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下【社會學】期中考報告 - 吳小玟 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吳小玟 的部落格
作家:吳小玟
文章分類
    Top
    108下【社會學】期中考報告
    2021/01/15 16:44:01
    瀏覽:6335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空中大學 108 學年度下學期 科目:社會學 期中考試題【正題】

    面授老師:林玉琴 考試班別:5UZ001 學生成績:88  作業作答供參考

     

    一、  社會連帶是涂爾幹(Emile Durkheim)在其著作《社會分工論》中所提出,他進一步將社會連帶區分為機械連帶與有機(體)連帶比較傳統社會與工業社會的差異。請說明社會分工的意義(10 分),社會分工、社會連帶與自殺率的關係(20分),並從機械連帶與有機(體)連帶的觀點舉例說明台灣現代的社會分工狀況(20分)。

     「社會分工的意義」

    何謂社會分工 ? 為了解釋勞力分工,他以已婚夫婦為例。他認為,如果兩性的勞力分工減低到某種程度,則物質生活會消失,剩下的只有兩性的性關係而已。勞力分工純粹從經濟利益的觀點,它可以組成社會及道德秩序。涂爾幹也強調,『除非勞務專門化,這些大的政治社會無法維持均衡;勞力分工也是社會連帶的來源』。由於勞力分工要實現社會連帶與社會秩序協調的需求屬於道德需求,因此,勞力分工具有道德性格。而法律是最可以由肉眼辨識的社會連帶。法律是社會生活組織最穩定與最精確的一種型態。對應於社會連帶,我們可以區分為兩種主要類型的法律。第一種類型法律是壓制性(如刑法),也就是,針對犯法者施以某種型態的『損 害』。另一種類型法律是限制性,並非意味一定施加痛苦於犯法者,但是它需回復困擾之前的關係(如民法、公法、程序法)

     「涂爾幹社會分工、社會連帶與自殺率關係表

     

     

     

    社會

    型態

     

     

    與凃尼(Tonnie)

    社群型態比較

     

    集體意識

    分工

    程度

    自殺類型

    社會連帶

     

     

    所需

    法律

     

    法律層次

    分工程度

    整合程度

    自殺率

     

    自殺類型

     

    活性連帶

     

    負性連帶

     

     

     

     

    社會分工

     

    傳統

    (原始)

    社會

     

    共同社會

    (禮俗社群)

    (Gemeinshaft)

     

     

     

     

     

     

    宿命型自殺與利他型自殺

     

    機械連帶

     

     

     

    壓制性法律(刑法)

     

     

     

     

     

     

     

     

     

     

    工業

    社會

     

     

    利益社會

    (結合社會)

    (法理社群)

    (Gemeinshaft)

     

     

     

     

     

     

     

     

     

     

     

     

    賠償性法律(合作性法律

    、民法)

     

     

     

    正向

    負向

     

     

     

     

     

     

    迷亂型自殺與利已型自殺

    家事法

    、契約法、社區法、程序法

     

    不動產法

    註 :

    (1)資料來源: 吳來信根據涂爾幹『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製作。

    (2)涂爾幹將自殺類型分利己型自殺、利他型自殺、迷亂型自殺與宿命型自殺四種, 詳見參考專欄(2-5):自殺論。其中宿命型自殺與利他主義在封建社會或原始社會 或軍權主義盛行的社會所發生的自殺如古代中國婦女之殉情, 前朝遺臣殉節與 某些宗教狂熱份子之殉教或古代帝王之陪葬犧牲者、二次大戰日本的神風特攻隊 與武士道精神皆是, 它是個人過度整合於社會制度、道德規範、宗教教義或政治 威權的結果。而迷亂型自殺與自我型自殺則是剛好相反, 指的是個人無法整合於 社會制度(含宗教、教育、家庭、政治、經濟等)(社會規範)或社會制度(社會規範) 瓦解或鬆動, 社會制度對個人所發揮的社會連帶與整合能力減弱所發生的自殺, 如迷亂型自殺是屬於家庭結構瓦解或經濟制度崩潰, 產生制度分工失靈與社會 連帶鬆動無法整合這些自殺意念者。其中宗教所產生的社會連帶(基督教所產生 的社會連帶低於天主教, 所以基督教徒的自殺率高於天主教)是涂爾幹解釋自我 型自殺所常用的例子。

     機械連帶與有機(體)連帶的觀點與舉例台灣社會分工」

    機械(連帶)社會是一種較為初始的狀態。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有共同的價值、信仰、規範,彼此共享的集體意識十分強烈,集體意識與個人意識沒有很大的差異。而由於社會分工較為原始,成員個體間的職業也多半或少有非常相似的性質,這樣在每個人之間的「同質性」造成了集體情感共享的源頭。高度同質化的社會意識,猶如強大的機械力將社會成員固定在相對恆定的位置,維持著社會的穩定。在機械(連帶)社會中,懲罰主要針對破壞或挑戰社會同質性的行為,故大多是殘酷的鎮壓性刑罰,如教會法。中世紀的歐洲和傳統的儒家社會,就是機械團結(連帶)的典型。

    台灣地區之所以能在四十年間快速的成為一個以進出口工業產品為導向的 貿易順差國家,其憑藉的不是臺灣地區有限的自然資源,而是「人礦」的開發, 其中技職教育的發展,使得各種各類的技術人力,滿足了產業升級的需要,然而反觀現今社會結構,由於大學入學比率的提高,使得臺灣地區大學生大量增加,在投注了相當程度的個人與家 庭資源之後,畢業後的就業成為大專畢業生需要爭取的生涯選擇,然而大量的畢業生,也使得大專畢業青年的失業率急速上升;同時,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的衝擊,勞動市場急遽變化,這一代的大專畢業青年在進入職場時,必須具備能夠滿足新經濟要求的一組核心就業力技能,才能成功在職場發展。

     二、  社會化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過程,請選擇任三種社會化理論進行說明(30 分),在現代社會中請以自身的經歷或經驗任選兩種理論加以分析該經歷或經驗對自己人格或社會化的影響(20 分)。

     「社會化理論」

    一、顧里(Cooley):「鏡中我(looking-glass self)理論」

    依照顧里(1902)的說法,人們是透過觀察別人對自己行為的反應,而形成自我概念,自我是由社會互動中逐漸被塑造,它的出現有三個階段。首先,我們察覺到我們在他人面前的行為方式;其次,我們領悟了別人對我們行為的判斷;第三,基於對他人反應的理解,我們評價我們的行為。簡單地說,人們認識自己,得到對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需要藉助他人的言談話語、行為舉止等等。我們根據想像別人對我們自己行為的感覺來理解自我。由於我們對自我的認識,可以說是對他人是如何想像我們自己的反應,因此顧里舊稱這種自我為「鏡中我」(looking-glass self)。

    顧里認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個體最先注意到初級群體在個人個性發展和社會畫中的重要性,自我在初級群體(primary groups)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二、米德:「角色採借理論」

    米德將自我分為兩個部分:「主我(I)」與「客我(me)」。「主我」包括每個人自發的、獨一無二的、具備與生俱來的特徵。「客我」是自我的社會部分-對社會要求的內化和對那些藥球的個人意識。「主我」首先發展起來。由於個體逐漸領會社會對它們的期待,因此「客我」要經過很長時間才得以出現。

    米德認為自我的發展包含主我與客我之間的一系列連續互動,在這裡互動過程中,主我不斷地對變化著的客我做出反應。從米德的觀點看,客我在社會化過程中經歷了三個極不相同的階段,有三種型式:模仿、嬉戲與群體遊戲。

    1、模仿階段(imitation stage):

    是屬於嬰兒出生後初的2年時間。在這個時期,反應多來自於個體生物性的表現,是以「主我」為中心,真正的「客我」尚未發展起來。

    2、嬉戲階段(play stage):

    是出現於幼兒階段,一般是從2歲開始持續幾年的時間,這時孩子開始運用「角色採借」(role taking)的方式產生社會互動,亦即發展出:他們把自己想像處於他人的位置,從而發展出由他人的角度看待自我。這個階段兒童開始使用借用的角色是「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的角色,是在社會化過程中,由於個人的喜好、接觸的頻繁度,甚至是「選擇的親近性」,使得在學習過程中有特別重要影響性的他人,其對於個體有長遠深入的影響力。雖然,「客我」在這個階段開始得到發展,兒童還能經由玩耍生活中嚐試學習扮演和了解社會角色。

    3、遊戲階段(game stage):

    在3、4歲時,兒童開始走出家庭,與更多的人和群體發生聯繫,同時他們也把家庭看作是他們所隸屬於的群體。兒童開始關心在非家庭群體,包括做為整體的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發展並建立一般人們對他們的要求和期望的觀念,即米德所說的「概括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s)。一個人於社會互動中,自他人的行為與態度建立自我,形塑自我意像,將社會態度內化,並經由概括化他人的過程,發展出複雜而完整的個人。因此,只有「概括化的他人」的過程被內在化之後,成熟的自我才會產生。「概括化他人」是指兒童對團體組織的初步角色反應;由於兒童的自我形成往往來自於其接觸最為頻繁、影響最為深遠的家庭與父母,因此父母的態度與家庭成員及親屬的態度和享領的次級文化,便成為兒童社會化的來源。當能夠這樣做時,米德認為他們已經將互動模式內化了,不僅「客我」形成,同時社會化的過程也已經完成了。

     三、佛洛伊德:「自我塑造理論」

    從個性發展角度對社會化的研究,社會化被視為人的個性行程和發展的過程,社會人就是經由社會化過程而形成的人。

    佛洛伊德認為,人的人格分為三個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超我」大致相當於米德「客我」,即對社會中習得的「應該如何」和「必須如何」的內化,是「道德的我」,以追求完美為原則;個體經由社會化過程提供合於社會要求的規範,並管制和壓抑本我的衝動,遵循道德原則以明辦是非。這就是對人格的審查、意識和社會監控。

    「本我」包括無意識的記憶和生理的、心理的衝動,尤其是性衝動。即「生物的我」,以追求快樂為原則;個體具有原始衝動,包括各種生理需求,遵循享樂原則,追求立即、完全的滿足。對本我的強調是佛洛伊德理論的一個重要標誌。

    「自我」在超我和本我之間扮演著一個中介角色,大多數情況下處於潛意識之中。即「真實的我」,以達成現實為原則;個體在現實環境中尋求個體需求的滿足,是調和本我與超我直到合適的情況

    按照佛洛伊德的觀點,社會化是指作為個體的生物人成長為社會人,並逐步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經由這一過程,社會文化得以累積和延續,社會結構得以維持和發展,人的個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社會化是個人得以適應社會參與社會生活,在社會環境中獨立生存的必要前提。從這個角度來說,社會化是把「個體」塑造成社會成員的過程。所謂「個體」是指僅具有自然屬性的人。所謂「成員」是指不僅具有自然屬性的人而且還具有社會屬性的人。

    每個人在出生之時,都只是自然人、生物人,而不是社會人,是以本我方式作為,他沒有社會觀念和社會技能,只有一些最基本的生理本能。個人僅生而具有的自然屬性和生物本能是不能在社會中生存的。社會環境不同於自然環境,它是一個人造的世界,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晶,是人類文化的表現形式。這種表現形式既包括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包括人們在社會環境中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如社會勞動方式、生活消費方式、婚姻家庭形式、社會的各種規章制度、習慣傳統等行為規範。對每個人來說,都必須首先經由社會化的途徑接受社會文化,學習社會生活技能,掌握社會生活的方式,亦即接受超我的薰陶;才能適應社會,才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生存。相反,如果一個人沒有經過必要的社會化教育,沒有掌握社會生活所必須的規範和技能,就無法在社會中生存。因此,個人想要做一名正常的社會成員在社會中生活,就必須經過社會化的訓練

     「自身經歷或經驗為例和自己人格化或社會化的關係」

    在現代社會中,我本身是感覺到人們之間的變化太大。

    以艾利克遜的認同危機理論中提到的,「學齡期的勤奮積極與自卑頹喪」來說,我在學齡期也經歷到改變我人生的經歷。如果在當時,我的父母懂得如何鼓勵我努力去製作、建築某些十幾的東西,允許我完成我自己的計劃,對我所做的結果做出表揚,而不只只是一昧地要求我多聽、多看、少說話,或許我也不會變成現在內向、自卑、不懂得如何表達自我卻一直想要表達的個性。

    而在「青年期的角色認同與角色混淆」中,若不是同儕中一直對我嘲笑我的身材(我以前很胖,約136KG),我也不會想要努力去運動而達成我想要的身材目標(半年內每天早起跑運動場10圈,瘦到剩下58KG)。

    而在「成年期的異性親密與個人孤獨」中,影響我最大的是我的前夫,我跟他是在網路上遊戲認識的,他讓我了解到作為一個成年人,並不是只是口頭說說而實際都不動手就能過生活的。要在社會上生活、生存,並不是只靠一張嘴就可以的。也是因為他,讓我深刻的體會到單親家庭的辛苦,而去珍惜每天的分分秒秒。更是因為他,讓我有個聰明懂事又體貼的好兒子,讓我沒有孤獨的生活。

    有時會感嘆,現代社會變遷太大,更因為年齡的成長而更有深刻的體驗。

    社會化的過程當中,深刻的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更深刻的體驗到在現今社會生存的方式與技能。我做過不少工作,並不是說所有的工作都是不好的,但是在台灣的老闆們與國外的老闆們對比之下,台灣的老闆大多數都是無法體會、了解員工。大多數的工作都會超時,吃力不討好,人與人之間也沒有信賴可言,或許這就是個人適應社會生活必須經歷的過程。

    回應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