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需求不被滿足——情緒剝奪
2011/08/31 09:57:51瀏覽8749|回應2|推薦2

有「情緒剝奪」習慣的人,都有一個信念:『我的需求,不會被滿足。』

這個信念,來自於兒時的學習經驗。比如說,父母雙親、或其中一位,要是經常忽略,或根本不在乎孩子的需求,不管因為工作太忙、沈溺在自己不幸的人生之中,或者,有酗酒等重大問題自顧不暇、經常困在生活重擔裡心不在焉,都會讓孩子相信,他們的情緒需求,是不可能會被滿足的。

等長大成人之後,這些人,對於沒能得到關心和注意力,會變得特別敏感。只要一覺得不被關心,或是遭到冷落,情緒習慣就會發作。尤其是,在親近的關係裡,特別容易被觸動,像是感情、親情等等。

這個情緒習慣真正的核心情緒是:深沈的悲傷、無助的感受。不難想像,這些源自於成長的經驗,讓他們深深相信,他們永遠不被了解,或,不被在乎。因此,當覺得自己不受關注時,通常會像個孩子一樣鬧脾氣,甚至會惱羞成怒。而憤怒,往往是自我保護的機制,用來掩蓋內心的孤寂及悲傷。

我有許多女性客戶,生長在重男輕女的家族文化裡,母親不是偏心疼愛兄弟,就是忙於照料公婆家族老小自顧不暇,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情緒需求,讓這些客戶們,覺得情緒被剝奪,不是經常和母親吵架,就是不敢在感情世界裡,表達自己的需求。我有好幾位客戶,我們在這兒,通稱她們為A小姐,在經歷「回歸希望方程式」裡,探尋根源的階段時,當被問到:「你希望,從你兒時的媽媽那兒得到什麼?」她們,不是困在事件細節裡,就是怎麼也說不出口。

不是A小姐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事實上,從之前的談話順下來,答案,早已呼之欲出。然而,兒時的經驗告訴他們,說了也不會被重視,更不會得到滿足,何必增加失望的機會呢?久而久之,得不到的失望,變成了一種恐懼:害怕得不到真正想得到的。正因如此,要她們清楚說出需求,就好像要她們將心往切肉板上放一樣,任人宰割的脆弱,立刻讓她們畏縮不已。要能經過適當的引導,請她們用完全不修飾的話語,直截了當說清楚了,她們,聽到自己說出最渴望的需求時,內心長時壓抑的悲傷與無助,往往都能浮上檯面、得到釋放。

我還有些女性客戶,生長在兄弟姐妹眾多,又三代同堂的家庭,媽媽成天忙著照顧公婆伯叔,總是忙得七竅生煙,管不了自己孩子的需求。這些女性客戶,在自己的婚姻裡,每當覺得不受關注時,就以酸溜溜的語氣埋怨,老公對孩子比較有耐心。這樣的表達方式,被老公評為「言語苛薄」,不但沒幫她們得到關注和體諒,反而讓老公產生極大的反感。這種類型,是有「情緒剝奪」習慣的人,很經典的一種表現。有些人,言行甚至更激烈,經常讓最親近的人大嘆吃不消,反而離他們離得更遠!

還有一個類型,表現出來的是「好好先生」、「好好小姐」。他們會用自己希望被呵護的方式,去傾聽、關心、以及照顧他人。有很多時候,好得過了頭。這類人,儘管朋友很多,卻常常覺得沒有人真正在乎、關心他們。當自己有需要時,常變得十分悲情,認為沒人注意他們,也沒人對他們付出。然而,他們不但不明說自己的需求,甚至還暗自期待,別人看穿他們佯裝安然無事的假面,像有讀心術一樣,感應到他們的需要。這些好好先生或小姐,經常扮演褓母的角色,甚至選擇照顧別人的行業,像是護士、社工、諮商師等等,表面上看來堅強能幹,其實內心強烈渴望關愛,然而,得不到的恐懼讓他們不敢表白,常用幽默或能力來掩飾內心。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保持距離」的表現,也和情緒剝奪有關。保持距離,為的是「以策安全」,因為怕自己的需求被忽視,索性拉開距離以求自保。他們,從不談論自己的需求,也不透露自己的情感。這個自我保護的機制,長期讓他們對人際關係,感到失望。

覺得自己有「情緒剝奪」的習慣的人,可以怎麼回歸希望呢?


短期作法:

1. 對自己誠實,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樣的關懷。
2. 當需求不被了解,或是不受重視時,觀照自己當下的負面情緒、相關想法,以及,身體反應。
3. 了解當「情緒剝奪」習慣被觸動時,也就是覺得:沒人在乎你的需要時,你看待身邊周遭的人事物,很可能是不客觀的。也就是說,當相關情緒或身體反應出現時,你看到的事情、出現的想法,很可能不是真相。
4. 觀照這些負面情緒、相關想法,以及身體反應。讓它們帶著你找到習慣的根源,幫助你更了解自己,同時,釋放負面情緒。
5. 試著在情緒冷靜下來後,用清楚簡單、直接了當的言語或文字,表達你的需求。
6. 選擇願意傾聽、付出、關心你的人當朋友或情人。換句話講,就是避開自我中心、沒時間付出的人。


長期目標:

堅持觀照,自我療癒

只要堅持下去,你觀照情緒、想法、身體反應的功夫,會愈練愈好、愈變愈快,不但能夠幫助你,喚醒心裡沈睡已久的療癒師,更能讓他或她引導你,找到習慣的源頭,釋放深層傷痛,在黑暗裡找到希望的曙光。

原諒別人,放過自己

原諒當初沒能好好傾聽你想法、了解你需求的雙親,或其中一位。打從心底,真心地原諒該原諒的人,就是放過現在的自己,和過去情緒被剝奪的自己和解。


持續改變,吸引真愛

藉由觀照認識自己,協助你意識到情緒習慣的存在,提供你徹底改變的方向。從能量共振的角度來看,當你釋放了失望、悲傷和憤怒,改變了將你控制死死的習慣,心裡頭才能挪出空間,吸引並且容納真正想要的愛和關懷。


Mophael按:本文情緒剝奪的定義,及表現類型,直接翻譯「Emotional Alchemy, Tara Bennett-Goleman」。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phael&aid=5598423

 回應文章

BB
2016/05/17 12:15
好精闢的文章  看的我都要哭了 謝謝你!(candancerong@gmail.com)

^^亞莎崎|旅遊作家、專題講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正好在線上~~
2011/08/31 10:06

對您的這項議題感興趣

^"^謝謝您的分享。

是很專業的文章。

祝福您今天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