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09 20:55:36瀏覽191|回應0|推薦0 | |
**** 陳博志:事實證明政府嚴重誇大ECFA的利益 收件者: 更多 收件人副本: 收件人你自己 標記的信件 2011/8/27 (六) 10:30 PM 信件內文
台灣智庫 看過陳董事長文章,有以下意見,謹供 參考
1.由這些實際資料看來,ECFA的成效很小,政府當初所說的ECFA之利益明顯嚴重誇大,而批評者的各種質疑則得到證實。 :的確,政府明顯嚴重誇大ECFA之利益,但是,民進黨.台聯黨也誇大ECFA之不利。如果,外勞政策能鬆綁,本外勞基本工資能脫鉤,鮭魚能返鄉,ECFA之利益絕對會很大,ECFA就不會是台灣之大害。
2.對中國投資不減反而快速增加,外國人來台投資大幅萎縮,國內投資停滯,而台商回台投資意願也大減,與政府當初的說法完全相反。 :台商回台投資意願也大減,主要原因就是外勞政策不鬆綁,本外勞基本工資不脫鉤,鮭魚無法返鄉。
3.而政府當初說簽了ECFA可和外國簽FTA,台灣才不會被邊緣化,但和其他國家的FTA仍未能簽,更重要是和先進國家的FTA更是毫無希望。政府對ECFA的各種吹噓已經破功。 :為何要主張<更重要是和先進國家的FTA..>,扁政府不與新加坡先簽FTA是一大敗筆,因為,新加坡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是很大的。韓國簽 FTA有分先進後進國家嗎,賺外匯還要區分先進後進國家,這是何邏輯?。
4.馬政府把ECFA的效益誇大了一百倍,證據已十分明確,馬吳實在應該向人民認錯道歉。 :蔡英文.民進黨提不出好的經濟政策,讓馬政府還在繼續誇大ECFA的效益。
5.很多媒體在大幅報導辯論內容的同時,卻故意漏掉這段和其他明確證明馬總統及其政策錯誤的段落,而假造馬總統辯得不錯的假象,並為其錯誤的政策護航。 :那場辯論會確實是馬勝蔡,蔡英文必須加油。
7.進行ECFA早收清單產品的採購,換句話說,要用政治介入採購來造出ECFA有效的假帳。然而馬政府這個謊言比事實誇大了一百倍,怎麼採購都不可能圓謊。國人可等著看他們再鬧笑話。 :這種批評說法無法說服中間.經濟選民。
8.ECFA並沒有使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更快。 :除了批評,為何不提出比ECFA更好的政策給蔡英文已爭取更多中間選民的票?(高為邦外勞鬆綁,鮭魚返鄉政策)
9.很可笑的是有人對這事實回應說,這表示ECFA沒讓我們更依賴中國。但沒有出口更多,何必要簽ECFA? :簽ECFA的目的不是為了出口中國比重更多吧
10.政府去年宣傳ECFA的另一個說法是簽了ECFA就可以少去中國投資,外國人就會願意大量來台投資,而國內投資可以增加。當時我曾具體地指出政府所用的研究方法根本錯誤,但政府充耳不聞。 :不只是因為政府所用的研究方法根本錯誤吧?而是,馬政府繼續用扁政府錯誤的外勞政策,鮭魚不能返鄉,因為ECFA產業外移至中國更加嚴重。鮭魚不返鄉,台灣產業繼續外移中國,外國人怎麼會願意大量來台投資?
11.經濟部對台商的調查也顯示,今年願回台投資的廠商由去年的17.2%下降為10.4%。 :一樣是外勞政策不鬆綁的結果,國民黨羅淑蕾立委提案本外勞基本工資脫鉤勞基法修法案,建議蔡英文主席應該要求黨籍立委贊成該修法案,並公開宣示下個會期推動外勞政策鬆綁,歡迎台商鮭魚返鄉。
12.由此種種數據,都明確指出ECFA非但未提高對台灣的投資意願,反而讓它下降。台商回答不願回台投資的首要原因是「公司整體營運規劃」,因此不願回台投資的廠商去年有37.1%,今年上升到47.4%。當初我對ECFA的批評即指出,ECFA降低關稅的結果,廠商更會利用中國低成本生產再回銷台灣,而更不想在台投資生產,如今不幸言中。 :台商回答不願回台投資的首要原因是「公司整體營運規劃」,的確是「公司整體營運規劃」,外勞政策不鬆綁,外勞工資高且東南亞外勞數量不夠,這就是「公司整體營運規劃」的最主要因素,民進黨不應該繼續反對外勞政策鬆綁。否則,台商.中間選民.經濟選民..,會像2008年總統大選一樣,再給民進黨教訓一次。
13.政府曾說簽ECFA之後我國即可和其他國家簽FTA,當時我曾主張政府要就這點取得中國方面具體的保證,最好是讓ECFA和我國與美日歐等先進國家的FTA同時生效。 :當時我曾主張政府要就這點取得中國方面具體的保證?台灣的政策還要中國保證?中國會保證?中國的保證能相信?
................
陳博志:事實證明政府嚴重誇大ECFA的利益
看雜誌NO.094期
ECFA已經簽超過一年,生效也已半年,和其成效相關的各種相關資料逐漸發表。由這些實際資料看來,ECFA的成效很小,政府當初所說的ECFA之利益明顯嚴重誇大,而批評者的各種質疑則得到證實。現在資料顯示,我國由ECFA得到的關稅減免利益只有馬總統所講的百分之一;對中國出口非但沒有相對比其他國家成長更快,反而成長較他國對中國之出口慢,也較台灣對其他國家之出口慢;對中國投資不減反而快速增加,外國人來台投資大幅萎縮,國內投資停滯,而台商回台投資意願也大減,與政府當初的說法完全相反。而政府當初說簽了ECFA可和外國簽FTA,台灣才不會被邊緣化,但和其他國家的FTA仍未能簽,更重要是和先進國家的FTA更是毫無希望。政府對ECFA的各種吹噓已經破功。 馬總統和吳院長為了向人民推銷ECFA,2009年到2010年間數度說,簽了ECFA我國每年單只對中國出口就可節省3000億元的關稅。如今ECFA已生效,據中國統計,今年一到五月我國對中國出口因ECFA得到的關稅優惠為2.81億人民幣或12.6億元新台幣。這金額實在很小,換算成整年可能得到的優惠大約只有30億元新台幣,也就是馬吳所說的效益的百分之一。馬政府把ECFA的效益誇大了一百倍,證據已十分明確,馬吳實在應該向人民認錯道歉。 但他們一定不會道歉,因為他們的錯誤不是現在才被揭發的。早在2009年馬政府講出這種說法之後,我即曾數次撰文或演講指出他們的錯誤。我曾明確指出,財政部對立法院的報告只說會節省1047億元,而財政部還未考慮外銷退稅等因素,因此實際可節省關稅還要更少,可見馬吳的3000億是嚴重膨風。但馬政府完全不理會這種批評。2010年4月1日愚人節,馬總統還是繼續說可節省3000億關稅。 4月26日雙英辯論,蔡英文主席明確指責馬總統這項數字錯誤,但馬總統不敢答覆。蔡主席連問三次,馬總統完全逃避這個問題,卻也不願認錯。國家決策這樣依錯誤極大的數據推動已十分可怕,更可怕的是雙英辯論之後,有很多媒體在大幅報導辯論內容的同時,卻故意漏掉這段和其他明確證明馬總統及其政策錯誤的段落,而假造馬總統辯得不錯的假象,並為其錯誤的政策護航。
現在具體資料已明確證明馬政府不是無知吹牛,就是說謊。這百倍的謊言被揭穿了,但馬政府當然還是不可能認錯。他們會淡化甚至掩蓋相關的消息以掩耳盜鈴,他們會開出更長期的支票來逃避,他們會找各種理由或更大的謊言來硬拗。而更厲害的是中國已派出他們的商務部副部長,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的名譽長蔡耀平率團來台,進行ECFA早收清單產品的採購,換句話說,要用政治介入採購來造出ECFA有效的假帳。然而馬政府這個謊言比事實誇大了一百倍,怎麼採購都不可能圓謊。國人可等著看他們再鬧笑話。 關稅的節省是ECFA這類自由貿易協定最主要的利益來源,節省的關稅既然只有預想的百分之一,只有對中國出口值的不到千分之一,整體的利益當然也比政府預想的小很多。更何況ECFA造成的傷害卻不見得像關稅的利益這樣比預想的小很多。事實上政府當初根本忽略了多數可能的傷害。所以政府期待的ECFA之其他利益不是變小而已,而是很可能成為反效果。
自由貿易協定應使我國產品得到優惠而比其他國家產品取得簽約國更大的市場。然而今年上半年ECFA早收清單539項產品(也就是得到減免關稅之產品) 我國對中國的出口成長13.2%,但和中國沒有自由貿易協定而須納關稅的南韓對中國出口卻成長29.4%,日本雖受地震破壞,也仍成長16.1%。而中國自台日韓之外進口的這539項產品也成長22.4%。ECFA並沒有使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更快。 而就所有出口產品整體來看,台灣在中國進口的佔有率,由去年的8.3%降為7.4%,表示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低於他國。對中國出口成長率較低的現象也並非我國整體出口表現不佳所造成。今年上半年我國總出口成長16.9%,但對中國出口成長才10%。所以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ECFA都未使台灣在中國市場真正得到好處。很可笑的是有人對這事實回應說,這表示ECFA沒讓我們更依賴中國。但沒有出口更多,何必要簽ECFA? 政府去年宣傳ECFA的另一個說法是簽了ECFA就可以少去中國投資,外國人就會願意大量來台投資,而國內投資可以增加。當時我曾具體地指出政府所用的研究方法根本錯誤,但政府充耳不聞。如今資料會說話,對中國投資去年比前年增加101.9%,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成長24.1%。外人來台投資去年比前年萎縮21%,只有2007年的四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只比去年同期成長2.26%,也就是今年外人投資大致仍有2007年四分之一的水準而已。行政院主計處預估今年全國固定資本形成毛額即投資總額按2006年價格估算為26161億元,比去年減少約1%,也低於2004年至2007年各年水準。而扣除折舊之後的淨投資更只有2007年的62%。經濟部對台商的調查也顯示,今年願回台投資的廠商由去年的17.2%下降為10.4%。 由此種種數據,都明確指出ECFA非但未提高對台灣的投資意願,反而讓它下降。台商回答不願回台投資的首要原因是「公司整體營運規劃」,因此不願回台投資的廠商去年有37.1%,今年上升到47.4%。當初我對ECFA的批評即指出,ECFA降低關稅的結果,廠商更會利用中國低成本生產再回銷台灣,而更不想在台投資生產,如今不幸言中。 政府曾說簽ECFA之後我國即可和其他國家簽FTA,當時我曾主張政府要就這點取得中國方面具體的保證,最好是讓ECFA和我國與美日歐等先進國家的FTA同時生效。但政府卻一意相信中國,或誤導人民說有ECFA就可以有與其他國家之FTA。如今和其他國家的FTA一事無成,和先進國家的FTA更連影子也沒有。結果當年說不能和外國簽FTA台灣就會邊緣化的政府卻改口說沒有和外國簽FTA沒關係。 由此看來,ECFA才簽一年,馬政府嚴重誇大其利益的事實已經鐵證如山。去年我曾要求監察委員調查政府宣傳ECFA時的各種誤導和錯誤決策,但無下文。如今鐵證如山,監察院王院長要不要起來動一動?
--------------------------------------------------------------------------------
專訪東莞市台商協會會長葉春榮:撐兩年 台商就活了 2008-10-18文/劉軒彤 《先探》雜誌
大陸台資企業科弘倒閉,曝露出台商處境的艱難,這只是冰山一角,未來仍會有更多衝擊考驗著台商,甚至影響到台灣母公司,本刊特專訪最大的台商協會「東莞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葉春榮,為讀者解讀台商目前處境。
如果不是十月份要在台北接待六個大陸參訪團,葉春榮應該早就趕回大陸,處理那數不清、大大小小的事情了。
自從去年十一月擔任東莞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後,葉春榮除了要照顧自己的公司,還得協助台商解決疑難雜症,此時正是多事之秋,才上任不到一年,協會經手的台商申訴請願案件,竟多達一·八萬件之多,而過去十多年,平均每年不過一·二萬件。
這高出的五○%事件,足以證明台商目前的處境有多艱難,用人心惶惶形容也不為過,也難怪當記者問及台資企業科弘倒閉的感想時,葉春榮的態度,有一種「一點也不意外」的無奈。
「去了大陸經商就會有感受,全世界企業到大陸投資,最沒保障、最無尊嚴的就是台商,到現在為止,政府幫不了什麼,只能靠自己。」,這股使命感,支持葉春榮繼續為台商權益奔走。
今年八月份,大陸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邀台商座談,會中台灣重量級企業領袖郭台銘、蔡宏圖、尹衍樑、辜成允等人都到了,葉春榮也是座上賓,被邀請上台發表意見的企業家,多半談的是各自公司面對的問題,只有葉春榮從台商全面性的角度,一次向王岐山提出十一點建言。
他敢說,也必須說,因為再不說、再不爭取,只怕台商都活不下去了。
這次台商科弘倒閉,只是冰山一角,事件會鬧大,是因為科弘留下的債務驚人,然而實情是,有更多的小型企業,早已不堪艱困環境,關門大吉。東莞是台商發跡的根源地之一,擁有最多的台商,東莞台商協會,也是最具規模與制度的台商協會,葉春榮說,單是東莞六千七百家台商,這一年來倒閉的就超過一成,而且數目持續增加中。
他又說,東莞因為早開發,很多台商是偷跑去的,對法規的執行不嚴謹,而且大多為中小企業、來料加工為主,「中國前總理朱鎔基甚至說過,來料加工是中國大毒瘤,對稅收無幫助」,這種種的背景,讓東莞台商在這波大陸政策轉變、全球經濟不景氣中,承受更大的壓力。
問題與困難蜂擁而至,持續困擾著台商,面對大環境驟變,葉春榮不勝欷歔,他說:「台商面對的困難,比想像中嚴重,而這些問題出自大陸本身。我記得去年四、五月間,大陸海關總署發文降低出口退稅二%至六%,接著,六月份商務部也發文,將大部分行業的出口退稅率降至零,以台商最多的東莞市來說,四○%的行業都受到影響。你想想看,十五%的出口退稅,一下子降到零,衝擊不大嗎?
四政策大轉變,台商壓力根源?
其次,中國政府也宣佈出口要繳保證金,一千萬美金要繳一五○萬美元,這樣下去,大小廠都會死,愈大的廠愈受不了。後來雖然因為影響過劇,政府並未實施,改為找銀行擔保,但是擔保還是要付出○·五%至一·五%不等的費用,總是多一筆負擔。
緊接著,○七年六月以後,人民幣開始升值,迄今超過二○%,隨後在○八年一月,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降出口退稅、添保證金、升值、合同法四個政策集中在半年內發佈,誰承受得了?我們估計,因為這四大方案,企業經營成本增加五%至三五%不等,平均約二○%,微利時代,怎麼活?」
真是政策轉變害慘了台商,不過,葉春榮倒是要糾正外界的誤解,他說,這四大變化是適用在所有企業,不是只針對台商,只是因為這些新政對外銷(出口)影響最大,因此感覺上台商衝擊很大。
葉:「其實大陸的法令是公平的,但台商活不下去,問題出在執法不公平。我舉例來說,若有台商企業被檢舉不合勞動合同法,馬上就得辦,可是本土企業與地方官關係佳,總有模糊空間,就像媳婦與女兒終究有差別,所以本土企業成本比我們低,衝擊很大。」
成本一下子大增二成,的確壓垮了不少台商,據悉大陸已有多家台商倒閉,有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長甚至告訴記者,現在大陸台商最大的目標,就是讓自家公司不要成為那被淘汰的三分之一,「只求先活下來再說」。於是,我們不禁要問葉會長,從東莞最大台商聚集地的角度來看,倒閉潮,到底過了沒?
倒閉潮,過了沒? 第一波最大倒閉潮已過
葉春榮:「現在是台商最艱難的時刻,因為剛剛講的四點已經造成重大負擔,偏偏又來了原物料價格大漲、全球金融風暴,簡直是雪上加霜,前面說的四個政策只是增加成本,但隨後而來的金融風暴,卻是需求硬生生下降,我聽說有些公司訂單減少四○%到五○%之多。因此,現在環境是相當危險的。
東莞台商有六千七百家,最近一年東莞倒閉的企業則超過二千家,其中有三成屬於台商,反倒是港澳商因為規模普遍較小,倒閉的比例更高。我舉東莞的例子,當然不是說代表全部台商,然而基本上各省市的台商壓力都差不多,只是程度不同。
我認為台商第一波最大倒閉潮已經過了,就是在去年四個政策重大轉變後陸續發生,接下來的問題回到我剛說的全球景氣,這已非我所能預估,因此會不會再有倒閉潮?我認為會有,只是程度多大,要看全球景氣變化。不過我的看法,不管這波景氣怎麼走,能撐過二年(到○九年底)的台商,應該就會活很久了。」
葉春榮認為,台商的淘汰賽,不見得是壞事,因為中國開放十五年來,全球都在用廉價品,大家到大陸都有兩個共同點,一是無限擴充,二是無限殺價,「就算沒有金融風暴,也要死一些企業,割喉戰本來就會出問題,只是不會像這次來得這麼急,市場重新洗牌也好,二年後不正常企業結束,就會回歸正常。」
大環境就是如此,只得各憑能耐,葉春榮也因此指出了台商因應變局的五個方法,讓人既好笑又無奈的是,倒閉、結束營業,也是他口中五個因應變局之一。
因應方法? 就地升級、外銷轉內銷
葉春榮:「面對困難,有五個因應方法,倒閉、結束、外移、內遷、就地產業升級。○七年初,中國政府是有很多政策將台商引到內陸,立意雖好,但是配套還不夠,要知道,內遷、外移沒有那麼容易,要再弄一個資本額蓋新廠區,有多少人有本事?外移到越南嗎?十五億人口都找不到地點,轉到八千五百萬人口的地方投資,何況又是素質、配套措施更不佳的地方。
所以以東莞台協的立場,我們認為協助會員就地升級速度最快,再不就是從外銷轉內銷,畢竟中國未來是最大市場,我們又已在產業縱橫三○年,從外銷轉內銷,是最快的轉型方式。 這部分,東莞台協結合了台灣生產力中心、貿協、工研院等等,舉辦了多次講座與企業診斷,也正透過貿協做調查,看看是否能結合台商之力,打出集體品牌。
之所以會祭出集團品牌這一招,是因為在中國打品牌本就相當困難,收款更是大問題,產品賣到大賣場,上架費也貴的很,所以如果我們台商能成立一個大賣場,比方說東莞台協大賣場,可以降低大家的風險。
我想過,打集團品牌最大成本是廣告,我們可以利用東莞電台,再打進其它二、三線城市,只要做起來,又是一條活路。當然,這些工作必須要找兩邊政府,兩邊政府若都能配合,成功機率更大。」據悉,由於處境太過艱難,台商焦慮之虞,對台協舉辦的各種產業轉型、升級講座,可是較往常捧場的很!
助力或阻力? 亟盼政府心態打開
提到兩岸政府對台商的協助,葉春榮有很多話想說。也許是到處請願、談判多,得到的具體回應有限,葉春榮言談間,多了些許激動。
葉:「今年八月廿八日我參加國務院舉辦的會議,我向中國副總理王岐山提出十一點建議,其中有關勞動合同法,我說不該溯及既往,因為當時實施不到二個月,一夕之間山東韓商就倒閉一百多家,我說法令太沉重,公司、地方、中央是三輸呀!○七年第二季開始陸續施行的四個政策,到今年年中,中國政府警覺到,很多企業都倒了,證明政策太急,後果嚴重,因此需要修正,今年六月恢復紡織業出口退稅,就是一例。
回到我剛說的,其實東莞市政府已有動作在幫我們,比方說,八月一日起規費少收七億人民幣、提撥十億人民幣補助,另外,又提撥五○億人民幣做中小企業放款。
東莞台協也與市政府合作,向大陸中央申請六個物流保稅點,並建議十七%的稅先賣後繳。如果申請下來,台商內銷就不用繞經香港,也可節省七到十天的作業。我不敢說我們的努力一定有成果,但總是要往正確的方向去規劃。
至於台灣政府,目前仍淪於意識型態,其實不管藍綠,只要心態一開,很多事就解決了。 舉個例子,政府希望台商回台投資,設營運總部有優惠,可是限制是什麼?第一,年營收十億元以上,第二,每年支出五千萬以上,這都可以接受,但公司五○%員工要大學以上畢業,這是什麼怪門檻呀?這樣中小企業根本回不來。
最重要的一點,政府要求基本工資要與外勞掛勾,外勞申請有限制,薪水也要與基本工資一致,但這些其實是可以用特區等方式解決,稅跟工資問題不解決,要台商怎麼回來?法令要鬆綁嘛!我真的很憤慨,也覺得很奇怪,政府到處去招商,人家要求什麼都答應,把外資當寶,卻把我們這些想回來的台商子弟兵當草!」
葉春榮說,政府一直號召台商回台掛牌,他本來想在東莞弄個二○家台商回台上市,但依現在的法令政策,「會害死那些公司」,所以,他打了退堂鼓。記者也好奇了,接觸那麼多台商,又曾經打算推動二○家企業回台上市,那麼,他應該也清楚,先前國內期待的台商回台投資置產,進而帶動台灣經濟繁榮,究竟當事人心中怎麼想?
台商心聲? 稅制不改回台難
葉春榮:「我必須說,要台商回台置產、投資,沒那麼容易。台灣官員的心態,只想揀軟的,回台投資,如果有一億元,營所稅二五%,萬一不小心暴斃,再課四○%的遺產稅,六千五百萬元不見了,換做是你,你會回來嗎?
我估計在海外的台商資金,至少有一千億美金不會回來,除非政府在稅制上有所改革。以我個人而言,我是希望遺贈稅降到○或十%間,但只要降到十%,我個人就願意回來。全世界的投資者,基本上還是怕共產黨,總是不太放心,如果台灣的金融能放寬、海運能放鬆,稅也放鬆,又自由風險又低,我想,不僅是台商,全球資金都會來。」 ......................... 2011-1-22 海外生產比重過半的愚蠢政策 在馬政府與民間經濟學者爭辯台灣經濟發展政策及方向之際,經濟部前天發布統計,指去年我國國內接單,但在海外工廠生產的比率高達五十.四三%,不但首次突破五十%,也顯示即使外銷訂單金額創新高,超過一半的產能是在國外營運。同一天發布的另一項統計也顯示,去年僑外投資金額減少二十.五六%,對中國投資金額卻激增一○一.八七%。這兩項統計足以反映當前台灣經濟的現實,甚至是病態,深值國人警惕。 最嚴重的現實,是總體經濟數字容或有亮麗的一面,真實狀況卻不然,不但隱藏危機,而且對一般庶民來說,這些統計數字所突出的「榮景」,卻「看得到、吃不到」。誠然,海外生產比率過半,代表台灣廠商積極佈局海外,加上外銷訂單熱絡,業者隨之大發利市,股票投資人也可能受惠;但另一方面,由於大部分生產活動在國外進行,國內就業機會並未隨之增加,上班族及年輕人薪資所得欲增不易,貧富更為懸殊。因此,廠商接單創新高雖是好事,海外生產過半卻不免導致「肥了老闆、瘦了員工」,對整體經濟不利。 這種海外生產的惡果,不僅台灣為然。美國從兩年半前的金融危機邁向復甦之路,也面臨類似經濟困境。根據標準普爾公司最近報告,美國五百大上市公司的營! 收,有四十七%來自海外。在經濟學者所強調的「無國界經濟」或全球化營運的過程,工商業者為了提升競爭力,不再在意工人、顧客及投資人的國籍,只求達成公司的營運目標,海外生產成為趨勢的結果,對美國勞工的依賴程度降低,國內僱用不增,民間消費減少,最後不但導致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榮景也不是由大多數人所分享。其結果是,總體經濟容或已從金融危機復甦,公司獲利回升,失業率卻高達九.四%,有一千五百萬人仍找不到工作,形成「沒有就業的繁榮」,不是多數人能分享的繁榮。 台灣版的海外生產,經濟社會惡果更甚。由於我國海外生產比重偏高,資訊通訊業甚至將近九成,筆記型電腦生產基地幾乎不在國內,投資既不在台灣,資金、消費、就業都隨之外流。更不利的,工商界把佈局中國當做國際化的全部,「中國化就是全球化」的結果,海外生產集中於工資明顯低於我國的敵對中國;受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明顯作用,不但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薪資所得也受拉扯而倒退,都是近年極其明顯的事實。馬政府最近頻頻為去年經濟成長率「將近十%」而吹噓,這當然是與前年負一.九三%的歷來最低數字相比的結果,而不論就業與所得,一般人民仍然對所謂景氣回春「無感」,卻! 只見房地產、民生物價一直上漲,這就是台灣版的「無國界生產、無就業復甦」。 海外生產比率太高的效應,不但反映在對經濟復甦的利益分配及感受不同,也導致經濟社會更大的分歧,除了貧富懸殊造成對立及不安,公司投資人或老闆的自身利益與母國社會勞工及消費者的需求產生差距,「商人無祖國」的唯利是圖作風更為明顯。以往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老闆與員工榮辱與共,有如企業家許文龍所強調,他「決策的原則是:對股東有交代、對員工及公司有利」,或美國通用公司威爾森(Charlie Wilson)名言「對美國有利的,對通用也是好的;反之亦然」,這種企業家倫理正面臨考驗。 四十年前在季辛吉等人運作下,為牽制蘇聯,美國積極拉攏並與中國交往,如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債主,匯率、智慧財產權、人權等讓美國不滿,外交與安全且常起齟齬而令美國頭痛。最近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往訪之前,國務卿希拉蕊被新聞媒體問到美中兩國究竟是友是敵的問題,她避而不答。以美國之強大,對中國猶戒心不減,台灣產業大膽西進,馬政府且全面傾中,去年對中國投資倍增,主因即年初放寬不動產、金融及面板前往中國投資限制的結果,而今年ECFA實施必然導致第二次產業大量外移,使海外生產比率不斷升高。美國當年打算把中國變成國際社會負責任成員,至今未成? A且自找麻煩,已屬不智;台灣把經濟籌碼及未來完全放在敵國,真是利敵損我的愚蠢政策。 ...........................
最需要人力的就是鴻海的代工廠,但是,為何郭台銘寧可耗費鉅資在台灣建立<無人工廠>,卻從來不跟政府府吭一聲 「外勞鬆綁」?是否不便明說,而用蓋「無人」工廠的提案和質問政府特區「特」在哪裡暗示政府?台灣產業鏈 完整,MADE IN TAIWAN 的形象也比 MADE IN CHINA 值錢,不僅氣候和人文條件優於中國,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政治環 境也比在中國投資安全,缺的「東風」就只有基層人力一項了。 Js. ..................
Subject: 現在連美國、韓國、日本都在檢討製造業外移
..............................
〝現在連美國、韓國、日本都在檢討製造業外移....〞台灣的政客、學者還不知與時俱進,整天只會抱殘守缺喊產業升級、企業轉型、兩兆雙星嗎?引領台灣產業升級的李國鼎成立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是 1979 年距今 31 年, 請問 31 年前和今日科技和國際情勢差別有多大?還能照本宣科嗎?
如今最會做生意的台灣首富,全世界電子資訊產業....代工巨人郭台銘董事長,他的講法和高為邦.馬凱、蔡松棋.陳瑞聰.王振堂.宣明智.葉春榮....學者專家.企業家.會計師 .台商會長...等不謀而合這意味著什麼?
郭董愛生產不愛房產 工廠要遷台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 2010.06.09 08:24 am
鴻海昨天股東會有小股東帶著「企畫案」向董事長郭台銘提案,還建議郭應該投資房地產,但郭台銘表示,他不考慮進軍房地產,要專注本業,並計畫把在大陸的部分生產遷回台灣,以「無人工廠」運作。
郭台銘還說,面對大陸沿海工廠薪資上漲壓力,鴻海將加速分散風險,除遷往大西部外,也打算回台尋找地點,把部分生產遷回台灣,以「無人工廠」運作。他表示,現在連美國、韓國、日本都在檢討製造業外移,台灣不能放棄製造業。
股東會後他也指出,政府不要讓台商回來只投資房地產,應該鼓勵回台做製造業,他支持成立經貿特區,但要有誘因吸引廠商進駐。
郭台銘表示,大陸工資上升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台商有製造業優勢,政府可設置經貿特區吸引台商回流,周邊服務業也可一起發展;不過,政府要告訴業者,特區的「特」在哪裡?
他還說,大家都說製造業毛利率低,常要「保三、保四」,但全球的製造業都是這種利潤,韓商背後有國家支持,但他投資液晶面板,一毛錢也沒跟政府要過。
股東提議鴻海進軍房地產,郭台銘表示,他認為應該專注本業,不考慮投入不了解的行業。目前鴻海投資與房地產有關的只有光華商場數位新天地,未來為因應大陸內銷市場,會在一、二級城市仿照數位新天地蓋幾十座商場,鴻海的萬馬奔騰計畫就鼓勵員工回鄉開一萬家通路店面。
熟悉郭的人士指出,郭董確實不想靠投資房地產致富。昨天記者問他為何不愛房地產,他答「因為我天生命苦!」
郭台銘也指出,因為不投資房地產,有朋友說他少賺人民幣一百億元;但他在中國大陸沒有一平方米的個人房子,都住在公司宿舍,傳說他在大陸買了房地產,都是誤傳。他認為要專心本業,就連買私人飛機都是為了公務自費買,連油費都沒花到公司的錢。
.................! ...................................................... 如你所說,綠營有林向愷和黃天麟這些〝國師〞,最後開放外勞政策的可能是國民黨不是民進黨。 js. ................... 劉憶如:加強經貿特區鬆綁 2010年5月26日‧星期三
〔中央社〕對於吸引外資來台投資,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表示,兩岸正洽簽ECFA,加上營所稅17%,都比韓國更具優勢;未來將持續推動經貿特區鬆綁,並加強讓國際了解ECFA對台灣的優勢。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劉憶如今天第一次到立法院備詢,不少立委提及兩岸經濟協議(ECFA)問題。
劉憶如表示,台灣正和中國大陸洽簽ECFA,比韓國早了兩年,加上台灣營所稅已降至17%,韓國還是22%,這些都是台灣比韓國有優勢的部分。
她指出,現在要加強讓國際知道ECFA簽訂後來台灣投資的好處,也將推動經貿特區條件鬆綁,「台商特區」也正研議中。
劉憶如表示,台灣製造 (MIT)的標章至少幫助產品價格提高15%;ECFA在談原產地證明,台灣若能成為製造業組裝的最後一站,在全球運籌布局趨勢下,國際企業和台商都會願意來談投資。 ...................................
爭鮭魚回流 藍委:外勞薪資脫鉤 2010-06-10 13:34 中央社
中國大陸勞工近日來要求提高薪資,經濟部有意協助台商「鮭魚回流」,國民黨籍立委林郁方今天表示,政府可考慮以外勞與基本工資脫鉤,爭取台商回流。
富士康最近發生多起跳樓自殺事件,富士康祭出調薪安定人心,引發中國大陸勞工要求提高工資的浪潮。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也表示,政府願意在土地取得、行政效率、降低外勞僱用成本等措施,協助台商鮭魚返鄉。
林郁方表示,台商在工資、土地價格等考量之下,離開中國大陸是可能的;但是鮭魚不一定就會返鄉,台商還是有可能選擇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其他國家,政府必須特別注意。
林郁方說,中國大陸的工資再高還是比台灣低,因此政府可以考慮外勞薪資與本地勞工基本工資脫鉤、為廠商取得土地等問題,提供台商更好的投資環境,爭取台商回流。
國民黨籍立委徐中雄認為,大陸在廉價勞工的優勢消失後,加上政策多變,台商會產生很大的回流潮。徐中雄認為,政府要爭取台商回流,必須要先改善投資申請的行政效率、建立單一窗口,並做好土地規劃。兩岸在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能解決關稅問題,對台商也是很大的誘因。
..................................................... 2008/10/30 09:32
拼經濟 救失業!
高為邦
新政府上台以來,失業率不但! 沒有向3%的目標漸漸減! 少,反而快速上升超過4%,加上全球金融風暴,年底前失業人口會增加到五十萬人。勞委會王如玄主委日前提出「立即上工計畫」,只要企業僱用一名本國失業勞工,政府就每月補助一萬元,期望協助一萬名失業者就業,工總理事長陳武雄立即認養五千名,但是同時要求政府檢討放寬外? 珗等峟郃謘A凍結基本工資、並與外勞脫鉤。王主委僅神秘微笑,以政府有一套機制判斷這些請求的適當性來回應,顯然心中早有定論:這些產業界一再提出的請求,只對企業老闆有利,對台灣勞工有什麼好處?
政務委員蔡勳雄為了進一步壓抑失業率攀升,預計砍掉外勞3.5萬至5萬人,以本勞取代,企業增加的支出由政府負擔。2004年陳水扁為了爭取勞工選票,提出減少外勞以增加本勞的就業機會,當選總統後,! 前勞委會陳菊主委就毅然執行,造成中小企業倒閉而怨聲載道,失業人口不減反增,結果前勞委會李應元主委出來收拾殘局,不但恢復更增加了外勞人數。難道勞委會忘了這段教訓?硬是要產業界與老弱殘障需要外勞看護的家庭再承受! 一次折磨!
不管是王如玄的主張:以補貼企業來僱用失業者,還是政務委員蔡勳雄的主張:以補貼企業僱用本勞以取代外勞,都是拿納稅? H的錢圖利少數僱主,且不論其公平性及執行上的困難,即便可行,也只能暫時解決三到五萬人的就業問題,與五十萬失業人口相比,可說是杯水車薪,既不能治標更談不上治本。
企業界的訴求有那! 麼可怕嗎?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鉤,放寬外勞僱用限制,增加外勞人數,這樣的訴求難到只對企業主有利嗎?
今年2月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王振堂〈宏碁董事長〉、常務監事宣明智〈聯電董事長〉與常務理事陳瑞聰〈仁寶總經理〉開記者會向兩黨總統候選人呼籲,如果外勞政策可以鬆綁,外勞人數比重允許提升到六成,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鉤,那筆記型電腦產業就可以回流台灣並同時具有國際競爭力。筆記型電腦產業回流台灣對台灣有什麼好處?與失業率、經濟成長率、國民所得有什麼關係?
筆記型電腦業及其協力廠商在中國僱用150萬名員工,如果能回來台灣,即使只僱用四成本勞,也創造了六十萬個! 台灣人的就業機會,遠超過目前四十多萬的失業人口,馬總統失業率低於3%的競選承諾不就輕易達成?!
去年台商生產一億台筆記型電腦,一台平均出產價五百美! 元,總產值為五百億美元或一點六二五兆元新台幣〈以匯率1美元兌換32.5元新台幣計算〉,除以今年預估國民生產毛額〈GNP〉十三點四八兆元新台幣,就有12%經濟成長率的貢獻,若分四年回流台灣,每年都可以增加3%的經濟成長率,這僅是一個產業回? y的貢獻!馬總統經濟成長率高於6%的競選承諾不就迎刃而解!如將五百億美元除以二千三百萬人口,就得到美金2,174元,這就是一個產業回流對國民所得的貢獻,對馬總統三萬美元國民所得的目標不就邁進了一大步。
以上分析已經清楚說明,外勞薪資與本勞薪資脫鉤,增加外勞人數,不但不會剝奪本勞的就業機會,反而因為有外勞的支援,部分出走的產業就能回來,本地的產業也因此茁壯,其結果就會把就業的餅做大了,台灣的失業問題自然消失,台灣的經濟不但能脫困還能再創奇蹟。
過去中小企業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現在能否重新站起來,再創榮華富貴,但看馬英九總統的智慧與魄力!
〈作者為台商http://tw.myblog.yahoo.com/weipangkao/〉
..........................................
沒有產業 沒有經濟 自由廣場 2008.2.28.
高為邦
當「大溫暖 大投資」政策提出前,我多次建言:先有成功的產業大投資,才有財力推動大溫暖的福利政策。要想台商回流或吸引外商投資,先得解決產業缺工問題,尤其是具有競爭力的基層勞工。
在2006年中秋節海基會舉辦中國台商協會會長座談會上,我再次呼籲政府,嚴肅考慮將外勞工資與本勞工資脫鉤,大量引進外勞,讓台灣產業重獲國際競爭力,「大溫暖 大投資」政策的近程目標,2009年二萬美元的國民所得,才可以達成。如果當權者當時沒有將我的建言視為嗆聲,並能虛心檢討並接受,五個月後,在立委的質詢下,經建會何美玥主委會驕傲的表示目標既將達成,而不是尷尬的承認,2009年國民所得達到二萬美元的目標是做不到的。
最近行政院開會檢討台商回流的措施與成效,經建會葉明峰副主委表示,台商回流已經逐漸? X大,從2006年6月到今年1月底,向政府接洽要回台灣投資的廠商超過一百家,總金額約一百億新台幣,若換成一年基礎,要回台投資為六十三億多元新台幣或二億美元,這樣的成績單令人滿意嗎?去年一年投審會批准到中國投資的總金額是九十九點七億美元,兩相比較,從中國回來的投資只是去中國投資的百分之二,這表示台灣資金在嚴重失血!台灣產業還在加速外移!
日前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王振堂、常務監事宣明智與常務理事陳瑞聰開記者會向兩黨總統候選人呼籲,如果外勞政策與薪資可以鬆綁,外勞比重提升到六成以上,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鉤,就能吸引台商回流台灣。王振堂說,公會內部預估,以會員公司、協力廠商和家屬計算,可影響的投票數在一百萬票以上。
外勞政策鬆綁,僅電腦公會所! 能直接影響的選票就有一百萬張,那間接影響的選票有多少?因投資環境改善,其他台商產業也能夠回來,就業機會頓時暴增,無論是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或中年失業者都能找到工作,因而受惠的選民又何止百萬?國家稅收大幅增加,不論是謝長廷的幸福經濟或是馬英九的十二項經濟建設,才會落實而不淪為空頭支票,受到照顧的弱勢族群能不感動叫好?他們手中的選票可是有數百萬張!
拼 經濟豈是一句口號,如果不能排除障礙,改善投資環境,留住台商產業,再多的口水都是沒用的。沒有產業就沒有經濟!提醒兩黨經濟政策智囊團,不要明察秋毫之末卻不見輿薪!更不要因為你們的錯誤判斷造成台灣人民的持續痛苦!
〈作者為臺灣投資! 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協會網站www.vica.org.tw〉
..........................
2010-12-26 胡勝正:ECFA讓更多大廠外移中國 〔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馬政府聲稱經濟表現亮麗,前經建會主委、中研院院士胡勝正昨認為,這些數字其實反映多數民眾鬱卒、悲哀;經濟將由無感復甦走向「有感震盪」,就業成長緩慢,貧富差距也將加大。
批馬的經濟數字是反映民眾鬱卒
胡勝正還說,兩岸簽署ECFA後,並未如馬政府宣稱的根留台灣,反而出現更多「大廠」外移中國的現象。雖然台灣的產品輸往中國免稅,但在中國生產的,進入台灣也免稅;甚至到東協也免稅,當然更增外移中國的誘因。
胡勝正昨應邀參加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舉辦的「台灣的方向:二○一○年的回顧與展望」座談上發表專題演說。
胡勝正首先從失業面切入,指台灣的就業情況,青年失業率較平均值高。而起起伏伏的失業率,正凸顯企業外移中國大陸的結構性改變。總體而言,失業率仍然是整體向上升高的趨勢。
胡勝正並說,屬於這類因工廠關閉等結構性失業,約佔整體失業的四十二%,等於每兩人就有一人是這情況。
至於馬政府宣稱經濟成長率提升,胡勝正解析說,多數勞動人口是屬於「窮忙族」,薪資低且停滯成長。若加計物價指數,可看出經濟成長主要來源是因「資本利得」,即屬利息、租金、股利等收入來源。胡勝正因此說,薪水族沒有成長,但有錢者愈有錢,正說明台灣的貧富差距擴大中。
近三年外資投資金額皆為負成長
針對ECFA效應,胡勝正表示,經濟部統計今年超過一億元新台幣的重大投資案件,總金額有一.一八兆,共二九七二件;但明年登記案件現只有○.四二兆,僅三百件。看出投資案件將大幅萎縮。
胡勝正並說,馬政府指ECFA可吸引外資,但數字顯示近三年的外資投資金額,每年都是負成長。遺贈稅調降後官方宣稱「鮭魚返鄉」,實際狀況多是回台炒樓、炒股,也讓台灣房價居高不下。
胡勝正還說,現在台灣對外投資,對中國大陸即達一百億美元,超過總數的一半,對東協反而降低。例如我們原是越南的最大投資國,現已跌至第二名,對馬來西亞、印尼等的投資排名也往下掉。
官方指「外銷訂單」在增加,胡勝正也說,有一半屬「轉單」,即到中國大陸等生產,獲利是「大老闆」。
對於未來,胡勝正說,全球經濟景氣的變數,台灣將從無感復甦,走向「有感震盪」。但中長期仍有出口地區過於集中、過份依賴資本集中等問題;持續的就業成長緩慢、薪資成長停滯、貧富差距擴大等,政府應增加就業工作因應
--------------------------------------------------------------------------------
NO.80 發行日期:2011-08-26
ECFA已經簽超過一年,生效也已半年,和其成效相關的各種相關資料逐漸發表。由這些實際資料看來,ECFA的成效很小,政府當初所說的ECFA之利益明顯嚴重誇大,而批評者的各種質疑則得到證實。
我國由ECFA得到的關稅減免利益只有馬總統所講的百分之一;對中國出口非但沒有相對比其他國家成長更快,反而成長較他國對中國之出口慢,也較台灣對其他國家之出口慢;對中國投資不減反而快速增加,外國人來台投資大幅萎縮,國內投資停滯,而台商回台投資意願也大減,與政府當初的說法完全相反。
而政府當初說簽了ECFA可和外國簽FTA,台灣才不會被邊緣化,但和其他國家的FTA仍未能簽,更重要是和先進國家的FTA更是毫無希望。政府對ECFA的各種吹噓已經破功。
--------------------------------------------------------------------------------
台灣智庫facebook連結 ∣ 鄭麗君粉絲團facebook連結
--------------------------------------------------------------------------------
※小提醒:台灣智庫寄送電子報時從不會顯出訂閱電子報的網友的email,近來不少好朋友或團體熱心協助轉寄台灣智庫電子報,台灣智庫感謝各方熱心,但叮嚀好朋友們,轉寄電子報時請勿洩漏網友email,謝謝您!
》 【台灣思想坦克論壇23】國土永續與環境正義 / 陳博志老師(主持人) 》 【台灣思想坦克論壇23】國土永續與環境正義 / 詹順貴律師(報告人)
》 教育失靈 窮孩子吃大虧/ 楊青芬 》 跳脫國宅思維/ 余靜華 》 ECFA 時代的兩岸協議與治理法制/ 法政組 》 看得到吃不到的10億元-政府因應ECFA 對產業勞工協助方案之缺失/ 就安組
》 董立文:清楚錨定藍綠本質不同/ 自由時報
這是一本打破你對政治刻板印象的刊物,也是一本重燃你對公共議題熱情的刊物。
八月號—打造國家教育力 特價100元,熱烈預購中! (訂閱及試閱請按此)
財團法人台灣智庫發行 100 台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九號八樓 電話 +886-2-2370-6987 傳真 +886-2-2370-6994 未經授權‧禁止轉貼 Copyright c 2008 財團法人台灣智庫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智庫 看過陳董事長文章,有以下意見,謹供 參考
2. 對中國投資不減反而快速增加,外國人來台投資大幅萎縮,國內投資停滯,而台商回台投資意願也大減,與政府當初的說法完全相反。
3. 而政府當初說簽了 ECFA 可和外國簽 FTA ,台灣才不會被邊緣化,但和其他國家的 FTA 仍未能簽,更重要是和先進國家的 FTA 更是毫無希望。政府對 ECFA 的各種吹噓已經破功。
4. 馬政府把 ECFA 的效益誇大了一百倍,證據已十分明確,馬吳實在應該向人民認錯道歉。
7. 進行 ECFA 早收清單產品的採購,換句話說,要用政治介入採購來造出 ECFA 有效的假帳。然而馬政府這個謊言比事實誇大了一百倍,怎麼採購都不可能圓謊。國人可等著看他們再鬧笑話。
8.ECFA 並沒有使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更快。
9. 很可笑的是有人對這事實回應說,這表示 ECFA 沒讓我們更依賴中國。但沒有出口更多,何必要簽 ECFA ?
10. 政府去年宣傳 ECFA 的另一個說法是簽了 ECFA 就可以少去中國投資,外國人就會願意大量來台投資,而國內投資可以增加。當時我曾具體地指出政府所用的研究方法根本錯誤,但政府充耳不聞。
11. 經濟部對台商的調查也顯示,今年願回台投資的廠商由去年的 17.2% 下降為 10.4% 。
12. 由此種種數據,都明確指出 ECFA 非但未提高對台灣的投資意願,反而讓它下降。台商回答不願回台投資的首要原因是「公司整體營運規劃」,因此不願回台投資的廠商去年有 37.1% ,今年上升到 47.4% 。當初我對 ECFA 的批評即指出, ECFA 降低關稅的結果,廠商更會利用中國低成本生產再回銷台灣,而更不想在台投資生產,如今不幸言中。
13. 政府曾說簽 ECFA 之後我國即可和其他國家簽 FTA ,當時我曾主張政府要就這點取得中國方面具體的保證,最好是讓 ECFA 和我國與美日歐等先進國家的 FTA 同時生效。
................ 陳博志:事實證明政府嚴重誇大 ECFA 的利益
ECFA 已經簽超過一年,生效也已半年,和其成效相關的各種相關資料逐漸發表。由這些實際資料看來, ECFA 的成效很小,政府當初所說的 ECFA 之利益明顯嚴重誇大,而批評者的各種質疑則得到證實。現在資料顯示,我國由 ECFA 得到的關稅減免利益只有馬總統所講的百分之一;對中國出口非但沒有相對比其他國家成長更快,反而成長較他國對中國之出口慢,也較台灣對其他國家之出口慢;對中國投資不減反而快速增加,外國人來台投資大幅萎縮,國內投資停滯,而台商回台投資意願也大減,與政府當初的說法完全相反。而政府當初說簽了 ECFA 可和外國簽 FTA ,台灣才不會被邊緣化,但和其他國家的 FTA 仍未能簽,更重要是和先進國家的 FTA 更是毫無希望。政府對 ECFA 的各種吹噓已經破功。 馬總統和吳院長為了向人民推銷 ECFA , 2009 年到 2010 年間數度說,簽了 ECFA 我國每年單只對中國出口就可節省 3000 億元的關稅。如今 ECFA 已生效,據中國統計,今年一到五月我國對中國出口因 ECFA 得到的關稅優惠為 2.81 億人民幣或 12.6 億元新台幣。這金額實在很小,換算成整年可能得到的優惠大約只有 30 億元新台幣,也就是馬吳所說的效益的百分之一。馬政府把 ECFA 的效益誇大了一百倍,證據已十分明確,馬吳實在應該向人民認錯道歉。 但他們一定不會道歉,因為他們的錯誤不是現在才被揭發的。早在 2009 年馬政府講出這種說法之後,我即曾數次撰文或演講指出他們的錯誤。我曾明確指出,財政部對立法院的報告只說會節省 1047 億元,而財政部還未考慮外銷退稅等因素,因此實際可節省關稅還要更少,可見馬吳的 3000 億是嚴重膨風。但馬政府完全不理會這種批評。 2010 年 4 月 1 日愚人節,馬總統還是繼續說可節省 3000 億關稅。 4 月 26 日雙英辯論,蔡英文主席明確指責馬總統這項數字錯誤,但馬總統不敢答覆。蔡主席連問三次,馬總統完全逃避這個問題,卻也不願認錯。國家決策這樣依錯誤極大的數據推動已十分可怕,更可怕的是雙英辯論之後,有很多媒體在大幅報導辯論內容的同時,卻故意漏掉這段和其他明確證明馬總統及其政策錯誤的段落,而假造馬總統辯得不錯的假象,並為其錯誤的政策護航。 現在具體資料已明確證明馬政府不是無知吹牛,就是說謊。這百倍的謊言被揭穿了,但馬政府當然還是不可能認錯。他們會淡化甚至掩蓋相關的消息以掩耳盜鈴,他們會開出更長期的支票來逃避,他們會找各種理由或更大的謊言來硬拗。而更厲害的是中國已派出他們的商務部副部長,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的名譽長蔡耀平率團來台,進行 ECFA 早收清單產品的採購,換句話說,要用政治介入採購來造出 ECFA 有效的假帳。然而馬政府這個謊言比事實誇大了一百倍,怎麼採購都不可能圓謊。國人可等著看他們再鬧笑話。 關稅的節省是 ECFA 這類自由貿易協定最主要的利益來源,節省的關稅既然只有預想的百分之一,只有對中國出口值的不到千分之一,整體的利益當然也比政府預想的小很多。更何況 ECFA 造成的傷害卻不見得像關稅的利益這樣比預想的小很多。事實上政府當初根本忽略了多數可能的傷害。所以政府期待的 ECFA 之其他利益不是變小而已,而是很可能成為反效果。 自由貿易協定應使我國產品得到優惠而比其他國家產品取得簽約國更大的市場。然而今年上半年 ECFA 早收清單 539 項產品 ( 也就是得到減免關稅之產品 ) 我國對中國的出口成長 13.2% ,但和中國沒有自由貿易協定而須納關稅的南韓對中國出口卻成長 29.4% ,日本雖受地震破壞,也仍成長 16.1% 。而中國自台日韓之外進口的這 539 項產品也成長 22.4% 。 ECFA 並沒有使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更快。 而就所有出口產品整體來看,台灣在中國進口的佔有率,由去年的 8.3% 降為 7.4% ,表示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低於他國。對中國出口成長率較低的現象也並非我國整體出口表現不佳所造成。今年上半年我國總出口成長 16.9% ,但對中國出口成長才 10% 。所以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 ECFA 都未使台灣在中國市場真正得到好處。很可笑的是有人對這事實回應說,這表示 ECFA 沒讓我們更依賴中國。但沒有出口更多,何必要簽 ECFA ? 政府去年宣傳 ECFA 的另一個說法是簽了 ECFA 就可以少去中國投資,外國人就會願意大量來台投資,而國內投資可以增加。當時我曾具體地指出政府所用的研究方法根本錯誤,但政府充耳不聞。如今資料會說話,對中國投資去年比前年增加 101.9% ,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成長 24.1% 。外人來台投資去年比前年萎縮 21% ,只有 2007 年的四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只比去年同期成長 2.26% ,也就是今年外人投資大致仍有 2007 年四分之一的水準而已。行政院主計處預估今年全國固定資本形成毛額即投資總額按 2006 年價格估算為 26161 億元,比去年減少約 1% ,也低於 2004 年至 2007 年各年水準。而扣除折舊之後的淨投資更只有 2007 年的 62% 。經濟部對台商的調查也顯示,今年願回台投資的廠商由去年的 17.2% 下降為 10.4% 。 由此種種數據,都明確指出 ECFA 非但未提高對台灣的投資意願,反而讓它下降。台商回答不願回台投資的首要原因是「公司整體營運規劃」,因此不願回台投資的廠商去年有 37.1% ,今年上升到 47.4% 。當初我對 ECFA 的批評即指出, ECFA 降低關稅的結果,廠商更會利用中國低成本生產再回銷台灣,而更不想在台投資生產,如今不幸言中。 政府曾說簽 ECFA 之後我國即可和其他國家簽 FTA ,當時我曾主張政府要就這點取得中國方面具體的保證,最好是讓 ECFA 和我國與美日歐等先進國家的 FTA 同時生效。但政府卻一意相信中國,或誤導人民說有 ECFA 就可以有與其他國家之 FTA 。如今和其他國家的 FTA 一事無成,和先進國家的 FTA 更連影子也沒有。結果當年說不能和外國簽 FTA 台灣就會邊緣化的政府卻改口說沒有和外國簽 FTA 沒關係。 由此看來, ECFA 才簽一年,馬政府嚴重誇大其利益的事實已經鐵證如山。去年我曾要求監察委員調查政府宣傳 ECFA 時的各種誤導和錯誤決策,但無下文。如今鐵證如山,監察院王院長要不要起來動一動? -------------------------------------------------------------------------------- 專訪東莞市台商協會會長葉春榮:撐兩年 台商就活了 2008-10-18 文/劉軒彤 《先探》雜誌 大陸台資企業科弘倒閉,曝露出台商處境的艱難,這只是冰山一角,未來仍會有更多衝擊考驗著台商,甚至影響到台灣母公司,本刊特專訪最大的台商協會「東莞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葉春榮,為讀者解讀台商目前處境。
自從去年十一月擔任東莞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後,葉春榮除了要照顧自己的公司,還得協助台商解決疑難雜症,此時正是多事之秋,才上任不到一年,協會經手的台商申訴請願案件,竟多達一·八萬件之多,而過去十多年,平均每年不過一·二萬件。 這高出的五○%事件,足以證明台商目前的處境有多艱難,用人心惶惶形容也不為過,也難怪當記者問及台資企業科弘倒閉的感想時,葉春榮的態度,有一種「一點也不意外」的無奈。 「去了大陸經商就會有感受 |
|
( 時事評論|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