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研讀心得 10-21
2014/04/03 10:07:24瀏覽1133|回應2|推薦6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研讀心得 10-21

Morgan 2002/07/25

於紐西蘭南島佛光協會金剛經研經會

 

(丑)約嚴土遣。分二:1.標遣;2.徵釋*2

  (寅)1.標遣*2一二九、起念著見‧全是凡情*9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菩薩修行六度,無非上求下化上求者,所謂上求覺道也;然上求覺道,亦為下化眾生。蓋菩薩發心,唯一在利益眾生而已。病在作言我當、是也。我當,便執見矣。起念、著見如是,全是凡情,何名菩薩。故是不名菩薩*2

 

(寅)2.徵釋*2一三0、從一法不立處求證*9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前示正報無法,即是般若本體。今示依報無法,亦顯般若本體。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亦以因緣而說。即非莊嚴,亦是即空。是名莊嚴,亦是即假。通示菩提無法,顯般若本體*3

莊嚴佛土」,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只是口頭上念,實際上拿什麼去莊嚴佛淨土*9

佛淨土從那裡來的?是清淨心所現的1.華嚴經說「唯心所現」,那是佛淨土。「心淨則佛土淨」,故莊嚴佛土,是要清淨心,清淨心裡一念不生,就真的莊嚴佛2.如果心裡有念,就把佛淨土,變成十法界。(1)心裡一動念,就「唯識所變」,唯識所變的,是十法界,(我們這個世界是法相土,法相是唯識所變);(2)心裡沒有念頭,就「唯心所現」,唯心所現的,是一真法界(彌陀經、無量壽經,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法性是唯心所現)。因此,莊嚴佛,可不可以起個莊嚴佛的念頭?不可以;起一念,心就不清淨。真正要莊嚴佛,修清淨心而已*9

淨土宗修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真正莊嚴佛*9

 阿賴耶的三細相,「無明不覺生三細」,無明業相,由無明業相裡面生出來見相(見分),也叫做轉相,轉變了,這一轉變就現境界相。境界相就是法相土,是從業相、轉相裡變現出來的境界相,在相宗也叫相分。我們這個土是這樣的,這種土是可以增、可以減,它不是真的,真的就沒有增減。所以「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這樣的句子,顯示出它的真相;非空,非有。我們的心態也必須要兩邊不著,與事實真相相應,相應就是覺,不相應就是迷*9

   何以故者,問不名菩薩之故也。即非,是名,仍如前說,所謂不著相會歸性是也。即此兩言,其不名菩薩之故,已甚了然。蓋由其著相昧性,所以不名菩薩耳。

  莊嚴佛土,前曾說過。然此中所明之義,與前不同。不同在如來說三字。如來說者,明其約性而說,則諸法一如,不應少存分別執著之情見也。前之舉此為言,是為顯『應無住生心』之義,使知於不執時卻不廢。今之舉此為言,是為明應生心無住之義,(前云:當生如是心。今此度生嚴土兩科,則教以雖當生如是心,而亦不應住也。)使知於不廢時即不執。蓋前是令發菩薩心者,離相以修福慧。今是令行菩薩道者,於修福慧時,不存此是福慧之見也。前後淺深,大有區別。須知佛即是心(所謂是心是佛。)土即是地,佛土猶言心地。

  廣度眾生(上言滅度無量,是廣度義)大悲也;清淨心地(莊嚴佛土,徹底言之,便是清淨心地)大智也;大悲大智,所謂無上菩提也*2

 

(下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gannz&aid=12217270

 回應文章

映月(休格)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04 00:22

如來藏心於六塵境中永遠不起念,不相應故.我們所見所聞都是祂所變現,因而說,<唯心所現>.我們所熟知的<覺知心>是意識心與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合運作.


映月(休格)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04 00:14

第八識(阿賴耶識或名如來藏)變生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去觸相分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後再生見分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來分別了知.這需要定力()才能觀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