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09 00:32:24瀏覽12837|回應43|推薦197 | |
我從麻醉中清醒過來時,聽見有人說「....有幾顆息肉...摘除了...要化驗...胃食道逆流...」。 我想,說話的人就是替我做無痛胃鏡的名醫,我睜不開眼睛,心裡想問他息肉有多大?卻不能開口說話。我還沒有完全清醒。 等我完全清醒後,醫生已經離開了。也就是說,要知道結果,且待下回門診揭曉。 稍早之前,我在候診室等候時(天哪,做胃鏡的人真多!),擴音器中傳來已故歌手薛岳的《如果還有明天》,薛岳唱著:「如果還有明天,你會怎樣裝扮你的臉?如果沒有明天,要怎麼說再見?」在醫院裡聽到這首歌,感覺有點不對勁。 已經空腹十五小時,再加上麻藥,我昏昏沉沉,可是還要下樓去做超音波,我跟女兒說:「扶我起來。」護士叫我多躺一會兒,我沒聽她的,因為我可不想錯過中午前的檢查時間。 榮總中正樓13樓,現在改裝得美輪美奐,專給做胃鏡腸鏡的病人使用。我心裡想,應該是賺太多錢了,所以回饋一下病患。 榮總有些診療室老舊簡陋,像中醫部門就是,病人都擠在一個很狹小的隔板空間裡做針灸,有人躺著有人坐在輪椅上,感覺空氣很糟,醫療品質很差。我還看見一個女病患自己熟門熟路走進診療室,鋪了一張報紙在地上,就自己在腿上扎針,一會兒,血水就像多條紅色蚯蚓似的,順著兩腿流到報紙上!看得我目瞪口呆心驚膽顫。(這是放血嗎?) 我感覺胃不舒服已有一陣子了,胃食道逆流有三年了,(妹妹走了多久我就不舒服了多久),傷心過度是一切病痛的起源。總之最近有個夜晚,因為不舒服難以入眠,索性爬起來上網掛號。那夜我特別幸運,居然掛到了次日名醫黃以信的門診,105號。 那天我看到醫師,已經是中午十二點半過了,當個名醫也真辛苦啊!一個上午就要看一百多個病患。(這是台灣特有的現象吧?)我特別懼怕侵入性的檢查或治療,光是想像有根管子要插進食道裡,我就想吐,所以決定自費3000元做無痛胃鏡,並且當面要求指定黃醫師替我做,他也答應了。江湖中傳說要指定黃醫師必須動用特別關係,可是我不相信,我還是相信懇切的要求能打動醫師的心。 無痛胃鏡之必要,就在於麻藥進入靜脈後,人就很舒服的沉睡,完全沒有一絲知覺,醒來後一切都完成了。這3000元花得很值得。 做完胃鏡回家後,我上網查了有關胃息肉的資料,這一篇寫得最簡潔扼要,所以轉貼給大家參考。 「胃息肉」是臨床上相當常見的病灶,一般人口中大約有2~3%有胃息肉。 胃息肉多半不會有症狀,許多人是在接受胃內視鏡檢查完之後, 意外發現自己患有胃息肉的。臨床上,大多數患者可以一輩子與它「相安無事」。 只有少數人因息肉較大,隱約出現上腹不適,少數息肉會出血造成病人解黑便, 更少數的患者因息肉太大造成幽門阻塞,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 但這些在臨床上都是很罕見的。 息肉其實就是贅肉,任何在平坦的胃黏膜上長出來的隆起物,均可稱為「胃息肉」, 胃息肉經切片之後,在病理分類上大致可分為幾類: 增生性息肉 (hyperplastic polyps): 乃最常見之型態, 約佔所有胃息肉的85%,大多小於一公分,絕大多數不會變大, 轉變成惡性的比例很低(0~5%)。 胃底腺息肉 (fundic gland polyps): 胃中第二常見之息肉,約佔5%,乃胃底腺體增生之結果,轉變成惡性的比例也不高。 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s): 約佔所有息肉的2%,雖不常見卻是最令人擔心的息肉,有報告指出, 大約有40%的腺瘤性息肉內部含有惡性細胞,息肉平均大小約3~4公分, 愈大者惡性度愈高,所以只要發現此種息肉均應切除,以絕後患。 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發炎所致,有些是部份胃切除之後,膽汁刺激所引起的; 另外,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可能也與胃息肉的產生有關,不過到目前為止, 仍缺乏直接之證據。胃息肉的處理,多半可以經胃內視鏡作切除而輕易解決。 一般而言,90%以上的胃息肉都是良性的,若切片報告是增生性息肉或胃底腺息肉, 乃是「本性良好」的息肉,成長的速度緩慢,一般建議定期追蹤即可。 但若大小超過二公分以上,建議是切除較好。若切片報告是腺瘤性息肉, 則不論大小均應切除。 一般二公分以下的息肉,內視鏡醫師均可利用胃鏡成功地加以切除, 但若息肉太大,或息肉長在胃鏡難以伸入的死角, 還是得請外科醫師幫忙開刀切除,才是萬全的解決之道。 胃息肉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目前為止,原因不甚清楚。 羅亞蘭醫師(健檢科)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