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跟上時代
2009/02/09 18:48:54瀏覽415|回應0|推薦2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c0466&b=467&f=1928482723&p=5 c0466  王老師攝影   

 

(1987.6.26 刊於 中央日報副刊)

跟上時代

傳統的觀念認為子承父志、克紹箕裘是天經地義、無庸辯疑的。聖賢如孔孟的子孫修治中國文哲經史,亦是理所當然固然,家學淵源,詩書傳世,耳濡目染,自是滿腹經綸,氣概不凡。聖賢之後的每一代,總有人不忘繼其祖業發揚光大,至少孔子奉祀官之職,絕非他人所想。

五十九歲的孔德墉是孔子現存三個直系後裔之一。七年前,由大陸赴港作皮草和機械生意,如今已成富商。他說,在上一世紀,如果孔子的後裔去經商,是一件令人難以想像的事。而孔子當時也無法預見廿世紀世界貿易是如何發達,商人的地位有多麼重要換句話說,孔子若生於今世,也不會對從商有異議。

孔德墉基於生計,不從先人學,就現代的眼光看來,不能說是離經叛道,何況各人的長才有異,適應環境亦不可一成不變。今憑其出自孔門直系的身分從商,沾了不少老祖宗的光,得到其他商人毫不懷疑的信任。他提及「一些日本商人把我當作聖人」,還說,「我把榮譽感帶進了貿易。」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祖上積德,蒙此庇蔭,生意自然愈來愈順遂。這到底是意外之福。雖然他的出身在文革期間曾遭折磨,畢竟已成過去,現在則衣食無憂,安樂無比。

孔氏二子一攻西方哲學,另一習醫,無人研修儒家國學。當今之世,工人之子可以從政,農夫之子亦可以當學者。商人之子能做科學家,聖賢之後豈有不准為商之理?拿以往的舊思想來論斷是非,反會被譏為迂腐。

印象中,皈依宗教獻身傳道的僧侶道人或牧師神父,總該拋棄榮華,清心寡欲,甚至遠離塵囂,修身養性。即使身居俗境,也要有常人所難能的嘉言懿行、高風亮節但我們別忘了那些人也是血肉之軀,出於凡胎,只不過有心向道而已。至於成就如何,中途是否變節求榮,只有冷暖自知了。

前年,班禪喇嘛巡視西藏時,指定拉薩的扎什倫布喇嘛寺院經營生意,解決財政問題。次年同建發展公司開業,經管木材廠、運輸網和商店,又與外國簽約出口本地特產如羊毛和絲,並訓練喇嘛講外語,以便當導遊。這個西藏第一家由佛教徒成立的公司,任命一名四十八歲的活佛為總經理。活佛以為寺院經營企業為的是要趕上時代,改善喇嘛的生活水準,與佛教寺院戒律無所牴觸。這家公司目前營業順利,將來打算興建學校醫院等公益設施。

以出世的心懷做入世的事業,根本不必絕塵時代不同了,不能再要求慕道者深山古剎、青燈黃卷,粗糲布衣、摩頂放踵,動心忍性、勞苦困乏的一意修行。一般人能過現代化的舒適生活,僧侶修士何以獨免?從商是生財之道,賺錢方可提高生活享受,喇嘛當經理,其勢之必然也。今後傳道宣教也不過是職業的一種罷了。至於從事者是否矢志修煉潛心研究,發願弘法、成仙成佛,或自度度人,全存乎一念。

道行高超修為不凡者,自能一清如昔,身在紅塵之內而心在世外。否則就如PTL福音電視網風度翩翩的巴克牧師,身披道袍,儼然以上帝的代言人自居,美言而惑眾,私下卻是男盜女娼、酒色財氣集於一身的慾海沈淪俗物。等到事跡敗露、狼狽而逃時,只消把責任往魔鬼身上一推,便又心安理得、面無愧色了。是的,無所不在的「魔鬼」,又有幾人完全擺脫得了他的「如來掌心」呢?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傳道人心中的活水,是否在山出山一樣清明純淨,在此滔滔濁世、物慾橫流之際,便是最艱苦、最偉大的試煉了。幸好現代人比較開通,只要不太過分,不出天大的紕漏,自食其力,守法循規,略知節制,道人經商也是個人自由,大德不踰矩,何必見異而難容?況且他們也多少做了些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業,說不定還應當得到鼓勵呢 !

 

 後記:

這是一篇很久以前的舊文。當時的觀念,現在看起來沒什麼,本來不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嗎?每個人在自己的本分上盡力而已。只不過我們不知不覺的會對某些特定的人要求高些,因為他們的影響力較大吧!

     想起詩人羅門一首有趣的詩「禮拜堂內外」,附錄於此。最妙的在後頭…


       禮拜堂内外

 

禮拜日

人們愛擠進禮拜堂去量到天堂的路

而迷你裙短得只要一兩步便到了

迷你裙短得像一朵火花

一閃   整條街便燒了起來

行人發呆成風中的樹

而打對街過來的柯神父

誰知道他雙目提著兩桶水

還是兩桶汽油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mty1223&aid=263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