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好好吃個飯吧...
幾天前一個週六,應兒子要求,去了台北市信義區的啤酒餐廳吃漢堡,那天,坐在我們老位子旁的是一家四口,兩個大男孩看來都正是讀高中的年紀,由於情景特殊,在接下來用餐的時間裡,我忍不住地不時偷偷瞄向他們。
讓我感到特殊的情景,是一家四口裡,爸爸及兩個大男孩,都在專心看著手機(餐廳有免費的Wi-Fi)尤其是那兩位大男孩,而媽媽,則是看來有點無聊的表情。
我的眼神不時跟著他們所點的餐點,一盤盤的上到那家人的桌上,情況依然:三位男性依然盯在手機上,偶會看一下電視上的比賽,少有交談,和我猜想的一樣,倒是大男生張開大嘴時還吐舌的吃相,頻繁地意外。
兩個看來不過高中生年紀的大男孩,應還住在家裡,但怎麼一家人共同用餐的時間,卻是如此缺少互動?
每次接讀小二的兒子下課時,常見到很多急忙將孩子帶往另一處學習才藝或加強課業的家長,邊走邊問到『要不要先吃點XXX?』。
而那些個家長口中的『XXX』,不外乎是出自便利商店,或是學校旁的便當店的食物。
身為一個七歲兒子的爸,我瞭解『要孩子成材』的那種父母心情,尤其是在面對景氣未卜的未來,但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是否該想想:親子間慣用的相處方式,是否在父母自覺負起了教養責任的同時,也讓孩子在一日又一日和最緊密相處的家人相處過程中,因習慣了冷淡的互動,而將此種模式視為常態?
幾個月前,兒子曾提到班上另一位小男生對他說的話:『每天都要去趕著上XX課,下課後都吃學校外面的便當,好煩...』,那是發生在兩個小學二年級生之間的對話,透露出多少無奈的訊息,不是那孩子的家人,我沒資格多解讀什麼,但身為旁人,也知那孩子在下課後不想以便當為晚餐。
兒子之所以會提起,是因為那天我玩笑似的提到:『你要不要放學後和別人一樣,去上才藝課?』。
接了我的問,兒子說:『我才不要晚飯也吃便當!』,然後接著把和同學的那段對話說了出來。
七、八歳的孩子社會化尚淺,所表達出的,應能說是幾近百分之百的純真話語,於是我相信,那孩子盼的,不光是能吃到便當之外的晚餐,亦非在趕場式地將孩子從一個學習場所送往另一處之間,那份急急忙忙、缺少家人感情的晚餐。
『一家人好好吃個飯吧...』,當在週末假日見到各自專注在手機上的一桌,或是當聽到爸媽問著孩子『去XX班前要不要吃什麼當晚餐,不然來不及』一類的話,我總會這麼想:『一家人好好吃個飯吧...』。
同桌吃飯卻不交談,確實不是好現象
手機流行之後,這現象卻越來越普遍
以前只是收發短訊,現在還加上遊戲、新聞
每個人對身旁的人越來越忽略了
很多規矩,要自起初養成,上桌吃飯當成個家人交流的場合,
掌局人的角色要稱職,才不會荒腔走板。
我是父權主義擁護者~
別說一家子有這種低頭狀況
我們在一家小餐廳吃pizza,斜對面的中年夫婦也極少交談,甚或兩人不時地低頭看手機.
人與人的接觸面於現今社會已偏離成了科技奴隸
這個要怪蘋果設計販賣iPhone開始,人們的面對面交流愈來愈少。
你知熊不贊成填鴨式教育,除非課後才藝是孩子主動想學,否則補習是殺了孩子創造及思考能力的方式之一。
熊曾開車北上時順道送一友人回北約克郡的家過節,到了被邀請一同吃飯。一大家子十多個人同時開口問問題,一餐吃了快一個鐘頭,耳朵被訓練成能分辨誰問了或說了什麼,另外轉頭也轉得脖子酸痛,可是那一大家子給熊的溫暖感覺永難忘懷。
以前孩子長大些就不願意和父母親或他們的朋友吃飯了,覺得無聊,現在都不在乎了。
反正我看我的手機/I-Pad,你們聊你們的,我還是我,當父母親來付錢,免費有人請客,何樂不為?
真是糟糕....
一家人一起吃飯時間真的不太容易了
尤其女兒課外活動一堆
真的很少吔
日後上大學之後只怕更少了
真的是差很多
以前接到女兒第一句話一定是問:今天學校有沒有什麼好玩新鮮的事?
甚至不用我開口, 女兒就劈哩啪啦講個不停
唉, 在我家的餐桌上, 要講話還得輪流呢!
晚餐桌上,每個人輪流報告這一天的事。
How was your day? 是開場白。
我也會講述優迪園各家趣聞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