,進而應對中國崛起對台灣的挑戰。
.........................
九二共識若推翻 馬:兩岸必陷不確定
| 總統馬英九(戴墨鏡者)在金門敲下和平鐘,期盼將戰爭的疤痕轉變為和平的鐘聲,讓全世界都聽到。(記者吳正庭攝) |
〔記者吳正庭、王寓中/金門報導〕總統馬英九昨天表示,如果「不統、不獨、不武」與「九二共識」的政策被推翻,兩岸關係必然陷入不確定狀態,對兩岸都有很大衝擊,對台灣影響尤其重大;他重申,在總統任內,絕不與中國談判兩岸統一問題。 昨天是「八二三砲戰」五十三周年,馬英九到金門和平紀念園區主持建國一百年和平祈福日敲響和平鐘活動。他強調,台海和平對於台灣的繁榮與安定極具關鍵。 重申任內絕不會與中國談判統一 馬英九說,十一年前,台灣出現第一次政黨輪替,當時陳水扁總統提出「四不一沒有」、「兩岸統合」主張,引起外界對兩岸和平的高度期待,結果都沒有兌現。 馬英九指出,「當時的政府」不僅否認「九二共識」,且主張「一邊一國」,推動「烽火外交」,造成兩岸對立升高,台海安全堪虞,台灣在國際上更為孤立。 馬英九強調,他執政後,立刻提出符合台灣利益的務實主張,即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並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至今雙方共簽署十五項協議。 馬英九表示,九二共識的內涵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對我方而言,一個中國就是憲法上的中華民國,支持九二共識,就是支持中華民國,支持憲法對主權、領土與兩岸定位的規範。 強調三不政策有效維繫台海穩定 馬英九表示,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歷經七次修正,增訂憲法增修條文,有關領土、主權與兩岸定位的規定,二十年來,歷任四位總統,從未改變,不統、不獨、不武是現階段政府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不統就是不談統一,他總統任內絕不與中國談判兩岸統一問題;不獨就是不搞台獨,也就是反對法理台獨;不武就是不用武力,反對在台海使用武力解決雙方爭端。 馬英九說,三年多來,「三不」政策有效維繫台海的和平與穩定,受到台灣人民廣泛支持與國際社會高度肯定,相反地,如果「不統、不獨、不武」與「九二共識」的政策被推翻,兩岸關係必然陷入不確定狀態,對兩岸都有很大衝擊,對台灣影響尤其重大。 ..............
|
「九二共識」是什麼東西?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昨天指出:一九九二年並沒有「九二共識」名詞,到了二○○○年以後,逐漸出現這個名詞;當時的主其事者,無論是李登輝或辜振甫都說沒有「九二共識」。蔡英文說:既然它是不存在的東西,就沒有所謂承認、不承認、接受、不接受的問題。事實上,當初創出這個名詞的蘇起,也承認這是他創出來的觀念;只不過,國共兩個中國黨為了政治目的,硬是逼人接受「九二共識」,以便合理化它們聯手把台灣併入中國之舉。 以故,正當蔡英文在台灣質疑「九二共識」時,馬英九總統在金門聲稱:如果「九二共識」的政策被推翻,兩岸關係必然陷入不確定狀態。這與中國官員的「沒有九二共識,一切要回到原點」,同樣語帶威脅。馬英九還重申:「九二共識」的內涵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對我們而言,「一個中國」,就是憲法上的中華民國。馬英九的「各自表述」,中國方面從未承認,可謂一廂情願,哪叫「共識」? 把「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為中華民國,乍聽之下或是能夠唬弄人的油腔滑調,但只要稍加分析便可以看穿其欺騙性。前天,在接見參與「亞洲民主大會」外賓時,馬英九昧於歷史與法理地說: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建國已一百年。言下之意,「中華民國」是一個涵蓋全中國的「國家」,所以,他可以把「一個中國」表為「中華民國」,以敷衍人民他有在捍衛國家主權。 這裡便是魔術師玩弄障眼法之處:馬英九把「中華民國」這個「政府」,移花接木為「國家」了!回顧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成立時(不包括台灣,當時台灣屬於日本領土),不論是臨時大總統孫文,還是臨時大總統袁世凱都對外聲稱:取代滿清政府,建立共和政府,有關條約、外債、賠款及滿清政府讓與各國之種種權利,民國政府均承認有效。而當時列強面臨的問題,則是要不要承認「中華民國」此一「中國新政府」? 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在國共內戰失敗,蔣介石集團逃亡台灣;毛澤東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取代「中華民國」為「中國新政府」。到了一九七一年,正如馬英九所言:聯合國通過二七五八號決議後,中華民國失去聯合國代表權。馬英九所謂的「聯合國代表權」,便是指「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此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更振振有詞:「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由此可見,馬英九承認所謂的「九二共識」,便等於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擁有「一個中國」的代表權,毫無「各自表述」的空間可言,至於中華民國被他表述為「主權及於整個中國」,完全只有欺騙台灣人民而上不了國際檯面的內銷意義。公然持這樣的投降主張,還批評「捍衛台灣主權者」不承認「九二共識」,連那些「捍衛中華民國者」也被一起出賣了,馬英九真是可笑亦復可悲。 昨天,恰好是八二三砲戰屆滿五十三周年。當年毛澤東發動砲戰之後,仍決定讓金門、馬祖(原來就屬於中國的領土)留在蔣介石手裡,以牽制日本放棄的台灣、澎湖走向獨立,因為那樣符合國共「一個中國」的共同利益。如今,馬英九把金馬當作「和平大道」,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虛構「一個中國」共識,處處為台灣「終極被中國併吞」鋪路。就此而言,當年毛澤東未完成的「解放台灣」之夢,現在終於出了個馬英九幫他裡應外合了。 ...............
|
社論-闡釋兩岸政策蔡英文近乎詭辯
民進黨主席、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發表十年政綱「國家安全、兩岸經貿篇」,以一貫近乎詭辯的言詞闡釋她的兩岸政策立場;其重點包括:對已簽署的兩岸經貿合作框架協議(ECFA)概括承受,若執政後將會遵循民主程序及國際規範來處理相關事宜;至於「九二共識」,既不存在,即無接受或否認的問題。表面上看,蔡英文的說法彷彿言之成理,實際上卻前後矛盾,根本無法自圓其說。
以ECFA為例,兩岸簽署此一合作框架協議,是遵循民主程序與國際規範辦理;首先,協議係經立法院認可,其次兩岸依世界貿易組織(WTO)原則簽定,且簽定後也已經WTO報備。蔡英文重複馬政府已經做完的事,能成為競選政見、乃至民進黨的政綱嗎?
蔡英文又說,馬政府不願面對兩岸簽署ECFA對台灣發展的深遠影響,忽視中國因素可能導致台灣無法與其他重要貿易伙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的事實。但,恰恰相反,扁政府執政八年,除了少數邦交國,同樣簽不成任何FTA;反而馬政府三年多來與多個非邦交國的友邦開始協商簽署FTA事宜,與美國之間尚未談攏,不是中國因素,而是美國牛與瘦肉精爭議。
兩岸簽署ECFA前後,蔡英文與民進黨舉黨批判,強調對台灣產業危害至深,並在接受三立《大話新聞》訪問時,公開宣示民進黨執政後要發動公投,讓全民決定是否還要ECFA。事實證明,ECFA確實讓台灣產業受惠,受惠者還包括民進黨執政縣市,蔡英文此刻含糊面對她曾經表達過的立場,卻無法抹去她曾經說過的話。
更重要的,對於維繫兩岸關係最重要的「九二共識」,蔡英文認定是「不存在的」。在她的認知中或許沒有「九二共識」這個名詞,但是因為一九九一年的國統綱領和一九九二年的共識,才促成了一九九三的「辜汪會談」,這是「歷史事實」。就內涵上而言,這是兩岸擱置爭議,各自表述「一個中國」;因為有這樣的「共識」,兩岸才能建構出目前和平交流的關係。
事實上,兩岸迄今舉辦六次江陳會談,簽署了十五項協議,包括最重要的ECFA,都是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為前提。否認「九二共識」,就是否定了兩岸協議的基礎和前提,不但對現有協議如何繼續執行產生困擾,就未來兩岸可能的協商,形同一筆勾銷,這算什麼領導者的戰略思考?
蔡英文接受媒體訪問時,進一步強調「中國必須思考要跟台灣維持什麼關係?如果中國堅持自己的原則最重要,不惜與台灣人民的主流思想與意志衝突,對中國是不是一件好事」?這個說法反過來同樣成立,蔡英文必須思考,「什麼是對台灣最有利的事,如果堅持自己的想法最重要,不惜與台灣主流思考與利益衝突,對台灣、對民進黨是不是一件好事?」
兩岸關係繫乎兩端,對任何一方來說,都不可能要求對方全面退讓;「九二共識」就是在這樣的互利思考中得到的平衡點,各執立場但放下爭端。拒絕九二共識,堅持爭端,對台灣有什麼好處?對兩岸後後續的和平交流有什麼利基?
否定九二共識的蔡英文要宣示,當選總統後要透過民主機制凝聚的新的「台灣共識」,做為兩岸對談的基礎;她還說,國內共識是總統的責任,「總統不能宥於自己政黨的利益與思考,也不能預設立場。」有道理,總統選舉就是最重要的民主機制,當二○○八年馬英九當選總統的那一刻開始,全民已經用實際行動要求兩岸務實地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下全面開展和平關係。蔡英文和民進黨豈能宥於自己政黨的利益和思考,預設立場地認為只有民進黨的主張才是台灣的「主流思想」?
如果蔡英文還是想不清楚,或許應該參考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的論述:「歷經半世紀的共同生活,我們早已磨合出共識了!」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執著於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蔡英文和民進黨,到底承不承認中華民國一直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還需要困在獨立建國的魔咒中,反覆陷入無謂的政治爭議,破壞兩岸已經和平交流的繁榮局面嗎?
..............
蔡英文兩岸政綱模糊了台灣發展前景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昨天公布了「10年政綱」的兩岸政策相關篇章,其中對涉及兩岸關係重大事項的表述內容,採取了「模糊」、「迴避」的態度。設若蔡英文明年當選總統,並將此一政綱付諸實行,則台灣發展的前途也將一併陷於「模糊」。該政綱所帶來的「台灣前途不確定」疑慮,其實正是最令國人擔心之處。
蔡英文兩岸政綱的「模糊策略」,主要表現在有關「九二共識」和「ECFA」兩部分的論述之上。對於九二共識,政綱內容不置可否,蔡英文則以口頭補充說,九二共識並不存在,因而也就沒有接不接受、承不承認的問題。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一種「迴避」,意在淡化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的事實。惟較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民進黨這次也同時淡化了「台獨」的色彩,讓人感覺該黨終於逐漸認清現實,其立場並非僵化頑固。
對於ECFA,該政綱主張依民主程序,並在WTO架構下,作後續實行。蔡英文則補充說,ECFA已完成簽署並開始實施,已是既成事實,也是台灣對外之協議,因此民進黨若重新執政,將遵循民主程序、國際規範,處理ECFA相關事宜。其言下之意,是民進黨可以接受及續行ECFA。這本來是民進黨在立場上「趨向實事求是」的一大進步,但因政綱內容對這方面附加了太多條件,亦使ECFA的前景蒙上了濃重的陰影。
綜合來看,民進黨之不承認九二共識,其實就是ECFA後續實行的最大障礙。回顧過去,ECFA之所以能在2010年順利簽署,乃是因為事前兩岸雙方共同承認九二共識,因此而具備政治基礎。無可諱言地,ECFA的本質就是「政經合一」,將來如果九二共識不被認同,ECFA能否存續下去,會是一個大問號。
觀察蔡英文所發表兩岸政綱之所以刻意淡化九二共識,其動機似乎也是為了解開ECFA的「政經連環套」,讓ECFA走上「經濟歸經濟」的道路,不再受到政治因素的框限。但這樣的思維,在當前兩岸政治的現實環境下,其實是一種「賭注」,結局難卜。換言之,它將會把ECFA的存續與否和台灣發展的前途,都一起賭下去。
任何一個國家領導者的政策大方向,都必須明確和「可預測」,否則會讓舉國上下處在「不確定」的情境下,那就談不上投資興利和安居樂業。蔡英文對兩岸問題所採取的「模糊策略」,自然會讓民眾擔心「國家前途何去何從」。但願這不是民進黨過去「逢中必反」的另一種包裝,而是邁向「建設性調整」的第一步。往後如能改變過去的「一味強硬」,而改採「迂迴調整」的作法,就會讓人們樂觀預期,該黨下一步兩岸路線也許會更往中間靠攏。當然這在當前只是一種期望而已。
除此之外,蔡英文發表的兩岸政綱還有一項很有討論餘地,就是刻意強調「和世界一起走進中國」,也就是先結合國際資源,再一起進軍大陸市場。這樣的表述,字面上合乎邏輯,也是國際經濟戰略的選項之一,原本無可厚非。只是,蔡英文未來即使有機會執政,台灣掌握國際經濟資源的能力究竟有多少,乃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無法在實際執行上掌握充分的國際籌碼,則前述戰略就會成為空談。
蔡英文今年以來多次的外訪,行程中並未凸顯其與國際經濟圈的聯繫關係,因而人們不免質疑,民進黨將來即便有機會上台執政,其所能調動的國際資源,真能超越當前執政的國民黨嗎?反之,假若蔡英文外訪時,能夠積極拜訪國際大企業,或勤於和外國政治人物討論台灣外簽FTA事宜,則或許國人在這方面的疑慮會減少許多。
還有,民進黨以國際為前提和主軸的經濟戰略,亦可能會衝擊當前兩岸經貿體系裡已建立的「兩岸特色」機制,致使大陸執政當局徹底排除目前對台灣的優惠性考量,轉而以「完全對等」的國際慣例來處理兩岸經貿關係,屆時大陸對台開放多少,台灣就要同樣對陸開放多少,甚至連大陸農產品和勞工也難免要開放進來。這樣的開放,對台灣經濟必定造成極大的衝擊,也將成為台灣發展前景的一大考驗。對此,我們認為蔡英文應該秉持負責的態度,好好對總體政經算計一下「損益表」,千萬不要為了政治上的面子,而損傷台灣經濟的裡子。
.........
棄九二共識 能推ECFA?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發表十年政綱兩岸篇,並沒有提到任何可與對岸進行續談的基礎,包括早期北京提出的「一中原則」、目前國民黨在執行的「九二共識」、以及陳水扁時代提過的「九二會談的基礎」。因此外界比較關注的,就是她如果不提任何可與「九二共識」意義相接近的用詞,那麼一旦二○一二年輪由民進黨執政,她將以什麼樣的基礎,可與北京去談一些兩岸後續的事項,包括蔡自己也同意可以繼續推動的ECFA協議。
民進黨全盤否認有「九二共識」,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也不認為有所謂「九二共識」的存在。蔡說:「你要去承認一個不存在的東西,那也總有個道理」。所以,這個問題引發的爭議,應該包含三個層面來解釋:
第一,「九二共識」到底海基海協兩會有無達成一個共同可以接受的結論?這個問題討論了很久,兩岸也各自出書進行過還原歷史真相的辯論。嚴格來說,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在香港會談後,只能說雙方對「一中原則」如何運用在未來的協議簽署上,起碼是有了基本的相互瞭解,但還沒達到「共識」境界。兩會起初暫行同意的方案,是臺北提出的第八案:「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課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基會並建議「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述」。
可是真正這個問題達成了「共識」,是在事後兩會的函件往來,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六日海協會致函海基會,表示同意以各自口頭表達的方式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海基會則在同年十二月三日的回函中沒有再爭執到一中原則,但對於「一中涵義、認知」再度強調是「以口頭各自說明」,而且口頭說明的具體內容,是根據「國統綱領」與「一個中國涵義」文件的說明,「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這段史實充分證實臺北當時的確同意支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也可說,「九二共識」到了最後,的確存在有兩岸對一中支持的共同結論。
第二,過去兩岸對「九二共識」的爭執,是偏重在:到底應解讀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還是說「各自在口頭上表達體現一個中國的原則」。說起來,這二個不同的說明方式,是會產生不同涵義的結果。不過儘管是有點差異,但還是看到了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一個中國」,雙方是沒有太多不同意見,但表述涵義,彼此就有看法分歧:北京就希望因涵義確有爭議,雙方就不要再提,但台北則是堅持:自己口頭上表述時,說的就是中華民國。
這樣的爭執一直到了二○○八年六月,才因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希一通電話,同意以「九二共識」做為兩岸兩會復談的基礎,而有所突破。其實最後北京之所以讓步,肯捨「一中原則」而代之「九二共識」,也就是因為後者還是有「一中」的影子。所以,對蔡英文來說,不願接受北京的「一中原則」或台北的「憲法一中」,談不談「九二共識」有無存在或可否接受,已經沒有多大意義。
這個理由就是:早先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已經表達,民進黨如不接受「九二共識」,一旦執政,兩岸兩會將不會進行協商。而今年七月國台辦主任王毅在對芝加哥僑社的一場演講中,曾特別提到兩岸確認這一共識,是成為二○○八年後兩會恢復商談的重要前提。但是王毅也警告說:「推翻這一前提、否認這一共識,將難以想像兩會如何繼續通過平等協商解決兩岸間的各種現實問題」。
當然「九二共識」一詞是國民黨人蘇起所創,蔡英文與民進黨可以很合理的捨棄不用,但她必須也能提出一個「可讓兩岸可持續接觸」的基礎或用詞。否則「和而求同」如何和,ECFA如何續,恐怕民進黨智囊也很難想得出一個良方。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