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園的女兒們-李竹青教授的新書與故事(華府新聞日報)[人在洋邦專欄] - 九里安西王-當一次VIP - udn部落格
九里安西王-當一次VIP
作家:九里安西王(Julian)
文章分類
    Top
    花香園的女兒們-李竹青教授的新書與故事(華府新聞日報)[人在洋邦專欄]
    2022/06/16 11:14:31
    瀏覽:2804
    迴響:3
    推薦:77
    引用0

    *******

    仲夏同慶新書:臺灣大陸姊妹情

    李竹青教授《花香園的女兒們》新書發表會

    沈氏家族主辦,華府作協友情贊助

    時間:7月10日,星期日下午4:30-7:30

    地點:Rollins Congressional Club, 1621 Martha Terrace, Rockville, MD 20852

    Please RSVP to Edward and Corinna Shen

    sevenseasrestaurant@yahoo.com

     

    ******* 

      日前,布朗大學(Brown U.)李竹青教授出版了一本新書《花香園的女兒們》(Daughters of the Flower Fragrant Garden : Two Sisters Separated by Chinas Civil War),這是一本回憶錄散文講述一個真實的家族故事。全書以英文書寫,由紐約諾頓出版社(W. W. Norton & Company)發行。

        上世紀二十年代,鈞姨和妹妹鴻姨出生在福州的一個顯赫的陳氏家族。1949年,鈞姨到金門島度假,碰巧遇上國共內戰的最後一場金門古寧頭戰役,被迫留在金門,從此與自小形影不離的姊妹倆被分隔在海峽兩邊。在分隔的三十多年期間,她們各自生活在台灣和大陸兩個完全不同的社會裡,努力不懈地奮鬥,都獲得極大的成就。她們各自豐富卻又坎坷的生活歷程,也是中國現代史的一個真實和生動的縮影。

        知名藝術家和作家艾未未推薦:「《花香園的女兒們》以敏感和真誠的文字,帶領讀者穿越了中國近代史上最複雜、最艱難、最痛、最難以解讀的歲月。」 

    李竹青教授

    *******

        上個月,突然接到一通來自前海珍樓老闆沈實大哥的電話。

        電話中,沈大哥提到布朗大學李竹青教授是他的表妹,將會在華府舉辦一場新書發表會,能否邀請華府作協友情贊助,向華府的華人圈推薦此書。

       第一次見到個子嬌小說起話來輕聲細語的李竹青教授,讀者似乎很難將她自己的堅定意志,和她的家庭的背景相結合。李竹青的母親與沈實的母親鈞姨是同父異母的親姊妹,但她一直到了改革開放後,才知道原來還有一位鈞姨在台灣。《花香園的女兒們》的主角就是這兩位與另一位鴻姨,還有作者的外祖母等四位堅毅不撓的女性,在大時代中奮鬥的故事。

        李竹青的外公是福州望族陳寶琛太傅的後代,在清末民初的年代,有地位的男人往往有三妻四妾是無可非議的,因此李竹青有兩個外婆。鈞姨是樓上外婆的長女,還有一個小她兩歲半的妹妹鴻姨,李竹青的媽媽則是樓下外婆的長女,小鈞姨十五歲,也是陳家繼鈞姐和鴻姐的第三個女兒。

        鈞姨是陳家鼎盛時期的大小姐,白天上教會學校,下午回家繼續上私塾。在當時,像她們這樣的熟悉東西方文化和中英文的女子是極少數,所以媽媽是鈞姨最大的粉絲,喜歡跟著她念書學習,也要跟她的鈞姐一樣,長大之後當老師。

        49年時,鈞姨到金門旅遊卻遲遲不歸,在之後的三十多年間,鈞姐一直杳無音訊,不知死活,雖然只是一條臺灣海峽的分隔,這個人從家族中消失,也沒有人再提起,年輕一代如李竹青甚至不知到有鈞姨的存在。

        留在老家的鴻姨,從小就立志想當醫生,但是因為大姐滯留在國民黨佔領的島嶼上,使她在新中國的每一場革命運動中都受到「再教育」的牽連與迫害,特別是文革期間,被下放勞改。但是1972年下放回來以後,她致力於改進福建省的婦幼保健工作,改革開放後,成為一位名醫,當時還在福州任黨委書記的習近平夫婦點名要鴻姨接生他們唯一的孩子。

        三十多年以來,看著鴻姨的顛簸和最終的成功,媽媽一直相信鈞姨會在不同的地方努力,也一樣會成功,她相信只要鈞姐活著,以她的能力和她出眾的教育,就一定能活得很精彩。

        媽媽是外公九個小孩中最後一個上大學的孩子,開明的外祖母認為「一個人的知識是誰也拿不走的財富」,和加上深厚的教育傳統,她們深信「會讀書的女孩子不必有嫁妝」與「女孩子不能在家裡做花瓶」,教育是女孩子最好的出路。

        在剛解放時,媽媽趕上要考大學,但外公重病纏身,家道中落,媽媽負責變賣家當得以勉強餬口。她後來說:「雖然每天餓著肚子挑燈夜戰」,仍然「趕上了末班車」,進了廈門大學。文革時被下放到偏遠的東山島,但因為有大學文憑,得以在學校教書,受到當地漁民的尊重。

        由於生長在一個注重教育的家庭裡,她對子女的教育從來不假詞色,是一個嚴厲的虎媽,鼓勵子女們向生存的環境挑戰,她認為那樣才會隨著環境「水漲船高」。所以李竹青和兩個弟弟後來都趕上了改革開放的班車,三個孩子都在八九十年代到國外留學,後來定居在三個不同國家,李竹青在美國,大弟在日本,小弟在德國。

        那年她從大學畢業,當時還有分配工作的制度,工作單位對一個人的前途仍有絕對的控制權。當她決定報考研究生時,工作單位拒絕讓她報考,原因是他們等了幾年才分配到這一個重點大學的畢業生,不能讓她走。

        突然,一個陌生的貴人出現了。母親對她說:「我帶妳去見見鈞姨。」這是她第一次聽到鈞姨這個名字。

        媽媽說:「鈞姨是我的同父異母的大姊。」

       「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有這個大姨呢?」

        媽媽解釋說:「鈞姨四九年時,解放軍解放了大陸,她就被困在國民黨一邊。三十多年來杳無音信,改革開放後她剛從美國回來。」

    李竹青與鈞姨

    2018年沈實夫婦與鴻姨在福州合照

       這位鈞姨就是前馬州傳奇中餐廳海珍樓老闆沈實的母親,看到鴻姨在大陸的成功經歷,媽媽堅信說:「鈞姨一定也是做什麼像什麼。」

        因為古寧頭戰役時,滯留在金門的鈞姨,因緣際會成為一炮而紅戰地記者,因而沈實的父親,他當時是福建閩南行政公署行政長兼抗戰後第一任金門縣長,就是號稱「飛將軍」的沈敏將軍。

        戰爭結束後兩年,沈敏辭去了軍職,到台灣從事出版及印刷廠事業,新婚夫人鈞姨則經營一家新世界委託行和進出口貿易,夫妻的事業都非常成功。七零年代,鈞姨帶著兩個子女移民美國發展,後在馬州經營兩家遠近馳名的海珍樓中餐廳,退休後,餐廳分別交由兩個兒子經營。

        鈞姨的出現,讓李竹青姊弟迎來人生最大的轉淚點。當她見到這位素不相識的鈞姨,就發現她在教育上的觀念居然跟母親同出一轍,她對李竹青說:「只要你能被美國的研究所錄取,我就擔保你。」

        對鈞姨的許諾,李竹青當時還只認為是對她個人的挑戰,當時中國的大學沒有學費,因此她對美國大學高昂的學費毫無概念,並沒意識到也是鈞姨的經濟大挑戰。後來鈞姨讓她去交的第一年學費時,看到支票上的一筆天文數字,也讓她下定決心第二年一定要得到全額獎學金,好在如願以償,並最終在華盛頓大學獲得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在加入布朗大學之前,也曾在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學院任教。

        作者以優雅的散文和獨特的洞察力,敘述兩位女主角鈞姨與鴻姨各自在台灣和中國大陸生活,以同樣的雄心、意志與智慧建立成功的事業和家庭,更惠及她們的後代。她們的故事成為讓世人了解二十世紀中國女性生活的窗口。

        當諾頓出版社主編看了《花香園的女兒們》這本書之後,表示「做出版幾十年,也出版了很多關於中國的書,但是第一次覺得這本書能夠真正讓她理解臺灣和大陸在歷史與人文的異同。」

        對李竹青來說,這是最高的讚揚,也是她寫這本書的目的。

    本文刊登在2022年6月16日華府新聞日報【人在洋邦】專欄,美南報系全美連線刊出  

    回應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3) :
    3樓. 雁~《諸神的戰車~地外飛行器?》
    2022/06/19 18:25
    「人在洋邦專欄所推介李竹青教授,作家行誼生動活潑躍然紙上,格主文介本身亦見神采奕奕!

    推薦文長,能鉅細靡遺,復能讓人如沐春風,九里安西王格主也。 讚

    多謝大雁兄的過講,我真心喜歡這本書,想好好推薦一下,盡點心力而已! 九里安西王(Julian)2022/06/20 12:53回覆
    2樓. 馬州知更鳥
    2022/06/19 03:17

    一搬來馬州,就認識了沈媽媽和沈實,後又接著認識沈伯伯(沈敏飛將軍),然後去臺北時又認識了沈野。

    至今仍然懷念海珍樓的菜餚!

    學姐很幸運,我永遠後知後覺,沒有機會認識他們! 九里安西王(Julian)2022/06/20 12:51回覆
    1樓. 旅美記者曾小貓
    2022/06/18 19:49
    真的好棒!我想知道李竹青教授的經紀人是哪一位,方便打聽一下嗎?可以用悄悄話留言給我,謝謝!
    等她的回覆中⋯ 九里安西王(Julian)2022/06/20 12:54回覆
    留在悄悄話裏。 九里安西王(Julian)2022/06/21 03:1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