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16 11:16:28瀏覽175|回應3|推薦6 | |
同一天裡的三則新聞事件,在對照之下,可以看見勞資雙方的距離,貧富之間的歧見。 一、母女上吊自殺事件:50歲的韓裔婦人,離婚後帶著國中女兒和老母親一起生活,但因為失業經濟陷入困頓,留下一封遺書和10元銅板,凌晨時帶著女兒上吊,母親發現後哭斷腸。 二、剛走馬上任的經濟部長陳瑞隆15日拜會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王令麟,王令麟表示,由於服務業產值已占GDP的73%,在發展觀光客倍增計畫,並冀望服務業的發展為未來台灣經濟帶來更大貢獻的同時,也希望政府能開放引進外勞政策,以解決服務業所面臨的缺工問題。對於勞工的問題,陳瑞隆表示,要發展服務業,勞力的充分是很重要的問題,他已拜會過勞委會主委李應元將充分配合製造業、服務業的發展需要。 勞委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6月全台共有41萬人失業,如果加上大專院校畢業生,失業率勢必上升。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陳喬琪表示,每一名失業者至少會讓周遭一個人籠罩在「失業憂鬱」的陰影下,也就是全台有高達82萬人遭受失業暴風中的波及。 某電視新聞台一直標榜著其關係企業做公益的功績,主播卻也一直強調著死去的母親倔強到不願意向親友借錢,也不願向社會求援,寧可選擇帶著女兒走上絕路。 試想如果你是那個母親,在中高齡時失業,有國中的女兒和年老母親要養,你很想靠一己之力負起責任,但就是找不到工作,你要選擇被媒體披露,然後收到一大筆救助金,但自己的個人價值就從此沒有了,或是去尋求社會福利的杯水車薪,但自己還是無法自給自足,女兒漫長的學習路怎麼延續?自己未來的生涯毫無希望,這些可以長期靠別人嗎?如果還有一份工作,就有一份希望,但你連一份希望都沒有了,你會怎麼做? 還能怪那個母親狠心地帶走女兒,倔強地不求人嗎? 我們的大企業家,他們一方面大手筆捐獻做慈善事業,卻另一方面扼殺了本土勞工的生路,政府官員還是以他們的意見為馬首是瞻,官商聯手,有誰看到一介小民的悲哀?政府訂下了有利企業的法規,企業配合先演戲,百般刁難本土勞工的應徵,再合法地引進大量的外勞,製造業的輕工、重工,都已經沒有本勞的份,如今再得寸進尺地要求服務業也引進,政府還是當應聲虫,他們眼中大概都只有一個共同的符號「$」吧! 試問那麼多失業的勞工,工廠作業員會不願意去做?工地粗工薪水合理,會不願意去做?服務業缺工嚴重,四十一萬的失業勞工會不願意去做?我們的企業家都因為勞工的拖累,所以虧損累累,生活困頓了嗎? 事實是,引進外勞四十萬以來,企業家贏得更多利潤,執政者贏得更多政治獻金,抬面下的佣金更塞滿了不少人的口袋,台灣的貧富懸殊更加嚴重。本勞的失業人口恰巧也是四十多萬,還沒加上今年的畢業生,最近又要引進兩萬外勞,可能剛好又是擠掉新就業者的工作機會。 企業家根本不想受勞基法的限制,還想要求政府降低基本工資,但十多年不漲的最低底薪早已和物價水準差距遙遠,很多勞工在找工作時不得不接受最低水準的工資,連生活糊口都有困難了,如今還要面臨工作機會被搶走的殘酷。 最慘的是中年失業的父母,孩子正要供給高學費,生活費節節高昇,政府把他們剩下的低附加價值卻是唯一的工作機會剝奪了,卻要他們去仰望遙不可及的高附加價值工作機會,那些只有天生優勢的高級知識份子坐得上的位子,叫勞工再去唸書,來得及嗎?也就是政策根本不顧人民實際而且迫切的需要。 勞委會的統計資料是給誰看的?企業家根本不在意勞工的死活,慈善事業只是附加的商譽而已,政府官員只是批過那些公文而已,在冷氣舒適的辦公室裡,坐享優渥的待遇,根本沒有那些求死老百姓的體會,失業多少人,死了多少人,都只是數字而已,連站在 國父銅像前會流淚的馬主席,對三通的理想也是可以引進廉價陸勞,留住大企業。在政客和富商的眼中,死了多少無名小民算什麼?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