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安般念瑜珈--十住地之第五地至第七地
2018/03/23 19:12:31瀏覽510|回應0|推薦8

十住地第五地是:難勝地SUDURJAYA)。  

它的意思是冒險、勇氣,歡迎挑戰。

 

每當出現挑戰,歡迎它,不要逃避它。

每當有冒險,不要避開。

踏上旅途,踏上征程。

  

沒有人曾因為冒險失去過任何東西。

我並沒有說冒險之路上都是玫瑰——不是的。

玫瑰罕見,荊棘很多。

但是,當一個人接受冒險的生活,他就成長了。

  

通常人們接受安全的生活,沒有冒險、有好工作、好房子、好老婆、好丈夫和好孩子——人們就感到滿意。

人們對舒服地活著和死去感到滿意,好像舒服就是目標一樣。

  

他們不再成長,他們不會攀上任何高峰,

他們不會達成馬斯洛說的「自我實現」。

他們保持只是可能性。

  

這就像一粒種子選擇躲在溫室裡,它不願意冒險掉進土裡。

那是危險的,因為種子必須死去。

那是危險的,因為種子不知道它消失後會發生什麼。

沒有種子知道它死後會發生什麼。

種子怎麼可能知道呢?它未必會長成大樹。

  

佛陀說:難勝地——看向遠方。

嚮往遙不可及的事物,讓那成為你的挑戰。

不要被舒適、安全、熟悉所限制;

不要把你的哲學建立在保險公司的承諾上。

多一點勇氣,進入未知。

  

當你進入未知,未知就走向你。

當你願意放下你的安全,神也願意放下祂的神秘。

當你願意坦誠相見,神也願意坦誠相見。

祂回應,祂完全與你呼應。

祂從不會走得比你更遠。

如果你走向祂,祂也走向你;如果你逃跑,祂也逃跑。

 

 

十住地第六地:現前地ABHIMUKHI)—— 

當下、直面,與真實面對。

 

現前地:面對當下;不要操心過去,不要操心未來。

面對到來的真實,面對到來的現實,不要準備,當下回應。

  

一個為生命做準備的人,是一個假人。

生命不可能彩排……但是,我們都活在彩排裡。

回家之前,你就開始準備要給你的妻子說的話。

你不能活在當下嗎?

你不能等到你妻子在場的時候讓事情發生嗎?

但你從辦公室回家的路上就在準備:她要問什麼,你要怎麼回答?

彩排……你永遠被你的彩排所蒙蔽,你看不到真實。

你總是透過你的迷霧在看,這些迷霧非常有扭曲性。

  

佛陀說:現前地,當下——保持警覺,讓回應出現。

不管有什麼後果,都不要害怕。

人們進行彩排,因為,他們害怕後果;所以,他們想要計畫一切。

有人會安排一切,所有的細節都被計畫好。

那樣生命,當然就是演戲——它不真實、它不真誠、它不實在。

如果,你的生命是不真實的,你就不可能遇見真理。

 

十住地第七地遠行地DURANGAMA)——

遠行,接受彼岸的呼喚。

 

彼岸,是無所不在的,我們被彼岸所圍繞。

彼岸,就是神的本質,它必須被穿透。

它在內在、也在外在,它是永在的。

  

如果,你忘記了它……

就像我們通常一樣,因為,注視彼岸非常不舒服、不安逸。

那就像一個人望向一個深淵,一個人開始顫抖,一個人開始感到噁心。

意識到那個深淵,就讓你開始顫抖。

沒有人去看深淵,我們一直看向別的地方,我們一直避開真實。

真實,就像一個深淵;因為,真實是浩瀚的虛空。

它是無邊、無際的天空。

佛陀說:遠行——向彼岸敞開。

永遠不要被邊界所困,要一直跨越邊界。

如果,你需要邊界,那就設立它們,

但永遠記住你必須跨越,不要固步自封。

 

我們建立了各種各樣的監獄;關係、信仰、宗教——它們都是監獄。

一個人感到舒適,因為,沒有風吹雨打。

一個人感到安全,雖然這種保護是虛假的;

因為,死亡會到來,它會把你拉進彼岸。

佛陀說:在死亡把你拉入彼岸之前,你自己走進去。

 

一位禪宗僧人即將去世。

他非常老,有九十歲。

突然,他睜開眼睛,說:「我的鞋子在哪裡?」

 

他的弟子說:「你要去哪裡?你瘋了嗎?你快死了,醫生說沒有可能了,你還有幾分鐘。」

他說:

「所以,我才要我的鞋子:我想走到墓地去,因為,我不想被抬過去。我會自己走,在那裡和死亡會面。我不想被抬過去。你們瞭解我——

我從不依靠別人。這會很難看,要四個人抬著我。不行。」

 

他走到墓地。

不僅如此,他還挖了自己的墳墓,躺在裡面,然後死去。

這就是佛陀說的遠行地:無畏地接受未知、無畏地前行,迎接彼岸。

那樣,死亡就被蛻變了,它不再是死亡。

 

具有這種勇氣的人,永遠不會死去,死亡被打敗了。

具有這種勇氣的人,超越了死亡。

對於一個自己走向彼岸的人,彼岸從來都不像死亡。

彼岸,變成一種嚮往。

 

如果你歡迎彼岸,彼岸就歡迎你;彼岸永遠是你的回音。
( 心情隨筆心靈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tchell_wu&aid=111272069