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家庭,小時候家裡沒出現過多角立椎體的台灣粽,年節日常見到的粽子都是長條狀,無論甜鹹,饀料一概單純,甚至可說單一,肉粽裡,就包著那麼一條肉,記得父親吃紅豆粽,定要吃包著一粒粒紅豆的那種,不吃包豆沙的。
那時,在夜裡還有賣燒肉粽,台灣粽的攤車,一輛腳踏車的後座就支起了一個攤,攤下幽幽的炭火,鬼火似的讓這夜裡叫賣肉粽的攤車,對於小時的我,那肉粽裡究竟包什麼饀、吃來是什麼味道,更添神秘的吸引力。
上了初中,有回補習晚了,晚餐也只有在補習前胡亂找零食抓湊,才進家門,巷子裡就喊起了燒肉粽,向大人取了錢,直往樓下奔。
近距離瞧著那幽幽炭火、聞著肉粽的香氣,急著想回到家後把它給剝了一探究竟,包什麼饀不記得了,但記得,吃了後的感覺有點像讀篇鬼故事,一直期待的結尾與先前醞想的不同。
要說不過就吃個粽子,你也能話多?
中國人嘛,竹子都得承擔著文人的氣節了,以景抒懷、借題生事,那都是骨子裡的能耐。
生事,是指生出個故事,咱不愛找人麻煩。
這回吃的粽子,是南部粽,一剝粽葉,那乍然飄出的淡香,出現的讓人驚艷,直覺地還抬起了手嗅嗅,手上都仍沾著點餘香,若那年燒肉粽攤賣的是這粽子,合著幽幽鬼火,這下不只遇上了女鬼,我還解了人家衣裳,大飽私慾了。
裡有五花肉、蛋黃,應該還有菜脯和蝦米,等等,粽子做的小巧,男孩子兩、三筷子解決一個沒問題,饀料和糯米的比例剛好,口口都吃不偏,下回去問問,這女鬼穿的,不,是這粽子穿的,是不是月桃葉。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但不保證有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